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共赏】 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1980)——1980年时我们在做什么

/杜辉

哆啦A梦是现在的通常叫法,我们小时候叫机器猫,机器猫这个名字让人感觉更形象亲切一些。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还有几个看机器猫的,但70尾巴80后应该都是这一动漫的主力受众,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可以算终身粉丝。

野比(后来翻译成了大雄,但叫野比顺口亲切。)懦弱但善良,机器猫从未来来到70年代的日本陪伴野比的成长。机器猫有很多从未来带来的新科技道具,但都是以孩子视角的玩具类、搞笑类道具。这些所谓的未来道具,多是为了满足学童娱乐、贪玩、虚荣、好奇、探险等等心理的工具,这些不就是我们每个孩子儿时对未来的憧憬与愿望?

最先开始其实是看漫画书,当然那时候的漫画都是“没有版权的正式出版物”。后来成年后到是有正式授权出版的图书了,其实本也准备了一套要收藏,可惜因为各种意外因素没收藏成,后来疲于生活也就懒得再找了。

除了一个一个小故事的动漫版,机器猫还有一些电影版的长篇故事。其实故事很简单,主题很天真,但那时也觉得是超级有意思的神作。《大雄的恐龙》我记得短篇故事里有,不过最后的结局是为了恐龙好,放到了白垩纪,然后野比为赌输了要用鼻孔吃面条而抓瞎。而这部电影版的《大雄的恐龙》则丰富了剧情,野比、机器猫把恐龙送回了远古,然后为了完成赌局,又带上了静香、大胖、康夫一起回到了远古。在远古,为了保护恐龙与时空动物盗猎团伙斗争。故事很简单,现在看起来幼稚,当然这个是片子诞生四十年后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在当时以学童的视角来看这部剧就很了不得了,是相当的惊艳与喜爱。

这部戏除了1980年版本以外,2006年又再次翻拍,其动漫效果,人物形象都得到升级(还没看,只是某瓣看了介绍)。今年又将有一部新作《大雄的新恐龙》上映。经典适当翻炒一下,变化一下,仍是有市场的,所以说当年那些孩童,现在虽已承认,但对于机器猫算终身粉丝了。

1980年当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大部分观众那时候还都是未开智的孩童。我第一次看到机器猫的漫画也是88-90年时间,十岁上下的样子。看到这篇故事的时候,应该都要到90年代了。战后日本从科技到人文都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动漫产业也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爆发而发展起来,成为日本的一大支柱产业,机器猫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的诞生的作品。故事中生活宁静、小康,孩子们无忧无虑。这也反映了当时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下民生的富足。

1980年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还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我们还在改善民生,我们还在追赶世界先进的理念与技术。还好通过40年的努力,我们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我们再次看这部动画片时,不会觉得是异域世界,不会觉得是高不可及。希望下一个40年仍能美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