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上的好问题

在我的分答上已有了80个回答,以下是比较好的提问。

关于互联网与新媒体

为什么?谭老师,错过了博客红利,错过了微博红利,也错过了微信公号红利,今年直播莫名其妙成了公认的红利,您觉得该怎么抓住这个红利?

谭教授,作为一个媒体人,您觉得以后靠在分答上提问能养活自己吗?

老师,您觉得现在的互联网直播和电视新闻直播有什么区别呢?前者未来会取代后者吗?

谭老师好,现在很多新闻客户端都开放了自己的订阅号或直播渠道,您觉得新闻客户端想通过这些UGC达到怎样的布局呢?

在传播网络化的时代,如何使自己成为有特色的人,可以制作优质内容视频被大家喜欢?

教授好,我是个创业梦想者,作为一个互联网创业的初创者,如何能用最小的成本做互联网最有效的宣传?

网易和UC都开了自媒体发布会,网易想营造全新城市新闻直播生态,UC是想按照淘宝模式打造内容店铺,您觉得哪种能走的更远呢?

关于未来就业与暨南大学

谭老师,您如何看待现在仍在传统媒体工作的同学?您是否觉得加入新媒体或互联网公司是更好的选择?或者还有其他选择吗?

老师,跟我们讲讲您了解的暨南大学吧。

学媒体专业工作好找吗?没关系进不了电台是吗?

用户留言摘录:

谭老师的这篇文章,学生get到三点:1,对学者而言,开通分答大多基于公益导向,商业为辅,更多的是搭建学子与高校老师之间沟通的快捷桥梁,语音让距离更近,这也正是老师建议的第一点~定位要准确,术业有专攻;2,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内容、用户都是成功的关键。在内容为王与用户为王争执不下的时代,倘若撇开两者地位之争,从内容与用户双中心的角度出发,虽难度略大,且有可能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但也争取了反思的时间,或许会扭转局面。这体现在老师在文中讲到的自己对分答的收费设置方面。3,老师在文章后面讲到的对提问者的建议,似乎与“媒介经济”相关(学生拙见,只看出了这一点[流汗])。分答一定程度消解等级,身份隔阂,这也为“提问经济”的产生提供必要条件。在分答平台上,对大部分人而言,可能不能豪掷千金,但倘若提的问题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则也会略有盈余,这也变相地印证了知识经济。[敲打][敲打][敲打][敲打],学生的拙见,恳请谭天教授批评指正[微笑]

老师,如果让接受答案的人定价,不就一定程度趋向于直播的盈利模式吗?那么也会导致传播者不遗余力地讨好听众,也会损害知识的质量吗?

只单方定价,可能会弱化回答质量的评估,造成提问者和接受者的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不对等。

你会提一个好问题吗?旁听也欢迎!(提问也能赚钱!提问者可与回答者一起分享旁听收入。)

当然,免费的问答也有,在谭天的博客里,或者扫码下面的公众号:暨大新媒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