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医方剂 如何防治中风后遗症

一、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见中药有哪些

  中风后遗症为突发性的急性脑血管病,多为高血压或脑血栓所引起,不少患者经救治虽存活下来,但却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工作能力,表现为半身不遂、手足瘫痪、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下面是常用的中药方剂:

  大活络丹:由白花蛇、乌梢蛇、黄连、天麻、虎骨、全蝎、人参、龟板、麝香、犀角、牛黄、朱砂、安息香等50余味中药组成,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等多种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痰厥而致的瘫痪、足瘘痹痛、筋脉拘急、腰腿疼痛,以及跌大损伤、行走不便等,每次服3克,每日两次,有良好效果。经临床观察资料表明,大活络丹具有抗凝血、抗脑血栓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具有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和肢体营养的作用,在应用治疗缺血性偏瘫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预防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作用。

  华佗再造丸:包括当归、白芍、川芎、吴茱萸、冰片等药经加工制成的浓缩水蜜丸。药理研究表明,其能增强脑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促进清除颅内血肿块,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使血液流通顺畅。更重要的是能直接保护脑细胞,激活正常脑细胞的代偿功能,从本质上恢复神经功能,使手足麻木、口眼歪斜、瘫痪等中风后遗症得到有效治疗。口服,每次4~8克,每日2~3次。重症患者每次 8~16克,或遵医嘱。连服10天,停药一天,30天为一疗程,可连服3个疗程。

  解语丹:由炮附子、石菖蒲、远志、天麻、全蝎、羌活、胆南星、木香组成,有祛风通络、化痰开窍之效,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口眼歪斜、筋脉拘急、麻木冷痛、言语不清、流涎不解、吞咽不便等证。每日两次,每次6~9克,3个月为一疗程。

  人参再造丸: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首乌、龟板、骨碎补、生地黄、元参、红曲、建曲等47味药组成。口服,每次一丸,每日两次。有补气活血、通经通络、强筋健骨之效,为治疗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清、手足拘挛等症而设。可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面神经麻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末梢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研究表明,可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流加速,提高机体免疫力及修复功能,对缺血性中风有良好的治疗和调节作用。

  小活络丹:由制川乌、制草乌、地龙、制南星、乳香、没药组成,有温经散寒、逐瘀通络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每日两次,每次6克,尤其对于手足麻木、伸展不利、肢体不温有良好作用。

二、日常如何应对中风后遗症呢

  中风已经是一种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尤其多发于老年群体中。中风是以突然昏倒、意识不清、口渴、言蹇、偏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它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短暂脑缺血发作等病,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中风之后,脏腑虚损,功能失调,病邪稽留日久,正气定必耗损,临床上多见本虚标实,尤以本虚较明显,其中尤其以气虚、肝肾阴虚、心脾阳虚突出。因此,在临床上治疗这类疾病,都以采用滋阴健脾、活血化瘀之法。

  治疗混合性中风经过临床发现混合性中风急性期应以中性治疗为主,适当给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对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消除自由基,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有良好作用一般情况下发病后初始2周内为急性期,2周以后进入恢复期,半年以上则为后遗症期。

  急性期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果最好,而在恢复期的治疗中则中医尤其是针灸治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针灸能显著改善瘫痪肢体和语言等功能,提高治愈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也可以从中医方面来分析混合性中风。针灸治疗中风病历史悠久,见效独到。现代针灸工作者在总结前人治疗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使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和痊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传统的针灸方法以疏通经络为主,多取阳经穴,辅以阴经穴,对中风瘫痪的多数症状确有疗效。

  大量临床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风病例发生在秋末和冬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体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等剧烈变化。一旦出现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等,要及时送医院诊治。

三、中风后遗症药膳食疗有什么

  对于中风后遗症,中医有十分丰富的治疗经验,除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药物、针灸、推拿、功能锻炼等方法外,强调饮食要注意清淡、合理搭配、营养丰富。主食以大米、面粉、玉米、小米等为主;多吃豆制品及瓜果蔬菜,如芹菜、菠菜、白菜、萝卜、黄瓜、莲藕、橘子等;蛋白质以鱼类为最佳(鲤鱼除外)如黑鱼、黄鱼、鲫鱼等;少吃猪肉、牛肉等畜肉及其内脏;少吃盐、糖及辛辣刺激之品。若配合相应的药膳食疗,可进一步促进康复,现将常用的的几种方法简介如下:

