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列传(四)

研读《史记》,品味“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史学和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史记》故事。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精彩异常,是我们所熟知历史的根源。河东人李文想搬倒张汤,引出一串案中案。多行不义必自毙,张汤伤人太多太重,最终倒在丞相庄青翟和三位长史枪口下,但这几人也与张汤同归于尽,真真是狠角色。请看《<史记>研读》第414章。

酷吏列传(四)

河东人李文曾经和张汤有过矛盾,后来担任了御史中丞,仍然对其怀恨在心,他多次在文书案件中寻找可以中伤张汤的证据,最后也没能把张汤怎么样。张汤有名喜爱的下属叫做鲁谒居,知道张汤为这事痛恨李文,就派人匿名上书状告李文所干的坏事,这事却又交给张汤审理,张汤借机判决并诛杀了李文,张汤心中知道是鲁谒居干的。

汉武帝问张汤:“匿名状告李文的事情是怎么发现的?”张汤假装惊讶地回答:“这肯定是李文的故友仇家因为怨恨告发的。”后来鲁谒居病倒在老乡主人的家中,张汤亲自前探望病情,替鲁谒居按摩脚部。

赵国以冶铁为产业,赵王刘彭祖多次被牵连进铸铁官司中,张汤经常借机排挤刘彭祖,刘彭祖也在暗中查找张汤的违法证据。鲁谒居还曾经检举过刘彭祖,刘彭祖很怨恨他,就上书告状说:“张汤是朝廷大臣,他的下属鲁谒居生病,张汤亲自前往为他按摩脚部,我怀疑其中有大奸大恶的勾当。”

汉武帝把这事交给廷尉审理,鲁谒居却在这时病死了,案件牵连到他的弟弟,就把他弟弟拘捕在导官署中。张汤到导官署审理别的案件,面见了鲁谒居的弟弟,想在暗中帮助他,假装对这件案件不理不睬。鲁谒居的弟弟不知道这个情况,开始怨恨张汤,派人上书状告张汤和鲁谒居合谋,一起陷害李文。

汉武帝把事交给减宣审理。减宣曾经和张汤有矛盾,接手这个案件后,进行深入追查,把事情弄得清清楚楚,还没有来得及向汉武帝奏报。这时有人盗挖汉文帝陵墓中的殉葬钱,丞相庄青翟在上朝前,和张汤约好一起向汉武帝谢罪。到了正式上朝时,张汤认为是丞相负责四时巡视陵园,他应当谢罪,和自己无关,所以根本不打算谢罪。庄青翟谢罪后,汉武帝派御史调查此事。张汤想借机治庄青翟明知故犯罪,庄青翟很担心这事,于是派自己的三名长吏联合起来对付张汤,想置他于死地。

长史朱买臣(?~公元前115年),字翁子,他是会稽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朱买臣研读《春秋》,庄助派人推荐朱买臣。朱买臣因为熟悉《楚辞》,和庄助一起受到汉武帝宠幸,从侍中一路升任为太中大夫,掌握大权。那时的张汤还是名小吏,在朱买臣等人面前跪伏听候吩咐。后来张汤担任廷尉,在查办淮南王谋反案件中,排挤打击庄助,朱买臣本来就怨恨张汤。张汤担任御史大夫后,朱买臣从会稽郡守的位置上升任主爵都尉,列位九卿。几年后,朱买臣因为犯法被罢官,代理长史。有次朱买臣去见张汤,张汤大模大样端坐在椅子上接见,丞史也对朱买臣很无礼。朱买臣是楚地名士,心中深恨张汤,时常想置张汤于死地。

王朝是齐国人,他因为研究儒学而官至右内史。边通(? ~公元前115年),学习的是纵横家学说,是名刚强暴躁的人,曾经两次担任济南国相。他原来官位比张汤高,后来失官后代理长史,每次不得不对张汤下拜行礼。

张汤多次代理丞相事务,知道这三名长史原来位置比自己高,所以故意欺负凌辱他们。这三名史合谋后对庄青翟说:“张汤开始和丞相约定一起谢罪,后来出卖了丞相。他现在借宗庙这事来整治丞相,是想取代您的位置。我们已经掌握了张汤违法的确凿证据。”

庄青翟派官吏拘捕了张汤的同案犯田信等人,说张汤想要向汉武帝奏请的事情,田信都事先得到消息,以便囤积居奇,发财后和张汤瓜分,还有其他的违法事情,有关供辞被汉武帝知道了。

汉武帝就问张汤:“我有些想做的事情,但商人们事先得知了消息,然后囤积居奇,这好象是有人事先通知了他们。”张汤并不谢罪,装作很惊讶的样子说道:“应当一定有人这样做了。”减宣也前来奏报鲁谒居等人的案情。汉武帝这才认识到张汤果然心怀奸诈,竟敢当面欺骗自己,先后派出八批使者审问张汤。张汤坚持辩解说自己无罪,心中很不服气。

汉武帝派赵禹审讯张汤。赵禹到来后,当面责备张汤说:“君相为什么不知本分呢?你所治罪夷灭的有多少人家了?现在人家状告你都有证据,天子感觉把你下狱后难以处理,是想让你自行了断,还用得着对簿公堂吗?”张汤于是上书谢罪说:“张汤我没有尺寸功,起于刀笔吏,蒙陛下宠幸位列三公,我无法推辞罪责。合谋陷害我张汤罪责的,是丞相府的三名长史。”张汤写完后自杀。

