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的奥秘尽在松紧之间
鲍雪峰/文
站桩从练习的角度来说,需要掌握的核心是如何把控松与紧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松,由紧而得,没有经历撑筋拔骨“紧”中求“紧”的练习,身体往往不容易获得整体的“松”,更难以实现松“透”的目标。同时我们也知道:松,是一个过程,是无止境的,不同的练习阶段对“松”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体感与认识。
了解了“松”与“紧”之间的因果关系之后,在日常的练习中,我们就不需要过于去执着“松”或者“空”,而应该专注于每个阶段师父给自己合理安排的练习计划。从某个层面来说,如何处理“松”与“紧”之间的关系,掌握“松”与“紧”的转换技巧,是站桩练习每一天需要面对的课题,并将伴随我们的终身。
需要进一步提出的是:我们平常所讨论的“松”,往往都是围绕桩架而论的居多。但从功法的整体层面来说,除了桩架需要不断调整松与紧之外,呼吸与意念同样需要具备掌握“松”与“紧”之间的关系,以及“松”与“紧”之间转换技巧的能力。如此,才能体现出“调式”、“调息”、“调心”这三调之间的紧密性和完整性,从而可以获得站桩练习更丰厚的效果。
【调式】主要是指对桩架的调整,在这个练习过程中,紧~指的是筋膜的撑拔训练,以及科学训练之后而呈现出的伸缩、崩弹的韧性;松~指的是肌肉特别是关节腔周围肌肉的放松。没有筋膜的“紧”而去求“松”,则容易“散”,也很难实现整体的通透;没有肌肉的放松,筋膜则不容易获得有效的拉伸锻炼,往往会造成“僵”的不良体相。
只有兼顾松紧一体,在“紧”中求“松”,在“松”中去体察、体会筋膜撑拔的“紧”,才能渐渐使筋膜的拉伸锻炼越来越全面,从而形成一张完整的“网”,让桩架呈现出符合生理结构以及功法要求的六面撑拔的浑圆之态。在如此之桩形里,方可更充分领会到通透的真境,也为进一步通过“调息”练习唤醒丹田、修复肾功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调息】在桩架经历松、紧规范练习之后,“空胸实腹”的感觉会越来越明显,由“降气”带来的松沉体感会愈加显著,这时就可以进行以丹田为切入口的“调息”练习,以唤醒先天的元气、修复肾精的漏失,实现“内壮”的目标。在此练习过程中,同样需要很好把握“松”与“紧”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换的技巧。
首先要注意调配好桩架撑拔的“紧”与呼吸自然“松”之间的关系,即,桩架要撑拔开以拓宽“气”的通道,呼吸时要如闻着花香般放松,以做到深、匀、细、缓;其次要把握好呼与息之间的松紧转换:吸气时,丹田区域逐渐向中心收“紧”,呼气时丹田区域犹如池塘中水波纹般一圈圈“松”缓地荡漾开去;最后在强化丹田功能的“哼哈、开合”练习中,要做到“呼长吸短”,即呼有意,吸无意,当丹田之气呼尽时,会产生“负压”的“紧”,从而促进吸气在无意识的放松状态下自动完成。
【调心】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对意念的把控和对情绪的修炼。意念贯穿整个站桩练习的始终,对意念把控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缓解机体疲劳、释放病灶时,意念的作用更不容忽视,通过“假借”使意念与力或气彼此“紧密”建立联系,不仅能让疲劳、伤病更快获得缓解和释放,同时也使站桩更容易入境,当站桩入境后,就要及时把意念“松”开,从而让站桩在“境”中获得整体。
健康,包括了身和心,心理的健康首先体现在对情绪的观察和调节,站桩在这方面无疑是最佳的修炼方式之一。通过功法实修的真切体悟去鉴别诸多纷繁的理论,以培养自己独立的思辨能力;通过对力、气、意的“松”“紧”体悟和理解,以及对“松”、“紧”的转换调节练习,不仅能让机体的察觉、感知、适应的敏感度变强,同时也能对情绪的观察、调节、管理能力变强,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出对事物以及其发展规律的认知能力,彰显出养生与开慧并行的独特价值。(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