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没手机、没支付宝,这只基金会为一份“千万”保单努力
陈红军,一个原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焙子”铺的年轻男人,被白血病袭击时不过31岁。
检查、确诊、化疗、骨髓移植...几乎还没给多少反应时间,这些陌生的事情就迅速地在陈红军身上全部发生了。
幸运的是,治疗很顺利;不幸的是,为了治病,家里卖房筹钱,治病花的120多万在医保报销后至今仍有20多万的外债。
在这个家庭最无助的时候,一个名叫“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的项目又为他们报销了33075元。
面对这份免费的健康保险带来的救助,陈红军意外又惊喜。
现在,在全国80个县,当地所有的建档立卡贫苦户都能像陈红军一样,享受这份医保之外的健康保障。
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成立于2017年,是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和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联合推出的健康扶贫公益项目。
项目的核心创新点在于,引入保险杠杆,让同样的资金能为更大范围的贫困户提供保障;同时,借助先进的互联网科技解放人力,让扶贫工作效率更高。
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于1989 年,是全国性公益慈善组织,此次和阿里携手推出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也是对提高扶贫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资金的扶贫效益的尝试与探索。
(基金会与镇雄县座谈了解项目执行情况与问题)
中国扶贫基金会非常重视这个项目,专门抽调了经验丰富的胡典作为项目主管,希望能通过“公益+保险”的新模式,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扶贫,更多帮助像陈红军这样的困境者。
但在后续的项目推进中,胡典发现推动这件事实在不容易。
“我们都是贫困县,实在拿不出钱”
2017年7月12日,“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启动。
启动仪式上,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较久、较为熟悉的几个贫困县的县代表受邀来到了现场。现场热热闹闹,但会一开完,县代表们回去后迟迟再没动静。
胡典坐不住了,挨个儿给大家打电话去问情况。
结果县代表们都跟商量好了似的,回答都是一个路子:“你们这个项目挺好的,可是我们政府没钱啊。我们都是贫困县,实在拿不出钱。”基金会的人傻眼了。
在原来的项目构想中,善款来源采用“1+1”模式,即一方面通过阿里巴巴公益和支付宝公益面向公众募捐;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和公募基金会,广泛动员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现在尴尬的是,政府没钱,有好几个县都向扶贫基金会表示了对项目的兴趣,但就是因为资金问题没办法在县里落地;
而企业呢,由于此时已是7月下旬,企业预算去年底就做好了,也表示掏不出钱……
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中国扶贫基金会和阿里巴巴最终决定放弃由当地政府配套资金和企业赞助的模式,改为由阿里巴巴公益负责筹资,全额支持项目区受益人投保。
据了解,阿里为该项目年筹资上亿元,保证了项目的执行规模。
钱的问题解决了,政府的顾虑也就打消了一大半,项目很快得到几个县政府的落地支持。
当然,此时达成的仅仅是合作意向。后续项目如何在当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得继续摸着石头过河。
先进技术进山区
保险项目是基金会第一次试水。为了实现操作的便捷性,省去其中复杂的流程,顶梁柱项目定位就是一个创新型的“公益+科技“的项目,与传统模式的公益项目不同,它在技术层面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
移动公益平台、AI图像识别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前沿科技都被应用其中,让精准扶贫的效能、效率、透明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但还是低估了所需要面对的局面,“赔付进度还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胡典说。
大家分析下来,主要原因是,受益人群对互联网不熟悉,对金融工具使用太少。
一开始,项目要求理赔个人需要通过手机支付宝上传身份证,银行卡以及结算单等,实际上呢?这些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大部分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这些我们很多人已用习惯的简单工具,他们就是不会使用。
农村的百姓很大部分人是没有手机,更没有智能手机;有些人即使有手机,也没有支付宝。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让他们用支付宝申请理赔简直是强人所难。
为了缩短现实与理想的距离,项目组想办法从产品技术、组织协作等方面都做出妥协与改变。
考虑到很多村民确实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支付宝账号,产品经理王菁和开发工程师子芃绞尽脑汁,终于找到了不用支付宝账号也能理赔的方案。
首先,阿里巴巴相关技术部门为顶梁柱项目专门做了开发,以姓名+身份证号代替支付宝账号ID。只要在界面输入受助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就能查到他的保单。
其次,通过技术开发,实现一个村只要有一个人有支付宝,就能查全村贫困户的保单,同时还能申请理赔。
这样,就在产品技术上保障了没有智能手机、没有支付宝账号的贫困户,也能享受便捷的理赔服务。
工作人员不知怎么执行……
面对全新的公益项目和陌生的工作流程,不仅贫困户表示为难,连当地负责执行的贫困县工作人员也懵。
比如,具体到操作上,谁来收集贫困户的需求信息?谁来负责贫困户的理赔申请?谁来处理贫困户的理赔落实?是卫健局?医保局?村支书?还是......
