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在威海刘公岛成立
刘公岛,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和缩影。100多年前,这里曾是清朝北洋海军的基地,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岛上建有北洋海军提督署,丁汝昌寓所、水师学堂、水师养病院、铁码头、电报局、电灯台、船坞、炮台等一系列海军军事与基地保障设施,成为亚洲一流的军港,当时北洋海军实力居亚洲之冠,世界排名第四。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将士浴血抗敌、为国捐躯,谱写出悲壮的爱国主义篇章。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东亚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国、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
1875年(光绪元年),朝仪海防大讨论,依洋务派《筹议海防折》,光绪特命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通过总税务司R.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即伦道尔式炮艇),此为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之始。
1879年,向英国订造了两艘撞击巡洋舰扬威号、超勇号。
1880年,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1880年在天津设立负责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营务处。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1881年,派丁汝昌统领北洋海军。英人琅威理、德人式百龄先后担任海军训练。又设立北洋水师学堂,修筑旅顺和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大部分还到过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中法战争后李鸿章加速购置舰船,扩充北洋水师。光绪七年(1881年)1月,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
1885年,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设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了两艘穹甲巡洋舰致远号、靖远号与两艘装甲巡洋舰经远号、来远号。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海军章程》。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从此,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当时东亚第一,世界第九的海军舰队。
1891年,翁同龢户部奏请北洋海军“停购外洋船械三年”,以至于到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北洋海军未能进口一艘军舰甚至一枚开花炮弹,装备停滞不前。而与此同时,日本海军正突飞猛进。北洋海军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虽然拥有定远镇远两艘一等铁甲舰,但舰队整体水平无论航速、火炮数量(尤其是速射炮)、炮弹等方面皆落后于日本海军。到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联合舰队实力实际已经超过北洋海军,位居东亚第一。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在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护航舰队,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由于交战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当时日本三艘战舰总吨位11126吨,中国几艘护航舰总吨位只有3300吨,不足日方的三分之一;日方舰炮82门,中国只有29门;日方平均时速20.3海里,中国16海里;日方总兵员1051人,中方只有314人。另中国载有士兵1220人、炮12门及来福枪等军火的“高升号”和载银20万两的运饷舰“操江号”在战斗开始后误入丰岛海战区域,由于该两艘仅为运输船,不具有战斗能力,故不计入中方的作战力量。)中国军队在经过一段时间艰难的抵抗后付出惨痛的代价——护航舰济远寡不敌众退走,运兵船高升号被击沉,1000余名士兵殉身大海,运饷船操江被迫将20万两饷银投进大海。
同年9月17日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世界上第一次蒸气动力战舰的大规模战役,其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时间之久,在世界海战史上罕见,其影响也非常之深远。这次中日海军的主力决战的结果是,日舰西京丸被击毁,几乎沉没;吉野、比睿、赤城受重伤;松岛丧失了战斗力,其他各舰也多受重创。而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扬威沉没,广甲逃脱后搁浅被毁,其余各舰皆受重伤。两相比较,中国方面的损失较为严重。但毕竟北洋水师的主力尚在,精华未毁。次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北洋舰队孤立无援,困守刘公岛长达一个月余,抵住了日本联合舰队7次进攻,而援兵不至。2月9日,日本联合舰队又发动了第六次海上进攻。丁汝昌登靖远舰亲自指挥还击,击毁日军大炮一门、击伤日舰二艘。其夜,丁汝昌、刘步蟾在万般无奈之下下令将受伤搁浅的定远、靖远舰炸毁。称雄一时的定远号铁甲战舰最后竟以如此悲惨的方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与曾以它为荣为傲为尊的北洋水师永远的诀别了。最后全军覆没。
1896年后逐渐购置舰船,大有恢复。
1909年(宣统元年)南、北洋海军被改编为巡洋舰队与长江舰队,从此北洋舰队之名亦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