选词填空之奈何不识“词”
在言语选词填空这个模块,可能会有一些同学很困惑:为什么题刷了那么多正确率还是提升不上来呢?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我接下来应该怎么去提升呢?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两个角度去探讨,题干读懂了吗?词都认识并且知道怎么去辨析吗?第一个角度其实是需要大家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从各种关系中达到上下文语境分析的目的,而第二个就要求大家具备一定的词汇储量并明确词语辨析的角度和方法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从第二个角度入手,来谈一谈关于词语的积累问题。那么词语到底怎么积累呢?
一、历年常考词
经常刷题的同学们应该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词,咱们经常能与之邂逅。其实,确实会有一些词在多次考试中频频露脸,那么,对于我们备考的同学的启示就是,积累常考词了。
比如【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见仁见智】这一组词,会发现它的出现概率非常高,接下来我们先认识一些这组词并感受一下例题。
众说纷纭:“纷纭”指多而杂乱。指人多嘴杂,说法不一。侧重于“议论纷纷”
莫衷一是:“莫”指不。“衷”指裁断。“是”指正确。侧重的是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
见仁见智:“见”指看到、看见。侧重同一问题,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道理。
其中,“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的主语一般为人,“莫衷一是”的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观点、意见、理论等。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常作谓语、定语;“众说纷纭”常作谓语。
例1: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 )。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 )。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知灼见 各执一端 B.不刊之论 见仁见智
C.不易之论 各执己见 D.远见卓识 众说纷纭
【答案】B。解析:由“却”、“然而”可知,文段介绍的是对诗歌翻译理论的见解和诗歌翻译形式的对比,由前文“鞭辟入里”可知第一空所填入的词语要表达出理论精到、分析透彻的意思,“真知灼见”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意思相符,保留;“不刊之论”和“不易之论”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意思相符,保留;“远见卓识” 表示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但是文段只是形容不乏鞭辟入里的理论,未涉及长远,排除D项。“见仁见智”侧重同一问题,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道理,能够与第一空构成对比,可保留。而“各执一端”和“各执己见”表达的是在争论、讨论中各自坚持各自的看法,语文端不相符,排除。故本题选B。
例2:什么是人才,可谓(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人才应该具备的几点基本素质倒是( )的,很多大企业认为,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也是企业最缺乏的人才必须具备三大条件: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众说纷纭 统一 B.莫衷一是 固定
C.见仁见智 共通 D.因人而异 公认
【答案】C。解析:由“可谓”、“倒是”可知,文段介绍的是对人才定义的认知和对人才具备的条件认知的对比,由后文冒号具体解释三大条件可知,条件是相对确定的,对人才的定义是不确定的。第一空,“因人而异”表达的是因为人不同而有所差异,与题干不确定、不统一的意见不相符,排除D;第二空,“统一”“固定”“共通”三个词虽然都有表达一致、相同的意思,但是相比表达有共同之处、普遍通行意思的“共通”,“统一”和“固定”表述都太过绝对,不符合逻辑。故本题选C。
二、官方刊物、语录用词
大家在做题过程中,如果能对一些官方刊物用词有所了解,对语录用词有很深的感悟和认知,也会发现在分析一些选词填空的题干时,会对语境有一个更透彻的认知。
总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认知,我们会发现不管是哪个模块,想要去对题目对知识点有一个更好的把握是具备可操作性的,言语中的选词填空也不例外。当然,这也离不开我们同学在平时做题、积累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归纳。相信大家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能能有所悟,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