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仲景到刘河间,刘河间的学术思想初探(四)、当热郁于皮肤
在这个季节,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有的人到了季节过度的时候,或者是天气非常热紫外线很强的时候,会有过敏性皮肤病,比如荨麻疹,湿疹等,这类皮疹多为红色的斑疹,出疹时感觉瘙痒,有灼热感,荨麻疹是成块的风团样的红疙瘩,出的快,消退的也快,而湿疹则多见于一些儿童,有的孩子身体会大面积长湿疹,剧烈瘙痒,即使用一些外用止痒的药膏,也只是暂时缓解湿疹瘙痒,病情易反复,而这个季节最常见的要数紫外线过敏了,阳光晒过之后,皮肤会发红发热,一抓还会出成片的红疙瘩,越挠越痒,瘙痒难耐,很是让人烦恼。
到了秋天,因为天气干燥,日晒强,很多人会诱发不明原因的皮疹,一般在治疗的时候患者首先会用抗过敏药物,缓解皮肤出现的过敏瘙痒症状,但是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身体会出现这类过敏反应,其实还是身体的热量要通过皮肤去宣散,而现在秋天渐冷,凉燥之气侵袭皮肤,身体内的郁热不易疏散,郁热于皮肤,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如果皮表毛孔闭合没有出汗,郁热在肌肤腠理之间,就会出现皮肤出疹瘙痒,严重的会津水流溢,等很多皮肤问题。
我们治疗的时候,还是要用轻清宣泄的药物,可以外用熏洗止痒,祛风热解肌肤,同时内服药物把皮表打开,宣散身体的热量,最常用的药物就是荆芥、防风、蝉蜕这类轻清的药物疏风透表,还有苦参、地肤子等清热燥湿,最常用到的方剂就是防风通圣散和表里双解散。
同时在治疗这类皮肤疾病的时候,还要告知患者,皮肤出疹期间一定要注意饮食,像一些辛辣刺激,鱼腥海鲜等物一定不能吃,中医讲一些食物本身的偏性,都会导致身体出现过敏反应。
总结:
由上面论述的这几种郁热于身体不同位置的情况,我们要知道身体的郁热如果要宣散的话,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皮表,通过排汗分解身体的热量,一个是通过大肠排泄身体的热量,当这两个渠道无法排解的时候,有的热走到了鼻腔,有的热郁结到了咽喉,还有的走了胸膈,还有的郁结在皮肤,或是热入阳明大肠经,我们还发现,身体的热量疏散的途径,主要就是跟外界接触的部分,比如皮毛,口腔,口鼻,咽喉,气管,肺脏,肠道消化道,所以,如果这些跟外界接触的部位没有很好的把热量疏散开,郁结后就会出现相应部位的症状,郁结在皮肤就会有皮疹,皮肤出痘疮,郁热在口鼻咽喉,就会咽喉肿痛干痒干咳,鼻腔烘热,在气管就会气喘呼吸道疾病等等。
这些郁热在身体,如果要想发散出去,就要有相应的药物或者治疗措施,热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解,用麻黄、防风等解表药,风热在上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用荆芥、薄荷等清上轻清的药物,风热之在肠胃者,泻下而解,用大黄、芒硝等通利药物,风热侵于胸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连翘、栀子清肺胃胸膈郁热,热在不同位置,用药各道分消其势,使身体热清病除。
现在很多患者,热证实证居多,无论是伤寒还是温热病,最后都会导致身体产生郁热,五志化火,通常我们治疗这些热性疾病的时候,总是一味的强调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以前我也是这种思路,常用石膏、大黄等清解身体热量的药物,喜欢用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等方剂,随着深入学习温病的治疗,尤其是看到当代温病大家赵绍琴的视频讲座和书籍后,他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强调轻清宣泄的治疗温热病的重要理念,我也是满怀激情的对这位大家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再学习金元四大家以清热派为主的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也明白了,对于身体的火热壅盛,不能单纯用清热解毒泻火的药物方剂从下而解,过用凉药会伤及脾胃,而是让热从各个渠道分消走泄,从凉膈散到防风通圣散,再到双解散,都是刘完素火热论的核心方剂,治疗思路也是秉承着刘完素清热寒凉,轻清宣泄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