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茶臼了解
白瓷茶臼为唐代茶具,口径12.1厘米, 浅盘状,小平底。内壁分四等分,错刻斜线,线间剔压麟纹。瓷胎颇细,外壁施白釉,精致可爱。
唐人喝茶讲究煎煮,里面还要加盐加姜,类似于熬中药,当然,熬的是茶末
白瓷茶臼为唐代茶具,口径12.1厘米, 浅盘状,小平底。内壁分四等分,错刻斜线,线间剔压麟纹。瓷胎颇细,外壁施白釉,精致可爱。
唐人喝茶讲究煎煮,里面还要加盐加姜,类似于熬中药,当然,熬的是茶末。
陆羽则主张在水沸后再投入茶末,以保全茶的本味,但旧的吃法直到两宋还存在。无论如何,这第一步,是要将茶饼裹纸捣碎后,再放在茶臼中研成末。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有《茶臼》诗一首:“幽人耽茗饮,刳木事捣撞。巧制合臼形,雅音伴柷椌。虚室困亭午,松然明鼎窗。呼奴碎圆月,搔首闻铮。茶仙赖君得,睡魔资尔降。所宜玉兔捣,不必力士扛。愿偕黄金碾,自比白玉缸。彼美制作妙,俗物难与双。”
这首诗写了茶臼的制作(“刳木事捣撞”,“巧制合臼形”),赞扬了捣茶声如“雅音伴柷椌”,把碾茶比作“碎圆月”,并极力称赞茶臼的制作,说它是“俗物难与双”,把它比作“白玉缸”。
邢窑白瓷在唐代进入兴盛期,风靡一时,特别是有一种釉色晶莹洁白(或乳白)、叩击之有金石声的薄胎白瓷器,陆羽称赞其“类银”、“类雪”,难怪秦观要比作“白玉缸”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