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肠癌早期筛查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该报告根据2017年全国各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恶性肿瘤登记资料进行分析,共覆盖人口2882万人(包括男性男性1462万人,女性1420万人),以及结合2014年人口数据,预估了全国恶性肿瘤和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情况。肠癌已经位居男性的第五大肿瘤,女性的第四大肿瘤。据统计,国人肠癌的发病率为8.3-14.3%,年新发病人数为37.6万人,死亡人数为17.1,初诊时大都处于中晚期,晚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1.7%,而早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则高达90.1%。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国人的发病年龄偏年轻化,平均不足50岁,与美国的发病年龄平均68岁相比,足足年轻了20岁。从统计上看,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发病增长率为4.2%,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的2%,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一大杀手。由于肠癌早期症状没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而通过早期筛查,则可以有效的提高早期肠癌的诊断率,提高肠癌病人的治愈率及5年生存率。国际上针对肠癌的筛查提出了45岁以上的人员每5年常规进行肠镜的检查。作为有创侵入式检查,肠镜在筛查肠癌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但此筛查方法并不适合于国人的大规模筛查。主要原因在于费时费力,加上肠镜的普及率不高,因而如果需要在普通体检中加入此项检查,面对僧多粥少,检查周期长的特点,难以加以开展、普及,可操作性差,同时由于检出率低,检查费用高,也存在检查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目前的常规体检套餐并不包含对肠癌的早期筛查,因而在常规体检套餐中加入肠癌的筛查项目,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国人的现状,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在体检套餐中加入无创检查的方法,包括检查粪便中的DNA或者外周血septin9甲基化检测,经济上可行,操作上容易,适合于大规模筛查。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基因检测已经进入了各医疗机构。其中粪便基因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大肠癌筛查方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患者只需提供粪便作为检测样本,即可通过分析粪便中的遗传物质(粪便DNA),便可检测出直径1厘米以上进展期腺瘤和肠癌病灶,及时发现早期肠癌基因突变,对早期大肠癌筛查很有优势,而且费用低廉。此种筛查方式具有无需特殊设备、无需限制饮食、无创、检出率高等优点,为肠癌和筛查提供了一种高效简易的方法。
粪便基因检测是一种新型的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方法,通过检测粪便标本中的基因改变来达到筛查结直肠癌和癌前腺瘤的目的,该法以下几个潜在优点:1、完全无创,无症状人群对该检测接受度高;2、准确性较高;3、可以同时发现左右两侧结肠的肿瘤,无检测盲区;4、不仅可以发现结直肠癌,也可以发现癌前腺瘤,为通过摘除癌前腺瘤而预防结直肠癌提供了可能性。美国有同类公司开发的大肠癌粪便筛查产品于2014年取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已投入临床使用。我国2018年出台的《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也对该方法进行了推荐,可以稳定检出84.22%的大肠癌,对于临床可以根治的I/II期肠癌的检出率更是达到86.35%。
常卫清是第一个上市的粪便肠癌早筛产品,对于肠癌的检测灵敏度为95.5%;对于进展期腺瘤的检测灵敏度为63.5%,高于传统的便隐血检测两倍以上;对结直肠癌的阴性预测值高达99.6%。
另一个早期肠癌的筛查方法便是外周血septin9甲基华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Septin9基因的V2区域的胞嘧啶会发生甲基化,而正常人中不发生甲基化。因而可以通过 DNA的特异扩增检测外周血中 Septin9 基因发生的甲基化,来早期诊断肠癌,此项septin9甲基化可以早于肉眼肠癌发生3—5年。在多个经肠镜确诊的结直肠癌病例和阴性对照的研究报道中,均表明在结直肠癌病人的血浆中通过检测Septin9基因的甲基化可有效检测到早期癌细胞的DNA。血液septin9甲基化检测总体灵敏度76.63%,特异性95.93%;I期结直肠癌灵敏度60%左右,II-III期检测灵敏度80%,IV期90%以上;且不受结直肠肿瘤部位的影响。
癌症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大敌,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去战胜。虽然从预防肠癌的发生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从改变膳食结构,增加运动方式,改变饮食习惯等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面对早期肠癌的筛查,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合作与支持,将肠癌的早期筛查项目纳入常规体检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早期肠癌的检出率,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劳动者工作能力,从长远看也可以大大的降低医疗保险的费用支出,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