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一书中之逻辑论证 2024-05-23 10:37:04 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以大量之史实,严密之论证,阐述了大清之所以在鸦片战争中落败,不仅仅因为船不坚、炮不利,军 队与官 员腐败无能,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落后和保守”。故欲求中国之胜利,则必须尽快现代化,军 队与政 治均须现代化。而基于铁的史实进行论证时,先生使用了许多逻辑知识。今特从书中摘录一二,以飨读者,以见逻辑知识之重要性也。归谬法在绪论《由琦善卖国而想到的》中,作者在用史实一一反驳了关于琦善卖国的四项罪名之后这样写道:我们若放开那些对琦善的具体指责,从更宏观的角度看问题,不难看出,琦善卖国说的根由在于:他不主张用武力对抗的方式,来制止英国的军事侵略,而企图用妥协的方式,达到中英和解。于是,“妥协”即被目为“投降”,而“投降”又被提升至“卖国”。帽子正是如此一顶顶地戴到了琦善的头上。扣帽子、打棍子,而不讲道理的做法,不正是我们所常见的吗?君不见,建国后的历次运动中,不辨事实,随便给人扣顶“反口命”“口资派”的帽子,即可令你永世不得翻身是也。对此,作者进一步分析道:如果我们再细心地核查琦善在鸦片战争中的所作所为,不难发现,除在一些细小之处,琦善有蒙混道光帝的举动外,在根本问题上,他大体上是按照道光帝的决策行事的……琦善的确主张妥协,但妥协一策,非琦善所提出,却出自道光帝的钦定。因此,妥协的责任,本应更多地由道光帝来承担,而不是由琦善来承担。若如此,按照妥协即投降、投降即卖国的逻辑,身为“天朝”大皇 帝的旻宁,岂非自己也要“卖国”予“岛夷”?这实乃匪夷所思。作者为反驳此种因琦善与英方妥协而给他戴上“投降”“卖国”高帽之做法,运用了归谬法进行反驳:既然琦善的妥协即投降、即卖国,那么,此种妥协又是由道光帝钦定的,所以,北京紫禁城里的道光帝也是投降、卖国的;而大清国是道光帝家的,所以,道光帝的投降、卖国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说琦善的妥协是投降、卖国也就站不住脚了。以偏概全在第1章《清朝的军事力量》中,作者从清军武官吃空饷、克扣兵饷、贪赃枉法、祸害社会等方面,以翔实之史料,得出:“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本是一个难得见到光明的黑暗世界”。“训练废弛,军纪荡然”“清军已经腐败”,故而在“鸦片战争中,清军在作战中往往一触即溃,大量逃亡,坚持抵抗者殊少”。事实俱在,然而,“眼下流行的各种鸦片战争的论著中,一方面承认清军已经腐败,一方面又使用了既模糊又明确的说法,‘广大爱国官兵英勇奋战’云云,似乎只是一小部分上层人士对此应负责任,而下层官兵毫无责任可言”。其实,不仅是论著中,就连许多关于鸦片战争的影视作品,不也如此表述吗?针对此种现象,作者指出——他们的例证,正是小部分在抵抗中牺牲的将士。且不论这种以偏概全的方法在逻辑上的错误,就此一说法的倡导者的心态而言,多多少少又有一些阿Q的味道。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此种阐述,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谬误,即从小部分英勇抵抗而牺牲的将士(如在海龄指挥下,为保卫镇江而伤亡的四百多名八旗将士),而得出“广大爱国官兵英勇奋战”的结论。此种做法,非但不尊重历史,反而亵渎了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而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在许多所谓专家学者的著述中,正不知有多少呢!贪官与忠臣并不矛盾在第5章《东南壁垒的倾塌》之《厦门石壁》一节中,作者详细记述了督闽的颜伯焘所主持的用花岗岩修建“当时中国最坚固的线式永久性炮兵工事——石壁”等防御工程。然而最终还是不免于1841年8月26日战败,当此之时,“坐镇督战的颜伯焘,目睹锐不可挡的逆夷‘凶焰’,忍看这半年的种种努力转瞬间化为灰烬,与兴泉永道刘耀椿‘同声一哭’。到了此时,他由战前的极度自信转为极度恐惧,率领文武官员夜渡,逃亡同安。岛上清军失去指挥,陷于混乱,纷纷溃散……”。而当1842年初,颜伯焘免职还乡。时任汀漳龙道的张集馨,详细记录了他路过漳州的情况:“前帅回粤,道经漳城。二月杪,县中接上站差信,预备夫马供张。至初一日,即有扛夫过境,每日总在六七百名。至初十日,余与英镇迎至十里东郊,大雨如注。随帅的兵役、抬夫、家属、舆马仆从,几三千名……作者对此判断道,“颜伯焘于1841年2月到任,次年1月免职。在这仅仅一年中,辎重就有如此许多(其中亦包括包揽客商货物,动用驿站车马人 而赚钱等情事),真可谓搜刮有道无度。其中果无取之海防银两者耶?”然而即便由此得出颜伯焘是个贪官,作者却并不否认他是个忠臣,“在当时的政 治操作中,‘贪官’与‘忠臣’并不矛盾。颜伯焘的这种贪婪,并不妨碍他对清王朝的忠诚”。这实在有点出乎我的预料,一个贪官,居然还会是名忠臣?岂非咄咄怪事?然从逻辑上看,却又的确如此。贪官与清官是一对概念;奸臣与忠臣是另外一对概念。是贪官就不能是清官;是奸臣就不会是忠臣。然从逻辑上看,贪官即可是奸臣,也可是忠臣,其中并无必然之矛盾可言。而颜伯焘无疑属于后者,既是贪官,又是忠臣。全书中严密之逻辑论证多有,兹举上述三例,可见逻辑知识之重要也。二O一九年九月八日上午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 郁土: 你不是微不足道的 再看鸦片战争:不打开国门又将如何? 