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WO秀平台作品展示004:读书笔记之信仰危机——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你想要的理性思辨!

作者介绍:

这就是我在文章中经常提起的那位远在吉林美女妈妈。她在用心用情用爱,无比坚持陪伴孩子成长。

为让孩子早熟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她可以在网上广寻名师,按照高考标准双评孩子作文;为让孩子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她可以腰酸背痛的站着一个多小时,画一幅地图,体会关键处后和女儿交流;为让孩子养成阅读积累习惯,她的微信号积累了400多套陪伴孩子读过的书,而没有各种晒。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她12年前写的一篇读书笔记, 和当时才读5年级的女儿进行思想交流,她的陪伴不仅长情,而且智慧。

我行WO秀平台作品展示004:
让小编佩服的理性思辩文字:

这是一篇哲理思辩和智慧的文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12年前就能认识到物质,浮躁的现代社会的根源在于人们信仰的缺失,而且从小就对孩子的三观进行正确引导。文字具有直指人心的穿透力量,小编读后倒吸一口冷气,为什么没有早点认识这样优秀的家长,否则自己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现在你看到了,正是机会。如果觉得写的好,记得打赏意思意思。

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林格《写给天下父母》

读书笔记之:信仰危机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文/川De妈/吉林     图/网络

我读的书只有两种,一种是为女儿读的,为的是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世界;一种是为自己读的,为的是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为女儿读的书之一。

读罢,不禁轻轻叹了一口气,觉得有点压抑。我这个人有点“势利眼”,若不是因为这本书书以“现代经典之一”的美名冠称,我也许不会去碰。语言通俗不堪,骂人的话随处可见,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精神颓废、不学无术、招妓……十足的纨绔子弟。他唯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也是此书唯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

霍尔顿刚刚因为4门课考试不及格而被潘西中学开除。他漫无目的地在12月的纽约街头游逛,而不愿意他的父母知道,但他还是牵挂着他的菲比妹妹,所以在一天深夜偷偷地潜回了家中,叫醒了睡梦中的菲比,“你知道我将来喜欢当什么吗?我是说将来要是能TMD让我自由选择的话?”

他说:“不管怎么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

这段话还让我看到了以主人公霍尔顿为缩影的年轻人身上那种纯洁的闪光点,可惜他的这种理想只能像海市蜃楼般存在于他的想象之中。至此也让我对他感动同情和惋惜,其实这是谁的错呢?他也不想这样!

此书曾一度被列为禁书,认为不适合青少年阅读,是一部极其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主人公霍尔顿在内心深处陷入了对成长的种种困惑、焦虑、恐惧之中,反映了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人性的扭曲,青年一代内心的迷茫与无助。霍尔顿,也许还不是最坏中的一个,至少他还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想想此书,再想想现实,不觉身边的人和事与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现在的青少年成长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缺乏理解?缺乏沟通?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呢?难道也会象书里所写的那样,“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的凯迪拉克!”?

经常看一起报道,青年犯罪比率不断上升,估且不说马佳爵,就看看身边这些网吧里沉迷于游戏的正是学习年龄的十七八岁的孩子,就不难看出点问题来。难道是物质吗?不是,主人公是个中产阶级家的孩子,物质条件很优势。缺的是精神,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有的人招妓,有的人吸毒,这都是精神上的极度空虚所至。

我认为缺的是信仰。

主人公霍尔顿自己说他的父母信两种不同的宗教,所以他哪种也不信,也不知道自己应该信什么。唯一敬佩的老师后来还发现是搞同性恋的,而这位老师所教导他的也只是资产阶级利已主义的信条:“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悲剧!

那么我们的孩子呢?信仰什么呢?为人民服务?--有点太抽象化、为共产主义?--连我自己都怀疑。似乎90年代的青年人到了一个信仰危机的年代,社会道德水准下降,人们变得越来越功利,社会环境有如被破坏的物理环境一样,到处乌烟瘴气。说此话,并不是说明自己有多么清醒或者多么崇高,只是由此书深入思考一翻罢了,为了自己为了女儿总结一翻。

其实,我认为一本书如果真得能引起你思考点什么的话那就算是好书了。所以,这本书我认为买的物有所值。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得面临孩子的成长,进行心灵的沟通,引导她健康的成长,而不是在她需要信任、需要帮助的时候,让她一个人感到孤立无助,感到迷茫,所谓的代沟就是两代人的信仰或者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

记得康德说过这么一句话: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应该假定人有不朽的灵魂、上帝确实存在以及人有自由意志。我认为这就是信仰!真、善、美的信仰!这也类似于相信中国有句古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没有信仰的灵魂是没有家园的,又怎么能不迷茫、不焦虑!

《麦田里的守望者》传递更多的信号就是“救救我们的孩子,深含了对儿童对孩子的爱和期望”!这是一个社会行为,也是一个自救行为。至少我会从小告诉我女儿信仰什么,遵循什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能在生命的麦田里快乐的生活,不是因为每次都能在悬崖边遇到一个守望者,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守望者”。

 谨以此篇自勉!

                         本文写于2004年09月13日午


《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国]J.D塞林格 著 施咸荣 译 ISBN 7-80567-612-7 19.8元

和这位母亲有关的热点文章导读:

1:就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和家长的交流,你是这样负责的家长吗?

2:一位高一妈妈为孩子作文做的规划和精心的整理,令我汗颜,家长朋友你做到吗?觉得有启发请收藏和转发!

3:10号凌晨6点和吉林美女妈妈有关孩子材料作文如何寻找最佳立意的交流,你对孩子的学习也如此负责吗?

4:吉林高一升高二学生高分作文批改评点指导--好多高三的学生也许也写不到如此吧,家长朋友你有压力吗?还在观望?你就等吧。

5:我行WO秀平台文章展示001——家教日记:爱的考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