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收
作者|李建伟
秋风起,树叶黄,秋意渐浓,秋风吹落片片树叶,预示着秋天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包含了农民的满满期盼。
望着秋天湛蓝深邃的天空,我无数次走进秋天的记忆里:红澄澄的高粱、黄灿灿的大豆、沉甸甸的谷子,还有颗粒饱满的一穗穗玉米棒子,还有仿佛撑破地一样地瓜,这粮丰果硕的景象一次次地映入我的脑海!对于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秋景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但秋收总是从这样的记忆里迸发出来!因为对秋收的深刻印象,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村人都知道,我们北方农作物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到头种地除去投入的浇水、耕种、施肥、种子等费用,挣下的也就是这一季棒子。早先,我们农村种的最多、面积最大的是棒子和地瓜。除了少数春棒子之外,大部分都是麦棒子,也就是在麦子接近成熟时套种的棒子。每年的白露前后就进入了秋收季节,秋收主要是收棒子和收地瓜。
收棒子。早时候,没有今天的现代化机器,收棒子全靠人工。土地承包初期,各家收自己承包地里的棒子。收棒子的步骤颇为复杂,首先要把棒子从棒子秸上一个个掰下来;地头不长的,还需要把掰下来的棒子用麻袋一趟趟的背到地头上,然后再用小推车或地排子车拉回家;只有少数有马车的家庭,才有条件把棒子掰成一堆堆的,用马车从地里拉回家,这样会省不少的力气。掰棒子时虽然是秋季,但太阳依然很毒,再加上棒子地里密不透风、拉人的棒子叶和棒子毛弄得浑身刺痒,难受极了。棒子拉回家后要尽快扒皮,白天要干地里的活,扒棒子皮一般在晚上进行,虽然劳累了一天,也要赶紧扒棒子,预防棒子捂了发霉或遇到阴雨天发芽。一般傍黑天忙完地里的活,吃罢晚饭,就要扒棒子了,一家人围坐在棒子堆周围,把棒子的皮扒掉只剩三四瓣,然后用力编(拧)在一起,一串一米多点,等白天的时候,围挂在离地的柱子上或树上晾干,以防鸡鸭家畜和老鼠偷吃。扒棒子大约要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我最愿意拧不愿意扒棒子皮,一是扒棒子皮需要耐心,二是往往到后期扒棒子容易把皮全都扒掉没法编了,再加上当时自己的手劲比较大,所以就几乎承包了全部拧的任务,看到一串串拧在一起的棒子串很有一种成就感。
掰棒子的同时,还要割棒子秸,在掰棒子和割棒子秸之间,我还是愿意割棒子秸,割棒子秸不大拉人,棒子秸割到后透风也缓解了天气的炎热。棒子秸割倒后,经过几天的晾晒,一般拉回家做为饲料磨碎后喂猪或当柴火用。收棒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挝(zhua)扎子,这是个技术活,挝的扎子太大既费力气也慢,而且拾扎子的人也费事;扎子太小,留在地里扎子头种麦子又不好弄;所以要求最好是把棒子扎的根能够切散,还不要太大为最合适。
收地瓜。以前地瓜也是我们那儿最主要的农作物,种植的很多。收地瓜也非常不容易!最初的印象是生产队时,深秋天气已经开始寒冷的黎明,就被大人从热乎乎的被窝里叫起来,毛毛愣愣的到地里,割地瓜蔓子,霜打过的地瓜蔓子冰凉冰凉的……刨完地瓜分到各家各户,除了一小部分拉回家储存起来外,大部分还要晒成地瓜干。往往等分到各户就到下晌了,那也一定要把分到的地瓜切完,必须一块块的摆开,便于早早晒干,如果有摞着的就会影响晒得质量和速度。最怕的遇上连阴天,那就费事了。我记得有一年因为连阴天,没法晒地瓜干,村里的人就把地瓜切片后,用小刀从中间划一道,挂在扯起的铁丝上晾晒,晾晒不及还是会有一些发霉,发霉的地瓜干猪也不吃,供销社也不收。
近年,随着现代化的进步和食物的丰富,收棒子用联合收割机,同时掰了棒子、扒了棒子皮、粉碎了棒子秸秸秆还田,旋耕机也不怕地里有扎子头。种的地瓜也不再晒地瓜干了,棒子和地瓜不再是人们的主食,仅仅是做为丰盛餐桌上的点缀了。收棒子收地瓜紧紧是秋收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秋收也越来越省事了,生活也越来越美好了。
——本文刊载于2019年《北海道》秋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