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词语的构成、意义及理解(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小学知识)
一.词语的构成
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⑴单音节单纯词(如:天、江等)
⑵多音节单纯词
a.联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
①双声词(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词。如:崎岖、伶俐等)
②叠韵词(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的联绵词。如:叮咛、从容等)
③非双声叠韵词(两个音节声母不同、韵母也不同的联绵词。如:蝴蝶、芙蓉等)
b.叠音词(由两个相同音节相叠构成。如:勃勃、瑟瑟等)
c.音译的外来词(如:咖啡、巧克力等)
d.拟声词(如:哗啦、叮咚等)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⑴复合式(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
a.联合式(即并列式,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如:健康、爱憎等)
b.偏正式(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如:密植、雪白等)
c. 补充式(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如:说服、推翻等)
d.动宾式(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又叫支配式。如:站岗、读书灯)
e.主谓式(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叫陈述式。如:气喘、心酸等)
⑵重叠式(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成。如:哥哥、形形色色等)
⑶附加式(由词根和词缀构成)
a.前加式(词缀+词根。如:小王、老乡等)
b.后加式(词根+词缀。如:花儿、叶子等)
二.词语的意义及解释
1.词语的意义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指词语最基本、最常用而派生能力最强的意义;“引申义”是在词的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是由本义通过比喻的方法二逐渐固定下来的意义。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根”,引申义为“事物的根源”;“天”的本义是“在地面以上的高空”,比喻义是“在上的”和“最、极”。
2.所谓词语的理解,就是把词的内容(意义)揭示出来。理解词语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掌握词的意义及其用法。词语的理解要联系实际,力求简明确切,通俗易懂。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有:
⑴弄懂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词。
⑵联系上下文,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因为同一个字与不同的字组成词语的时候,意思不尽相同。同样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理解词语要仔细看清上下文,弄清说话时的语言环境。
⑶做比较。用学过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做比较来理解词语。
⑷对译。对文言词语或方言,可以用普通话中的相关词语对译。
⑸列举。有些词语概括了几项,理解时就把包含的内容一一列举出来。
⑹理解词语还要联系上下文,尤其是解释加点的字词,如“一丝不苟”的“苟”是“马虎”的意思,如果把前面的“不”牵进来,讲成“不马虎”就错了,因为题目只让解释“苟”。
三.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1.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鄙视等情感。词按感情色彩分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种。
⑴褒义词:指带有赞扬、喜爱、尊敬等肯定的感情色彩的词。如:博学、得体、辉煌等。
⑵贬义词:指带有贬斥、憎恨、厌恶、轻蔑等否定的感情色彩的词。如:狡诈、阴毒、六亲不认等。
⑶中性词:指词语意义不含褒贬色彩的词。如:地位、判断等。
2.词语的语体色彩是指由于交际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和方式的不同,人们在陈述过程中所用的语言也就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⑴口语与书面语。如:爹——父亲。
⑵普通话与方言用语。如细致——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