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介绍 |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梅花针、毫针或其他工具点刺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针灸的传统治疗方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相关记载,经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也证明了刺络放血疗法具简、便、廉、验等特点,故沿用至今。
理论依据
气血理论和经脉理论是放血疗法治疗的理论基础。气血和调是人体正常健康的状态,《素问·调经论》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络脉是六淫外邪传入的通道,《素问·皮部论》曰:“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客于皮毛……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
常见治疗
一、穴位放血
1.耳尖放血。多应用于实热之证,其中以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皮肤疾病、心血管疾病多见。
2.大椎穴放血。大椎为督脉穴, 主一身之阳, 故大椎穴放血可泄诸阳之邪热, 达到调和营卫、疏通闭塞、排毒消肿之功效。有效用于治疗发热、咽喉肿痛和后发际疮等。
3.委中穴放血。“腰背委中求”。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之功效,有效用于治疗慢性腰痛、恶疮和顽癣等。
4.十宣穴放血。十宣穴位于四肢末端, 为三阴、三阳之经气贯通交会之所, 十宣穴点刺放血可使蕴积之热得以宣泄, 郁闭之气得以通达。有效用于治疗高热、中暑、晕厥等。
5.十二井穴放血。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是中医传统的急救措施之一。可用于治疗中毒意识障碍和中风初起急救等。
二、浅表小静脉放血
1.耳背络脉放血。用于治疗小儿急性发热,或慢性咽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2.下肢浅表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刺络放血可祛瘀生新、行气活血、通经活络, 从而达到改善下肢循环作用。
三、局部放血
多用散刺放血法, 即使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在病变或病痛局部进行分散、多次点刺。根据欲刺部位大小不同, 可刺多针, 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踝关节扭伤等。
功效及适用范围
一般认为,中医放血疗法的主要治疗机制是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具有通经活络、祛邪解表、泻热开窍、祛瘀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
主要用于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或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风闭症、急性咽喉肿痛、中暑、头痛、肩周炎、丹毒等,虚证患者刺血宜整体评判患者身体机能。
《灵枢·血络论》曰:“脉气盛而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所以重症虚证患者放血疗法宜慎重。即使实证,也要掌握放血时机,如外科疮疡脓未成熟时,不宜放血,以免邪毒内陷。贫血、低血糖、低血压、妇女产后气血亏虚;凝血功能障碍者;全身脏器衰竭者;大劳、大汗、大惊、饥饱失常等体质虚弱者;孕妇体弱,均属禁忌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