  一、益气活血

  中风后遗症见气短乏力、肢软神疲、偏身麻木、肢体瘫痪、瘫肢肿胀等,可选用以下药膳调养。①黄芪桂枝粥 黄芪15克,炒白芍、桂枝各10克,生姜3片,4味水煎取汁,与大米100克、大枣5枚同煮为稀粥服食。益气养血兼温经通络。②黄芪肉羹 黄芪30克,大枣10枚,当归、枸杞各10克,猪瘦肉100克(切片),共炖汤,加食盐调味,食肉喝汤。可滋阴助阳、补气活血。③黄芪地龙瘦肉粥 鲜地龙50克,剖开洗净去泥,猪瘦肉50克,切丝,共用调味勾芡;取黄芪10克、大米50克,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地龙及瘦肉,煮至粥熟即可调味服食。④虫草郁金鸡 母鸡1只,冬虫夏草30克、郁金50克,将鸡剖杀,开膛洗净,纳入虫草、郁金以及适量调料,缝严后炖烂服用。

  二、补养肝肾

  中风后遗症见偏瘫日久、短气乏力、耳鸣目糊、腰酸膝软、失眠多梦、肢体麻木、筋肉抖颤等,可采用以下食疗方法。①栗子桂圆粥 栗子10个(去壳、切成碎块),与粳米50克一同熬粥,将熟时放桂圆肉20克再熬10分钟,即可服食。②芪杞炖鳖 鳖肉200克、黄芪30克、枸杞子20克,加适量水同炖至鳖肉熟烂,即可服食。③二冬鱼肚粥 天门冬、麦门冬各30克,水煎取汁,同枸杞子20克、大米50克煮粥;粥将熟时,调入捣碎的鱼肚胶10克,烊化,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④黄精珍珠牡蛎粥 黄精10克,珍珠母、牡蛎各30克,3味水煎取汁,加大米50克煮为稀粥服食。可平肝潜阳,熄风通络,宜于兼见面色潮红,烦躁不宁者。

  三、健脾化痰

  中风后遗症见头昏眩晕、神志恍惚、肢体麻木、运动不利、胸脘满闷、食少纳呆等,可选用以下调养药膳。①山药葛粉羹 山药150克、葛根粉200克、小米100克,共熬粥服食。②淮莲柠檬糊 淮山18克、莲米30克,分别焙干,共研为细末;另将酸柠檬半只,研磨如浆状,置小锅内加水200毫升,煮沸,冲入淮山莲米粉拌搅成糊状,入冰糖40克溶化,凉后可随意食用。宜于兼见口唇干燥、大便干结者。③橘皮山楂粥 橘子皮10克、山楂肉(干品)15克、莱菔子12克,先分别焙干,共研为细末;另将糯米100克煮粥,粥将成时加入药末再稍煮,人食盐少许调味,候温可随意食用。宜于兼有血脂偏高者。

四、日常如何预防中风后遗症

  如何预防中风后遗症?中风,表现症状就是身体出现偏瘫,身体失去了一些功能或者出现反应迟钝,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症状。中风不但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同时也给家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对于预防中风患者的后遗症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

  1、一时性黑蒙:在眼前突然出现,数秒钟后能恢复,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这是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因为,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条分枝,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作是中风的最早警报信号。

  2、短暂性视力障碍: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阵发性发作,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这是视网膜中心动脉或分枝动脉因脑血流量减少引起闭塞的结果,但尚未出现脑神经征象,可视为较早期的中风预报信号。

  3、频频打呵欠:这是脑动脉硬化逐步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日甚所致。据统计,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10天内,频频打呵欠者,可达80%。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一信号。

  4、扭颈手麻症:多发生头转向一侧刮胡子时,突感手指无力,剃刀落地,有的说话不清,1~2分钟后恢复。这是因为转头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的结果。这一现象,足以告诫人们,中风可随时发生。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出现一过性偏瘫或单瘫,可能伴有失语,但持续时间短,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这表明已经有轻度中风。可把它当作是进展性或完全性脑卒中的先兆。

  6、老年人血压波动剧烈或激增,头痛头晕耳鸣加重,精神紧张或神疲嗜睡等症状,表示有可能发生出血性中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