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盘点各国央行购金原因
2018年,美国高举逆全球化大棒后,美国以外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和汇率体系受到强烈的冲击,部分国家汇率暴跌引发经济动荡。在这种情况下,“黄金再货币化”声音再度出现,此外2018年欧洲终于沦陷于“负收益率”环境,受到高福利的拖累,欧洲央行日本化的趋势日趋明显,经济增长难以出现亮点甚至伴随着较强的衰退预期。这两点让市场对于信用货币体系的有效性产生质疑,黄金有再货币化的呼声,这也是2018-2019年央行购金的部分基础。
谁在购买黄金?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2019年1-3季度,BIS和全球央行总计持有黄金34501吨,累计增持黄金286.74吨,国际清算银行BIS累计被提出150.32吨,即抛出BIS后全球央行实际累计增持黄金437.06吨,1-3季度累计增持黄金100吨以上的国家有三个,第一是土耳其央行,累计增持黄金132.03吨,第二是俄罗斯央行,累计增持128.83吨,第三是波兰央行,累计增持100.12吨。中国央行位列第四,累计增持黄金95.79吨,即全球央行增持前四的国家累计增持黄金456.77吨,因而其余央行实际总量是净卖出的,这是2019年央行购金的第一大特色——即买方相对集中,卖方相对分散,造成这种差异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国央行有无可能忽视黄金价格上涨带来的抛售诱惑。
事实上,从年初我们就提到,除了俄罗斯、中国等为了争取国际货币话语权的国家,以及土耳其和阿根廷等不得不为本币增信对冲汇率风险的国家外,并不太看好其他国家增持黄金的动能,2018年国际黄金储备大幅增很大程度是许多国家用现金赎回在BIS的黄金质押而换来的。按照目前的质押利率,举个例子,如果一国在2013年以每盎司1800美元质押黄金,可以获得85%即1530美元,然后又在2018年以均价1250美元取消质押,则可以获得280美元的利差,这过程中间虽然国际黄金价格每盎司下跌了550美元,质押成员国却获得了每盎司280美元的利润,当然实际上由于磨损和模式问题比这个低一些,也不难看出2018年-2019年BIS黄金减持后的实质。2017年年末BIS有540吨黄金,2018年被赎回170吨,2019年1-3季度被赎回150吨,实际剩余220吨,随着国际金价的回暖和存量的减少,这种套利性的赎回必将大幅减弱,即我们认为2020年各国央行从BIS的“提款”速度会显著减慢。
增持黄金需要底气与定力
实际上能够一直增持黄金的,必然是对金价波动承受能力相对较大的,或是不得不购买黄金的国家,比如俄罗斯,比如土耳其,比如中国。俄罗斯自身生产金矿,在普京的引导下俄罗斯增持黄金是长线的很难中断的国策性行为,甚至有全力产金屯金的趋势;而土耳其和阿根廷的汇率问题,使得黄金某种程度上替代信用货币用在平时的交易结算之中;中国则是面临着从美国的合作者向竞争者的转变,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增信问题,由于中国本身黄金矿产资源有限等原因,黄金在外汇储备比例仅为2.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以上的水平,因而中国通过黄金为货币增信成为国际化的必经道路。中国央行在2018年12月份开始连续增持黄金,截止2019年11月,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已经从2018年的11月的1842.6吨上升至1948.3吨,总计增长105.75吨,尽管近月增持步伐有所减缓,但我们认为中国央行购金将势必成为长线趋势。
因而实际上,我们看到上述绝大多数国家的购金行为是符合预期的,一部分是为了低买高卖做套利,另一部分是为了汇率平衡,为了货币信用。但有一个国家或者一类国家很特殊,那就是波兰。2018年波兰黄金储备世界占比34名,并不算太低,但2019年波兰不但从市面上购买100吨黄金,更是从英国运回了100吨黄金,并声称“黄金象征着国家实力”,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的波兰,可能代表着更多国家对于“货币信用体系”以及不确定性的风险的担忧。实际上过去几千年全球总计生产了19万吨黄金,目前央行储备总量为35000吨,一旦上述观点在后续形成共识,黄金实质的储备需求可能比预想的要大得多,这才是发动后续央行增持黄金的关键点。购买黄金,储藏黄金,对各国来说,是有备而无患的选择。(黄岩 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