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旸:大卡车的那些事

本文共计3632字,建议阅读时间11分钟。

最近,武汉一家批发市场成了新闻热点。一名大货车司机,拉了一车玉米到那市场,没想到货主拒不支付运费,居然要用卖不出去的玉米顶运费。市场管理者置若罔闻,司机无奈,只好闹到网上,讨个公道。

不了解卡车货运这一行的人,可能以为这就是个货主恶意拖欠运费的事。其实不是那么简单。此前我在短视频平台关注了一个卡车司机。他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表演了很多货主和司机的纠纷。从这些纠纷中,能看出长途货运这一行的一些情况。其中有些内情,值得分析,今天就说说这个。

除了看那位司机发布的短视频,我没有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其实,汽运物流是个值得研究的领域。如果有人愿意深入研究一番,能得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我这里就权作抛砖引玉,肯定有不准确不到位之处。如有错误,有请内行批评指正。

现在,国内已经有了专业的货运网站,估计类似于手机APP。而且,有了专门配货的货站。这些货站是中介,一手挑两家,这边是货主,这边是司机。

货站把收集来的运货信息,什么货,从哪里运到哪里,发布在APP上。司机在手机上看到了,觉得合适,就给货站打电话,商定运费,每吨多少钱等。双方如果谈妥,司机就去装货,然后开车上路,运到目的地。

货站会收取信息费,一般是一二百元,也有三五百元的。这钱司机要先付。

货运到目的地以后,原则上货主就应该按约定价格给司机支付运费,但这其中可能会有很多变数。货主和司机之间的纠纷,就是因为这些变数而出现的。

一、运价纠纷。电话里谈妥的运价,比如每吨400元,到了地方以后,货主找各种理由扣减,包括货物有损坏,没有及时到达等等。这时候,货站有义务帮助司机和货主交涉——信息费不是白收的。

有的货站势力很大,货主不敢得罪,得罪了以后发货就麻烦了。但也有的货站很小,货主根本不拿他们当回事。这时候,交涉就很难。那些小货站,遇到麻烦的纠纷,干脆把信息费退给司机,撒手不管了。

二、装卸纠纷。现在的卡车都很大,能装几十吨货。一吨运价几百元,如果没装足,司机就吃亏了。少装一吨就少挣几百元。所以,最初约定时,不但要约定每吨单价,还要约定能装多少吨。装不够,司机也不干。

有时候,货主装一些农产品,安排好了卡车,但收购不顺利,没收上来那么多。司机要求装满了再走,货主想要尽快发货。这就有纠纷了。

还有就是两头儿装卸的活儿。司机一般不会出手帮着装卸,因为卡车太大,装卸的工作量太大,应该有专门的装卸工来做。但有时候货主急着装卸,看司机袖手旁观,未免有气。这也会产生纠纷,但这种纠纷不多。货主也知道,几十吨货,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装卸费,不能省。

第三个是最常见的,就是压车纠纷。

曾经看过一本书,讲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其中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对那些巨型货轮来说,最大的成本不是燃油或者船长水手的工资,而是时间。巨型货轮,即使不出动,每天也有巨额成本。船都是贷款造或者买的,利息很高。

对巨型货轮来说,最好能不停地在海上跑,在港口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所以,集装箱非常重要。因为装卸集装箱比装卸散货,快多了。在集装箱出现以前,到了码头,因为要卸货装货,水手怎么也能有几天时间上岸玩玩。有了集装箱,几个小时就装完卸完,轮船马不停蹄接着就出发,水手往往都不能上岸。

值得慨叹的是,集装箱的发明者,就是因此破产的。他贷款造了很大的船,充分发挥集装箱高效率的优势,利润滚滚而来,但是,当全球市场陷入萧条时——总会有萧条的,市场不可能一直红火——货运量减少,他的那些大船,只要在港口稍为多停留一段时间等活儿,他就从日进斗金变成入不敷出,继而干脆破产。

海运的这种情况,在卡车运输上也出现了。

那种大卡车,都价值几十万上百万。司机基本都是贷款买的,加上还有保险费,每天固定成本就几百上千。和巨型货轮一样,最好能一直在路上跑,一个活儿接一个活儿,才有钱可赚。一旦停下来,这一天的成本就没有着落。

可是,几十吨货物,上千公里,各种各样,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意外,让卡车不得不停下来。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往往就会产生纠纷。

武汉批发市场这次事情,就是这种情况。从广西拉一车新鲜玉米到武汉批发市场。接货时,司机除了会和货站约定运费和所需时间,如果是到批发市场,那么,还要约定停车等待几天。批发市场一般都是凌晨就开始发货,所以他们一般称之为“早市”,也就是等几个早市。

生鲜商品,往往一两个早市就能批发走,全卖光。等一两个早市,司机一般能接受。到了市场以后,车停好,打开货箱,开口冲外。司机找个地方去睡觉。

凌晨,市场开门,货主开始批发卖货。有时候到中午就差不多卖完了——批发和零售不一样,批发就是大进大出,销售周期很短。这是一切顺利的情况。司机那边也休息好了,回来,结清运费。司机开车出发,奔下一个活儿。

