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互联网行业的风口,共享经济在经过了此前的火热之后,当时间来到2019年年末时却几乎已经成为了“昨日黄花”。不过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却传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其称“2019,中国付费自习室的元年”,据悉今年在上海及北京已开业了超过80家共享自习室。在“互联网+”的概念深入各行各业之后,不仅仅是北上广深这些最先接受海外潮流的城市,共享自习室可谓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全球各大中城市中遍地开花,比如说在国内大学生人数最多的武汉,我们三易生活在大众点评等本地生活服务APP上,就搜得了近百条相关结果。付费自习室或者共享自习室其实并非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对于常看日韩剧集的朋友来说应该非常的熟悉,例如韩剧《请回答1988》以及日本青春片《垫底辣妹》中,都出现过这种由一个个格子间组成的,环境温馨的自习室。有观点认为,共享自习室的出现是大众主观和客观现实共同造成的结果,主观上,中日韩作为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共同特点就是重视教育,而韩国高考的残酷性无需多言,即便日本的“宽松世代”在升学上,同样也压力巨大。而在国内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就业压力却在逐年扩大,以至于各类媒体上“每一年都是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时常出现,因此为了在竞争之中脱颖而出,“自我充电”也就成为大量学生党的共同选择。并且除了学生之外,都市白领因为处于经济L型周期内,也同样更需要有更多的技能来维持或者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客观上来说,中国、日本、韩国共同出现共享自习室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就是城市公共资源不足。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和自习室通常并不对外开放,甚至本校学生都需要抢位置才行,而对市民开放的图书馆则往往人满为患。有需求就有供给,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共享自习室也就应运而生了。据了解,目前国内共享自习室的设计可以说是千篇一律,店面选址往往在学校或核心商圈周边,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客流,而装修除了一律偏向冷色调,例如隔音降噪、新风系统、臭氧灯、人体工程学座椅则一应俱全,可以说是怎么让人舒服怎么来,至于自习位的设计,则基本上都是强调私密性的格子间。优越的环境和小资的情调之下,共享自习室的价格可以说是相当不菲了。以上海为例,用户想要在其中使用1小时需要支付25元左右,这基本上已经对标了网鱼等高端网咖的收费标准。如果想每天学习8小时的话,一天就需支付200元的费用,这个价格已经能在如家及七天等快捷连锁酒店开一间标准间了,而后者还能洗澡,并且还有床能睡一觉。当然,共享自习室收费高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除了位于学校或者核心商圈周边这类租金较高的热门地段外,相比于图书馆或者学校自习室,共享自习室以提高舒适度为导向的装修方式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空间利用率相对更低。而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共享自习室同样存在上座率的波峰和波谷的。据不完全统计,以一周为时间标尺,由于上班族和学生党作为主要用户群,一线城市的共享自习室在工作日“上座率”普遍为40-50%,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才能满座。因此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共享自习室还需要提高“坪效”。当然,如果有在共享自习室充电真能够提升自己的话,相信大多数人也不介意多花一点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据相关采访显示,很多去共享自习室充电的人基本都表示,“买的就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没错,这就与我们上学时家长总是绞尽脑汁让自己进入所谓的“实验班”,让自己和学霸共处一室,美其名曰“环境改变人”的道理一模一样。诚然,学习环境对于成绩的影响早已被论证,大名鼎鼎的罗森塔尔效应即人际期望效应,这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在一个良性竞争环境下氛围会不断鞭策你前进,这也是为什么名校能够大批量出英才的原因。但在我们看来,共享自习室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来大肆贩卖焦虑。其本质上卖的就是与学区房类似的焦虑,学区房凭什么比其他房子卖得贵,正是因为可以让自家小孩上名校,这无疑都是放大学习环境对成绩的影响,同时刻意忽视学习者自己的因素。必须要承认的是,学习知识的方式这个东西其实很私人,大家应该也没有听过说照搬高考状元的学习模式,就一定能上清华北大。共享自习室在很多程度上同样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其贩卖的“学习环境/氛围”本质上就是一种虚假的社会景观,进入 共享自习室看似能够获得物理上的清净,但不从心理上与纷繁复杂的花花世界切断联系,到头来可能只会发现时间与金钱全部被浪费。事实上,共享自习室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办健身卡的变种,真有心学习or健身的朋友,需要做的是完成心理建设。正所谓,花钱能否两耳不闻窗外事,还得看是否一心只读圣贤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今年最后一场手机发布会上亮相的Reno3 Pro,却定义了5G手机的新形式。
频频现身的石墨烯电池,其实现在还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