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师讲拳]从整劲、混元力到神灵的三步转换功法
钟维康:由外家转内家需换劲
一、整劲转化为混元力
整劲是相对于外家拳拳脚的局部之力。太极内功心法的整劲是在对挣拔长中产生的,首先在行功走架时,要用意念把身体放得极大、极远,慢慢就有了抻筋拔骨的功效。
我经历过很多高人,无一例外地告诉我:先练整劲,要把拳架打得周全,动作和意念都要做到极致。整劲的功夫就是要下在抻筋拔骨和长筋腾膜上。练习整劲最好的功法就是抖大杆子,把周身的筋放开、抖长。整劲的内劲修炼以循督为主,但不必用意念执着从尾闾强通百会,只是留意每一行功均要注重束展,脊梁的抻拔自然有助于督脉的气血畅通。
初习太极拳者,即使是练习陈氏杨氏,也应尽量把架子打开,拳势不怕大、就要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每一起势,先使气沉丹田,尔后意注骨节,务令骨节随束展伸缩,久而久之,方能使周身一家。学整劲必须明三节,“臂为梢节,腰胯为中节,腿足为根节”。而“三节之中各有三节”,九节要按“起、随、追”的原则行功,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使内劲通达无碍,这是放长击远的基础。整劲修炼得体,丹田发热, 自然转化为混元力。
二、混元力转化为灵劲
由于混元气在小腹的形成,可以用丹田带动周身运转,功深日久、气贯周身,形成一触即发的弹簧力和抗击打能力。随着混元气的增大,混元力也逐渐增强。混元力不同于整功,整功的运行轨迹虽然是弧线,但讲究放长击远,而混元力注重四面八方的支撑,劲源起于丹田的抖炸。混元气贯通小周天,所以不可做意滞留在任督二脉上,否则会遗害不浅,必须以反阴阳概念周而复始的循环,进而由后天转先天,清空任脉,填满督脉。这样才能避免混元气的遗患,也能使功夫进境到灵劲阶段。以站桩、静坐为主,行功走架时也要自然松静,一旦静极生动,则灵劲周身一气呵成。乱而能定,动而能松静是关键!方法是:“内以养成习惯,心意早已安静。其实就是早就【凝神入气穴】,只不过正在进行听劲合坚持等待。一旦识神退尽(清空潜意识的自然反应),此时灵光一觉,全身唯独灵活、周身无碍,一身灵劲无有丢顶,应敌自然轻灵而最神。
三、练神而能飞
《内功四经》中的《神运经》云:“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修炼灵劲之始,以养气练神为主了,一旦灵劲上身,每一行功则如水态。
灵劲完全是靠内练而成就的,所谓“天地交泰、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接如神,静生光芒动则飞腾”。
拳经日:【身动似山飞】,一动周身无有不动,如山在天空登云驾雾的动。
拳势之间毫无停顿、一气呵成,可惜后来过于刻意追求,反而进境止步了。因为只有练神才能飞,所以最怕意念的干扰,“元神者,脑中无念之正觉也”。
老前辈们常说:练拳要多养一养机灵劲。首先是敛气入骨,脊骨从下到上,每一行功走架,即使是在三九天里骨髓也要热,这就是所谓的“骨阳”。身体会变轻,灵劲就是以轻灵为基础的。练成灵劲之后,心中会空空荡荡,进入到了自然虚无的状态。
有了灵劲功夫的人,实战搏击中一动则不停,练心意者,顾打合一;练八卦者,一沾则转;练太极者,化打合一,后发先至。灵劲上身后,应多用截法,对方根节微动、梢节未起之时,我如鹰捕食,拳脚似蛛网,沾住对手的梢节和中节,截断对方的根节。出手无招无式,心中无一成法,身手才能运行无碍,所谓以无法应万法也。
杨氏老六路太极拳在悉尼
钟维康老师领练传统杨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