有一次,一个流程都走到理赔环节了,云南省镇雄县负责医保对接的一位工作人员老师找到中国扶贫基金会,“你们这个项目再往下有没有工作文件呀?最好有文件说明清楚大家各个部门做什么,我们下发到村里,大家就很好执行了。”
考虑到当地的确是不知道怎么操作执行,基金会工作人员拉着负责医保报销的工作人员详详细细地了解了当地的情况,有哪些人参与?大家各自负责什么工作?目前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把这些都了解清楚后,项目组花了不少时间重新梳理,捋出了一套“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把整个操作流程、角色分工整理成一份能直接落地的“操作手册”,让当地政府可以从容安排。
这套机制成熟并在其他合作县推广开来后,扶贫基金会筹办了7场省级培训会、53场视频培训会,联动5000多一线干部协助贫困地区村民申请理赔。
这5000多名的一线干部,就成了顶梁柱项目服务贫困户的灵活触角,把最前沿的科技、最诚挚的守护,都完完整整地输送给他们。
(基金会领导在阳原县医保局调研项目情况)
2019年年初,中国扶贫基金会收到来自云南省镇雄县一位村医王医生的感谢信,“为了便于沟通理赔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和项目团队组建了一个专属的理赔沟通群。每天,我们都会反馈为贫困户申请理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会反馈咱们哪些贫困户收到了理赔款。”
这位村医说,“当贫困户获得理赔资金,笑容满面告诉我的时候,是我做这件事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如何跑出“顶梁柱速度”?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两年多时间里,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累计接受捐赠24113.2万元,为全国80个县的835.94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健康保障,项目累计理赔43826人次,理赔金额8486.76万元。
这两年,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们经常能看到老乡们得到报销金之后哭得泣不成声的场景。这其中就包括了内蒙古的陈红军。
陈红军很感恩顶梁柱项目,他说,这笔钱缓解了他今年四次外出复查的经济压力。
经济减压,又有家人给予的支持和关爱,陈红军感到很安慰,他积极配合治疗,身体也慢慢康复了,已经可以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他的哥哥去把他因病停掉的“焙子”铺重新开了起来,赚钱还陈红军治病欠下的债务。
现在的陈红军更珍惜生命,等身体完全康复,也不去操心“焙子”铺了,停掉的铺子交给自己的哥哥去打理,而他希望在家多陪陪已经老去的父母。
之前,50多岁、与老伴相依为命的陈登全,因为股骨头坏死前前后后花了5万多块钱治疗。又因为不了解医保报销规则,拿不出转院手续等材料,医保办不下来。
“赔了3万多!一下就到账了。”陈登全提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顶梁柱”,很激动。胡典来回访,不善言辞的老人见到,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谢,只是眼泪汪汪地一个劲地说“谢谢”。临走前,还坚持把烤好的玉米饼塞到工作人员手里。
22岁的阿勒五各初中的时候,舌头下被检查出长了囊肿,要等到17岁才能做手术。因为生病,阿勒五各只好辍学回家。14岁,又检查出得了肺结核。因为没钱,阿勒五各不能休息,只能一边打工一边治病。
谁知道上天似乎有意和这个女孩开玩笑,肺结核才好没几年,2018年,阿勒五各又被查出患了尿毒症。
一家人辗转于凉山州内外的各大医院。本就艰难的家庭几乎倾家荡产。
整个治疗过程总计花费65426.99元,政府报销后,还要承担自付费用15108.18元。
经过顶梁柱项目工作人员的协助,阿勒五各获得了6054元的理赔报销,自费部分降到了不到一万元。“申请的第二天就到账了。6000多元是阿爸3个月工资,它减轻了我们的压力,也让我们多了一份治疗的信心和希望。”阿勒五各说。
短短两年时间,全国80个县四十多万个陈红军、陈登全和阿勒五各受益。
顶梁柱公益保险速度的背后,少不了科技的赋能。
项目通过引入保险的金融杠杆,让同样的钱为更多的贫困户提供保障,只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获得项目的免费保险,都能在有需要时获得理赔保障;
通过“电子保单”技术,理赔申请通过支付宝就能提交,老百姓不用再坐几个小时的车、走几个小时的路到县城里去交书面理赔材料;
AI图像识别技术,让理赔申请材料不再只依赖于人工处理,理赔处理的时长也从传统行业的15-30天缩短到3-5个工作日,让老百姓少一天再少一天焦灼的等候;
通过区块链技术,摆脱了常规公益项目一年仅有几次甚至一次的审计公示,在支付宝实时就能看到捐多少、保多少、用多少,让老百姓献爱心能更安心......
2年半落地80县,“顶梁柱速度”的背后是科技之功,更是人文之美。这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和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等机构的组织力量、科技实力的展示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