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为何在西方会成为反面教材?孔融让梨是作秀还是美德
生活是一种思想,漫长而连绵不断。——纪伯伦
《菜根谭》中有一句名言:'处事让一步为高。'在我们国人的心中,谦让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孔融让梨,折射出尊长敬兄的修养操守;鲍叔牙让利管仲,彰显出宽容大度的人格魅力;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成就了'六尺巷'的千古美谈。
为人懂得谦让,不斤斤计较,不锋芒毕露,内心定会云淡风轻,生活也定会安宁幸福,这是我们国人心中的普适幸福观与人生观。
不过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许多观念有时也会发生冲突。例如'孔融让梨'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一直是作为传统美德而流传下来的,但在西方人眼中却不以为然,甚至将其作为反面教材,这是为什么呢?
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孔融是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年少成名,当他四岁时便因为'让梨'而成为美谈。据说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四岁时就已经可以背诵许多诗词歌赋,并且十分懂礼,巧言善答。
据传有一日孔融父亲的朋友前来拜访,并带来了一盘梨子,父亲让孔融分给兄弟们吃,孔融毫不犹豫,从盘子中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其余的都按照长幼顺序分给了哥哥和弟弟们,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大的留给哥哥们。'
父亲闻言十分赞许,并接着问:'那弟弟比你小,为什么分到的梨却也比你大呢?'孔融随即回答:'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更应该让着他。'
笔者起初听到这个故事时,还是在小学阶段,当时的老师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教导我们做人要懂得谦让,尊敬兄长,爱护晚辈,这样将来长大之后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会被别人喜爱。
当时的许多小朋友就这样默默地记下了,并一直按照这个准则来行动,但肯定也会有许多的小朋友提出疑问:为什么孔融的父亲要让四岁的孔融来分这些大小不一的梨呢?万一分不公平怎么办?孔融为什么要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截然相反的标准呢?他难道没有固定的处理事情的原则吗?
小孩子的好奇心总是无止境的,他们总是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情,并总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看法。不过这些疑问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解答,他们总是会用那套固有的、全国通行的价值观来引导孩子,或者说是在搪塞这些好奇的心灵。
他们总是会说,等到你们长大了,你们就会明白的。不过现在想想,这些话也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看待问题的方式与角度都不同,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孔融让梨'确实是一种美德的体现,但在西方人眼中或许情况就会有所不同。
小视角下的文化差异
在一些西方国家,'孔融让梨'经常被当作反面教材来教育他们的学生。例如著名的哈佛商学院就曾使用过这个案例。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在进行心理教育时曾援引这个案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孔融让梨'根本不是一个讲述谦让的故事,孔融的做法其实是在作秀,或者说是在讨父亲的欢心。
面对同一种做法的两套说辞,也体现了孔融的圆滑与做事准则,而这套原则并不符合主流社会的态度,所以他们认为孔融不应该让梨,在现实生活中更不应该按照他的样子去做。
虽然西方学生的看法与我们大相径庭,但细细想来,笔者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孔融让梨'是在作秀还是一种美德,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而在你的生活中,又将如何活动。
而这件案例背后反映出的恰恰就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我们的国家中,谦让是一种优良传统,谦虚同样是如此,'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我们从小一直挂在嘴边的至理名言。而在西方社会中,敢于展现自我的人才会被大家所尊重,礼让需适度,而只有平衡与规则才可以使国家和社会处于良好的运行之中。
而对于这两种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笔者在此并不多加评判。不同的文化会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而一个国家既然可以历经时代的选择而发展壮大起来,必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我们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的视为瑰宝,而忽视了别样的风景。因此,要尽可能地消除这种文化优越感,注重对别国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以平等的态度去进行交流。
生活中的'变与不变'
苏轼曾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每一件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我们看待事物时也应投之发展的目光。
而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我们也无需多言,毕竟君子'和而不同',即使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但在一起共事时,能为社会带来利益,能为自己创造价值,便以足够。
但在当下,在我国的语境中,笔者还是更倾向于谦卑的品质。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虽然西方的价值观赞同我们要去争去秀,去勇敢地展现自己,但在当今社会中,谦卑的品质依然可贵。
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我自知所以我无知。诚然,术业有专攻,我们也许能吟一首好诗,但我们未必能弹一曲高歌。你是一名大律师,但你未必能成为一名顶级厨师。'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结果的稻穗,稻穗结的越饱满,就会越往下垂,一个人越有成就,便越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当今时代,随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谦虚也逐渐成为普世价值观,人与人之间相互学习,会带来彼此的提高,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借鉴,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