一名日本人看中国 郁土:细节里的日本 你敢对自己的精神刮骨疗毒么? “他捎带着把自己捅了一下” 人性是根曲木 拳击手哈耶克 柏拉图原来长这样? 爱比克泰德的哲学学校 “捉住我,不要让我逃走!” 常见思维谬误举隅:戏 子误国论 赞 (0) 相关推荐 鸦片战争清军溃败得有多快3 广州城战斗: 1841年5月20日,靖逆将军奕山计划令1700名水勇于次日夜攻英军,结果该计划早已被英军获悉,随即避开了清军的火攻(人家是铁甲舰我们用火攻好是威猛),击溃了西炮台守军.24日,英军在军 ... 庚子轶事(一) 庚子年之一(公元1840年) 大清,中国帝制末朝,国土广袤,物产颇丰,臣民四亿,东方巨邦,自命天朝,万邦朝贡,周边越南朝鲜缅甸琉球均为属国,视他國皆蠻夷也. 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倚 ... 马桶阵破妖法,抓老虎惹怒龙王,鸦片战争清军如此抵抗,岂能不败 清朝军队在第1次鸦片战争中,各种各样的迷之操作,为整个世界史提供了丰富的笑料.利用封建迷信来打仗,这大清朝也算独一份. 精读系列第七十五篇:为什么中英鸦片战争打两次、进行四次和谈? 对于中英鸦片战争来说,可能大多数人都认为它一个完整的.从始至终的战争,但历史上这场战争更具戏剧性,前后共发生了两次战争.四次和谈,中英双方军队主帅也多次变化.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历史的深处. 1.中 ... 从军事落后看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一百多年前爆发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人被西洋的蛮夷拖进了近代,如蒋廷黻先生所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 ... 这才是真实清军,现代化的样子让人难以置信,网友大呼:这不可能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因此也是离我们最近,同时也是最为熟悉的一个封建王朝.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开始算起,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一共存在了276年的时间.清朝的灭亡 ... 为什么鸦片战争里,道光下了血本调兵遣将,清军却还是一败再败? 1840年6月,一支拥有16艘军舰.4艘武装轮船.28艘运输舰以及4000名陆军(包括第18皇家爱尔兰联队.第26苏格兰来福枪联队.第49孟加拉联队等部队)的英国武装出现在了广州海面.这标志着第一次鸦 ... 【好书推荐】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天朝的崩溃》精华分享 关注我,让我成为你的专属小太阳吧 冯雪松[好书推荐] <天朝的崩溃>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十余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详尽考证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 ... 丹羿投资:从产业逻辑看品牌护城河 《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中,认为真正的护城河是:无形资产、高客户转换... <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中,认为真正的护城河是:无形资产.高客户转换成本.网络经济和成本优势.对于消费品来说,最主要的无形资产就是品牌,也是消费品最深的护城河.品牌的塑造并非一日一时之功,从 ...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风水手抄,书中记此是杨公亲口诀,万金万两不传人 风水手抄,书中记此是杨公亲口诀,万金万两不传人 书中的经典语句100句 书中的经典语句100句 书中圣手,才情高逸——冯错真的不错 书中圣手,才情高逸 -- 冯错真的不错 [冯错简介] 冯错 中书协会员 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三届册页展等国家级展览 全国书画在线教育第一平台"墨池'平台创始人&ceo 目前平台注册用户 ... 书中自有黄金屋,手中要有真钥匙---再读《巴芒演义》 读罢此书,我的第一感受是神仙多.故事多和细节多,为茶余饭后的闲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借着读完之后的热乎劲,按照人物的顺序和每个人生平写了一篇不痛不痒的读书笔记巴菲特和他的朋友们----<巴芒演义& ... 《红楼梦》书中5副对联,写尽了人生 三毛说:"<红楼梦>是一生一世都要看下去的书." 人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读红楼总能读出不同的感悟. 年少时读到<红楼梦>中的几副对联,只道是老生常谈,如今才明 ... 金书中的幸福都是别人的? 讲故事的人总要淘汰掉一些东西,保留一些东西,放大和夸张另一些东西.被娓娓道来的爱情,总是人间最美好的. 所以讲故事的人假正经,听故事的人才最无情. 而在现实里却不一定,真实的生活,常如"庄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