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194位博士家长的小学,有什么不一样?
苏州有所小学,叫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这个学校最近在网上火了。
火的原因是学校学生的家长种共有194位博士 ,其中博士爸爸133人,博士妈妈61人。
我想起了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那个镜头,校长逐个问候几位主角:
Cooper博士
Hofstadter博士
Koothrappali博士
Wolowitz先生
于是Wolowitz不干了,很不爽地说了句:我可是有硕士学位的!
校长说了句:谁没有啊。。。
嗯,在这个学校里,谁要是炫耀我爸是个博士,估计会引来一群孩子嘲笑:谁爸还不是个博士啊?
既然有这么好的资源,学校也真是使劲薅羊毛。一年时间,这些博士家长给学校上了60多节课。
这样的教育资源实在是让人只有羡慕的份儿。
有人会说:博士给小学生上课,能上好么?这不就是噱头么?
娃在学校手里攥着,你说这些家长会不精心准备这节课么?你要是讲不好,老师就算不怪罪,娃在同学面前也抬不起头来,你都可以想这些孩子的话题:
诶,那个谁谁的爸爸讲的好!
我觉得还是那个谁谁谁的妈妈讲的好!
这个,哪个家长讲的好我不好说,但是那个谁谁谁的爸爸讲得最糟糕!
那还了得!
所以一定是穷毕生之力来讲这课。
态度过关了,那么必要性呢?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两个超级大国,一个美国,一个苏联。苏联现在虽然解体了,但是在教育上,苏联有很多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大科学家给中小学生做讲座。
比如数学界的大神Kolmogorov,全苏排名第一的数学家,就非常热衷于给孩子们讲数学。而且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以及和苏共高层的关系搞了一批科学学校,也就是天才学校,把那些具有天赋的孩子都挑出来。
Kolmogorov那是什么样的眼界?他对数学的理解的层次比一般的数学家都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何况是中小学老师?
所以,除了本校的师资以外,能够召集到这么多学科的高手,带给孩子们开阔的视野,这还真不是一般的孩子能享受到的。我不知道这个小学的教育质量怎么样,但是如果一直保持这个态势,很可能这个学校要不了十年就会成为苏州最好的小学之一。
我们为什么羡慕北京的教育资源?中关村的小学能很轻松地请个院士过来做讲座,因为那一带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院士的概率恐怕是全国的几十万倍吧。
虽然我没有经过统计,不过如果从统计意义上来看的话,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以后成绩优异的可能性一定远远超过普通大众的孩子。
基因这个就不多说了,不承认先天的智力因素之间的差别那就是耍流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自律可以,用来要求老师那就是搞笑。每个学生当然都有可能成才,但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把学习弄好,这当中先天的条件是决定性的。天才永远不是培养出来的,那一定是生出来的,上一辈如果能够读到那么高的学历,那么子女在先天因素上占优势的可能性就会大。
其次就是家教。没错,学校教育是主流,但那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的。基本上牛娃更多的时候是熏出来的。比如知名音乐人高晓松,虽然人品不咋地,而且经常胡说八道,满口跑火车,可是人家确实懂得不少的东西,而且是正儿八经清华出来的(虽然是肄业)。你知道高晓松的家学渊源么?他外公是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工学硕士,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工程博士学位,深圳大学首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外婆是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中国著名的流体力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筹建人之一,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他母亲是梁思成的学生,根本比不了。
高晓松小时候什么事儿想不明白了,家里大人就给写个条儿,然后拿着条儿就去找国内最顶级的专家给解答——院士怕都镇不住,还得是知名院士那种。
我还有一个朋友,他父亲是日本著名学者,他的邻居是日本第一个Fields奖得主——小平邦彦。这哥们小时候数学不好,就是小平邦彦帮他补习的。每每想到此,我都恨得牙痒痒,这该是何等的幸福啊?现在的他精通五国外语,希伯来语说的比以色列人都好,你说家学有没有用?
所以从小在这样家庭中熏出来的,想不会读书也难啊。
出身、眼界、家教,没准你的终点都落后别人的起跑线两百米。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责怪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行,你怎么那么不行?原因还真的未必出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