张汤死后,他的家产价值不过五百金,全是自己的俸禄和皇帝的赏赐,没有其他职业。他的兄弟和儿子们想要厚葬张汤,张汤的母亲劝阻说:“张汤身为天子大臣,被污言恶语陷害至死,为什么要厚葬他呢!”只安排了一辆牛车拉着去送葬,张汤的尸体有棺无椁。

汉武帝听说后,叹息道:“没有这样的母亲怎么会生出这样杰出的儿子!”派人深究此案,诛杀了三位长史,庄青翟畏罪自杀。汉武帝下令释放了田信,对张汤十分怜惜,慢慢升迁张汤的儿子张安世。

赵禹中途被罢官,后来又做到廷尉。当初时,周亚夫认为赵禹城府太深,执法残酷无情,所以一直没有重用他。赵禹担任少府后,位置等同于九卿。赵禹果然执法严酷急迫,到了晚年时,因为国家事情日益增加,官吏执法更加严苛,但赵禹的执法反而变得平缓,被人们称赞为平和。王温舒等法官起来后,他们执法的严酷程度上远远超过了赵禹。赵禹因为年老,升任为燕国相国。几年后,他犯下昏乱悖逆罪,被免职后回家。在张汤死后十多年,赵禹在家寿终正寝。

黄其军

作于2020年12月28日(古历庚子年十一月十四)

(0)

相关推荐

  • 【武帝】 三十五、张汤的结局

    当酷吏遇上酷吏 元狩年间一系列的风云变幻,张汤都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环.对于汉武帝来讲,他对张汤的感情非常的复杂.一方面他非常喜欢张汤,这是汉武帝手中最称手的兵器,指哪打哪,只要汉武帝想害谁,张汤总能找 ...

  • 【武帝】十四、有快餐谁来大餐啊

    酷吏就是酷 随着丞相田蚡的病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其实在汉武帝时代,历史并没有给汉武帝多少现成的例子,去教育他该用什么样的丞相来打理一个国家.在那个没有一个稳定选官制度的时代,找到伊尹那样的人当丞 ...

  • 张汤究竟是大奸似忠的酷吏,还是刚正不阿的贤臣?

    作者:许云辉 烟熏深挖鼠洞,活捉一窝家鼠,缴获被盗肉干,严刑拷打案犯,穷追猛打定罪,行文汇报上级,公开处决群鼠.张汤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儿时,便中规中矩走完了西汉初年的司法流程.这番"掘熏得 ...

  • 【武帝】三十二、实在是骗不下去了

    骗子的手段,从来都是如此 对于汉武帝来说,元狩四年的那场漠北之战以后,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从那以后,汉武帝北伐匈奴的热情冷却了下来,国家财政疲软至斯,朕要这卫青有何用?朕有霍去病又如何?无论是后宫还 ...

  • 西汉酷吏张汤的自绝之路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中国正史体例中的<酷吏传>,张汤被列为第五号酷吏(第一号酷吏为郅都).班固在<汉书>中也有<酷吏传>,但未将张汤列入其中.两部正 ...

  • 《资治通鉴》:从张汤之死,看懂引发政治斗争的主要原因!

    御史大夫张汤为何要自杀?因为张汤参与陷害御史中丞李文被调查属实罪名成立,并且张汤被三名丞相长史和丞相联手栽赃贪污罪名,在众人的猛烈围攻之下张汤自杀. 显然,从道德角度来看,张汤是个死有余辜的大恶人,这 ...

  • 酷吏列传序 司马迁 〔两汉〕

    酷吏列传序 司马迁 [两汉]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

  • 古文观止83:酷吏列传序

    孔子曰:"道(dǎo)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dǎo)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q ...

  • 读史丨酷吏列传第六十二(6)

    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汙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天子闻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q ...

  • 读史丨酷吏列传第六十二(3)

    正文共:3100字 预计阅读时间:30分钟 史记原典 赵禹者,斄人.[集解]:徐广曰:"属扶风,音台."[索隐]:音胎.斄县属扶风.[正义]:音胎.故斄城在雍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 ...

  • 读史丨酷吏列传第六十二(2)

    「核心提示」 工商社会,时间宝贵.在这个刷快手.刷抖音的年代,本号占用诸君一点时间,读读史料.从2021年8月7日起,我们推出"读史"栏目,每日一小段. 正文共:3100字 预计阅 ...

  • 读史丨《史记·酷吏列传》(1)

    「核心提示」 工商社会,时间宝贵.在这个刷快手.刷抖音的年代,本号占用诸君一点时间,读读史料.从2021年8月7日起,我们推出"读史"栏目,每日一小段. 正文共:3100字 预计阅 ...

  • 读史丨酷吏列传第六十二(8)

    正文共:2400字 预计阅读时间:24分钟 史记原典 尹齐者,东郡茌平人.[索隐]:茌音仕疑反.以刀笔稍迁至御史.事张汤,张汤数称以为廉武,使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戚.迁为关内都尉,声甚於宁成.上以为能 ...

  • 酷吏列传(七)

    研读<史记>,品味"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史学和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史记>故事.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精彩异常,是我们所熟知历史的 ...

  • (Y)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白话翻译,初中以下文化不建议阅读

    [指哪打哪]150×100cm 布面丙烯|河夫作品(已在微店上架,阅读原文可进) 说起历史上的酷吏,相信很多人会想起周兴.来俊臣,以及著名的"请君入瓮".武氏王朝多酷吏,因为武则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