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曙光乍现!粪菌移植联合免疫治疗临床数据首次正式发布,治疗PD-1抑制剂难治癌症安全可行,有...
最近几年看免疫治疗相关的会议采访和讲座时,奇点糕总能听到这么一句话,“要是免疫治疗能像靶向药那样,对确定的患者用上就一定能起效多好,现在还是不够精准高效”。
这话也确实没错,哪怕在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之类的“热肿瘤”当中,免疫治疗的获益也主要限于在治疗后达到完全/部分缓解的患者,而这些患者的占比顶多也就40-50%,放到肝癌、胃癌当中可能连30%都没有了。
为进一步提升免疫治疗的有效率,破解原发或继发耐药,科学家们也想出了N多的招数,比如从肠道微生物角度解决问题。近期以色列团队在《科学》上发表的报告显示,粪菌移植(FMT)能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助力难治患者的免疫治疗。
该临床I期试验给10例PD-1抑制剂难治的黑色素瘤患者,移植了两例免疫治疗后完全缓解持续至少一年患者的粪菌,然后再尝试PD-1抑制剂治疗时,有3例患者实现缓解,其中一例还是完全缓解,初步疗效支持后续的临床探索[1]。
世界曾是恐龙的,世界现在是人类的,但世界一直是肠菌的,反正奇点糕是数不过来一年到头要写多少次相关的大发现。肠道微生物对免疫治疗的影响,也是目前科研的绝对热点,估计读者中就有不少在开相关课题吧?
遗憾的是截至目前,还没有哪种“神奇肠菌”能单独对免疫治疗的效果产生极其明显的影响[2],所以借用一下应答良好患者的肠菌,用粪菌移植从整体上进行调节就成为了选择。至少在临床前研究中,这种思路的效果不错[3]。
2018年同样在《科学》上的一项临床前研究,粪菌移植能够抑制肿瘤生长
(图片来源:Science)
本次试验的粪菌移植过程,比单纯口服胶囊还复杂一些:参与试验的患者先要服用抗生素,作为预处理清除原肠菌,然后首次粪菌移植以肠镜注入100毫升粪菌液的方式完成,这些粪菌液来自两名“捐粪”的完全缓解患者。
首次移植后患者还要间隔12天、口服两次粪菌胶囊,并且坚持地中海饮食,在首次移植后第14天后使用纳武利尤单抗进行免疫治疗,这样一套流程下来,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治疗周期,后续还要接受5个周期口服胶囊+免疫治疗。
为期六个周期的治疗结束后,研究者们对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患者是否仍有继续免疫治疗的必要,同时也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比如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浸润、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等等做动态考察。
从疗效来看,达到完全/部分缓解的3名患者,都接受了同一名捐献者(下文简称1号)的粪菌,且他们的无进展生存期(PFS)都超过6个月,而接受另一名捐献者(下文简称2号)粪菌移植的5名患者,肿瘤都没有明显缩小。
1号粪菌移植的患者中,也有两例疗效不咋样
粪菌移植前的分析显示,1号、2号捐献者之间,以及10名患者之间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并没有显著差异,而研究团队也没能在菌群层面,找到其它可能解释疗效差异的“肠菌原因”,初步分析也没有提示患者中有可用的Biomarker。
移植前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看不出明显的端倪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表示,这毕竟只是一项主要评价治疗安全性的小样本临床I期试验,如果接受粪菌移植+免疫治疗的患者再多一些,那么2号捐献者的粪菌或许也会有效,分析也可能会找出更适合粪菌移植患者的特征。
至少粪菌移植良好的安全性,以及超出研究团队预期的30%客观缓解率,都值得让临床探索继续下去了。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嘛,等等,这话怎么挺耳熟的呢?
头图来源:Nature/Katie Sc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