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25执辔诗解1辔策御马德法御民壹德正官
《孔子家语》卷25执辔诗解1辔策御马德法御民壹德正官
题文诗:
闵子骞为,费宰问政,孔子乃曰:以德以法.
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
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君之政执,
辔策而已.骞曰敢问,古之为政?子曰古者,
君以内史,为左右手,德法衔勒,百官为辔,
刑罚为策,万民为马,御天下数,百年不失.
善御马者,正其衔勒,齐其辔策,均马之力,
和马之心.故口无声,而马应辔,策之不举,
而极千里.善御民者,壹其德法,正其百官,
均齐民力,和安民心.故令不再,而民顺从,
刑之不用,而天下治.天地德之,兆民怀之.
天地所德,兆民所怀,其政令美,民众称之.
今人之言,五帝三王,其盛无偶,威察若存,
其故何也?法盛德厚,故思其德,必称其人,
朝夕祝之.升闻于天,上帝俱歆,用永厥世,
而丰其年.不能御者,弃其德法,专用刑辟,
譬犹御马,弃其衔勒,专用棰策,其不制也,
可预必矣.夫无衔勒,而用棰策,马则必伤,
车则必败.倘无德法,而但用刑,民流国亡.
治无德法,则民无修;无修不正,迷惑失道.
【原文】
闵子骞为费宰[1],问政于孔子。
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
子骞曰:"敢问古之为政?"
孔子曰:"古者天子以内史[2]为左右手,以德法为衔勒,以百官为辔,以刑罚为策,以万民为马,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失。善御马者,正衔勒,齐辔策,均马力,和马心。故口无声而马应辔,策不举而极千里。善御民者,壹[3]其德法,正其百官,以均齐民力,和安民心。故令不再而民顺从,刑不用而天下治。是以天地德之,而兆民[4]怀之。夫天地之所德,兆民之所怀,其政美,其民而众称之。今人言五帝三王者,其盛无偶,威察若存,其故何也?其法盛,其德厚,故思其德,必称其人,朝夕祝之。升闻[5]于天,上帝俱歆,用永厥世,而丰其年。
"不能御民者,弃其德法,专用刑辟,譬犹御马,弃其衔勒,而专用棰策,其不制也,可必矣。夫无衔勒而用棰策,马必伤,车必败。无德法而用刑,民必流,国必亡。治国而无德法,则民无修;民无修,则迷惑失道。
【注释】
[1]闵子骞:即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费:古地名,春秋鲁邑。旧址在今山东鱼台西南费亭。
[2]内史:官名,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旧注:"内史,掌政八柄,及叙事之法,受纳以诏王听治,命孤卿大夫则策命,以四方之事书而读之。王制禄则书之策,赏则亦如之。故王以为左右手。"
[3]壹:统一,使一致。
[4]兆民:众百姓,极言其多。
[5]升闻:上闻。
【译文】
闵子骞任费地长官时,问孔子治理民众的方法。
孔子说:"用德政和法制。德政和法制是治理民众的工具,就好像驾驭马用勒口和缰绳一样。国君好比驾马的人,官吏好比勒口和缰绳,刑罚好比马鞭。君王执政,只要掌握好缰绳和马鞭就可以了。"
闵子骞说:"请问古人是怎样执政的呢?"
孔子说:"古代的天子把内史作为帮助自己执政的左右手,把德政和法制当做马的勒口,把百官当做缰绳,把刑罚当做马鞭,把万民当做马,所以统治天下数百年而没有失误。善于驾驭马,就要安正马勒口,备齐缰绳马鞭,均衡使用马力,让马齐心合力。这样不用吆喝马就应和缰绳的松紧前进,不用扬鞭就可以跑千里之路。善于统治民众,就得统一道德和法制,端正百官,均衡地使用民力,使民心安定和谐。所以法令不用重复申告民众就会服从,刑罚不用再次施行天下就会得到治理。因此天地也认为他有德,万民也乐于服从。天地之所以认为他有德,万民之所以乐于服从,因为各种政令美好,民众就会交口称赞。现在人说起五帝、三王,他们的盛德无人能比,他们的威严和明察好像至今还存在,这是什么缘故呢?他们的法制完备,他们的德政深厚,所以一想起他们的德政,必然会称赞他们个人,朝夕为他们祝祷。上天听到了这些声音,天帝知道了都很高兴,因此让他们国运长久而年成丰收。
"不善于治理民众的人,他们丢弃了德政和法制,专用刑罚,这就好比驾驭马,丢弃了勒口和缰绳,而专用棍棒和马鞭,事情做不好是必然的。驾驭马没有勒口和缰绳,而用棍棒和马鞭,马必然会受伤,车必然会毁坏。没有德政和法制而用刑罚,民众必然会流亡,国家必然会灭亡。治理国家而没有德政和法制,民众就没有修养,民众没有修养,就会迷惑不走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