可是,也有不那么顺利的时候,比如拖个两三天甚至更长的。这时候,麻烦就来了。对于货主来说,他当然不希望把货从车上卸下来,那样不但会有卸车费,而且如果是生鲜商品,这一折腾,必有损失。最好是放在车上继续卖,卖完为止。

可是司机不愿意啊。用他们的行话说就是:“我那么大的车,给你养的啊!”确实,利息、保险、折旧,这些“养车”的费用,加上司机停留一天的食宿,加起来至少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车停在那里,给货主当免费仓库,成本却由司机承担,司机当然不干。

按理说,这种情况下,货主应该给司机支付“压车费”——每天几百上千元。如果货主愿意支付,当然没问题。可货主本来卖货就不顺利——如果顺利一天就卖光,也没这些麻烦了,甚至这单货根本就赔了钱——所以就不情愿支付压车费,于是,就产生了纠纷。

这次武汉批发市场这个事,我看了新闻,也和压车有关。司机头天到了,说好第二天早市开始批发,司机找地方休息去了。到了第二天中午,司机回到市场,找货主结算运费,但这时玉米只批发出去一部分。货主肯定是想让司机接着等,但双方沟通不畅,货主没接司机电话。这司机是新入行的,就慌了,以为货主要赖运费。吵吵起来以后,双方就有矛盾了。

然后拖了几天,玉米也没全卖出去,还剩下一小部分。看来货主这单也没挣钱甚至可能赔钱了,就打算尽量省点钱,包括运费,这样一来,和司机的纠纷就更大了。嚷嚷起来,当然就没有好话了,说什么拿玉米顶运费等等。司机本来就心慌,这一听,就急了,就闹到网上去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纠纷,市场管理部门或者警察,应该管啊,谁违反合同,就制裁谁。大家都按运输合同办事,不就没事了么。

可是你看,上面我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这表明,货运这事,其中可能产生变数的环节,不少。有了纠纷,双方都是各说各的理,往往吵成一团。第三方想要很快弄清楚是非,做出公正裁决,也不容易。

所以,现在法律的规定是:这属于经济纠纷,只要没动手打架,警察不管。双方上法院去打官司。警察都不管,市场管理部门更是难管。大卡车司机、批发货主,都是跑江湖的,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你惹得起谁啊?

但是,法律也规定,如果有纠纷,司机可以扣留货物。所以,在短视频中,那位司机一般都是通过扣留货物来和货主谈判。这招很厉害。

一车货物,至少价值几万,几十万的也不少见。生鲜商品,更是禁不住耗时间。运费纠纷,顶多万八千的,一般只有几千(这次武汉批发市场涉及纠纷的运费,是三千多),和货值相差非常大。如果司机能设法扣留货物,货主一般就会妥协就范。

所以,一旦有纠纷,货主第一招就是设法堵住大卡车,比如前后各停一辆车,让卡车开不出去,防止司机扣留货物。司机这边呢,有趁着半夜悄悄开走的,有硬闯的,也有凭借车技,绕开障碍开走的。

总之,在双方的这种斗法中,就看谁抢得先机,占据主动了。

不过,除此以外,司机货主都还另有办法,那就是多次博弈。假如这一次司机被货主抢了先,货卖完了,货主千方百计找借口扣司机的运费。货已经没了,钱在人家手里,司机束手无策,只能认栽。

但司机会记住这个货主,他或者找他的朋友,或者有多辆车的司机安排他名下其他的车,以后特意去承接这位货主的货。一旦货装上车,司机就又掌握主动了。

他可以凭借扣留的货,让货主归还、赔偿此前涉及纠纷的钱。这种情况下,货主报案也没用,还是那个原因,经济纠纷,只要没动手打架,警察不管,你们上法庭。想想看,如果是生鲜商品,货主哪有时间打官司啊。

反过来说货主也是一样。某一次他吃了亏,就会留意这个司机,以后等他再次拉货过来,可以设法阻截或者拒付运费等等。

当然,这些短视频都是那位司机拍的。他说的肯定是有利于司机的一面之词。同样一个事情,如果去问货主,可能说法完全不同。

而且,在短视频下面的评论中,也有司机说到,他干了几年了,从来没遇到这些纠纷,都挺正常的。所以,不排除短视频有夸大之处。

更重要的是,看这些短视频,好像司机货主货站之间很容易发生纠纷,但事实是,每天不知道有多少辆大货车满载着货物在全国来来往往。我们日常消费的商品、快递,其中很大部分就是各种大卡车运送而来。看来,这个行业基本上运转正常。如果那么容易产生纠纷,这个庞大的体系是怎么基本正常运转呢?

这就是值得深入分析的话题了。这篇文章已经够长。进一步的分析,下一篇文章继续。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