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伤则百病生,关于脾胃病的调理很多人都做错了
很多人因为生活作息不规律或经常吃外卖,造成身体机能失调。加之气温的下降,免疫力下降,经常出现胃不舒服,拉肚子,或是气色差,无精打采,伴随而来的就是肥胖大肚腩,或是过于消瘦。
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脾胃问题”,简单来说:脾胃运化能力差,体内的水液不能正常代谢。停聚而生湿、生痰,则会出现腹胀、腹泻、水肿、咳嗽等症状。
金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但许多人却认为脾胃差,只需吃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就可以了,有些却一味喝祛湿茶,殊不知,不同的体制,需要不同的调理方法。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四种常见脾胃问题,及其食疗或外用的调理方法。
01
阳虚寒湿
过食生冷肥甘,或腹部受寒,或长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会导致脾阳虚,虚则寒湿之邪易侵。
阳虚寒湿的症状:
食欲不振,四肢不温,容易腹胀,吃寒凉的东西之后易腹泻便溏。湿邪重的往往有四肢困重、舌苔白腻而齿痕明显、胃常有闷闷的感觉。
饮食上少吃生冷的食物,多吃一些辛温助阳的食物,可以在做饭的时候多加一些生姜,花椒,茴香,肉桂等。
另外针对阳虚的体质,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可以选择一些穴位进行艾灸,像是气海,关元,命门。
国医大师路志正有每天早晨吃三片醋泡姜的习惯,和胃养阳,增进食欲。食欲不振而有白稀的痰,最适合吃,但是在痰黄、干咳无痰的时候,就不要吃了。
02
阴虚胃热
脾多病寒,胃多病热。胃为燥土,本性喜润恶燥,多食辛辣刺激的东西,就容易伤到胃阴。另外,热病热邪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而伤胃阴的情况也很多。
阴虚胃热的症状:
如果是胃实火旺,则吃得多、饿得快、长不胖,容易牙龈或喉咙肿痛,喜冷饮,有口臭。如果是阴虚生火,则虽然容易饿,但吃不多,口干舌燥的感觉明显,大便也比较干燥。
实火以清热为主,养阴为辅。平时可以喝一些菊花茶降火。
虚火以养阴为主,清热为辅。推荐山药粉和藕粉。经常熬夜的人往往阴虚生火,宜多吃山药、藕、梨等养阴的食物。如果要吃夜宵的话,也建议吃藕粉之类的,不要吃烧烤油炸的东西。
03
中气不足
劳倦过度,如熬夜、房劳、多虑,还有缺乏运动,如久坐、久卧,都会耗伤脾气,脾气虚则不升。
中气不足的表现:
说话有气无力,懒言气短的,四肢乏力。运化不及,则大便溏薄,少腹有下坠感,严重的会引起脱肛。吃得少,吃得少可能瘦,也可能虚胖(有脂肪,无肌肉),虚胖说明脾有痰湿,有痰湿是因为脾虚而起。
治当补中益气——八珍糕:
八珍糕是由茯苓、薏米、莲子、芡实、山药、白扁豆、粳米、糯米组成,作成糕点,具有补脾养胃的功效。
这是明代医家陈实功创的一个健脾养胃食疗方。它“补中有泻,泻中有补”,其中山药、莲子、大米都是气阴双补的,而茯苓、白扁豆、山楂等祛湿消积,因为脾虚多兼湿。湿祛而脾气得补,则脾运得健,脾气得升。
04
湿热内蕴
好酒的人,喜欢吃甜腻高热量食物的人,以及在暑湿的之时,湿热蕴积脾胃。
湿热内蕴的表现:
脾胃湿热则不思纳食,口苦口渴,四肢困重而热,大便有排不尽的感觉,且黏马桶,小便黄赤。严重的湿热熏蒸肝胆,身体面目发黄。
老生常谈的赤小豆薏米组合、金银花饮主要就是祛湿热的。同时也可以吃些山药和莲子补益脾胃,帮助提高身体的运化能力。
要想脾胃好,三分靠治,七分靠养。但养脾胃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在生活方式上做些改变,另外,做些简单的运动加以调理。
平时可以做八段锦中,单举手臂这个动作,可以帮助脾胃升降有序的运化,让全身得到滋养。
此外,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到肝的调节功能,“肝气犯胃”、“肝气乘脾”说的就是肝气会影响到脾胃。所以平时保持好的心情对于脾胃也很重要。
冬天之所以那么冷,是为了让身边人感受到我们的温暖,点“分享”,把健康和温暖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