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绥宁人眼里的温州印象: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时事  热点  新闻   生活 投稿 婚恋 爱心

离开温州已经将近五年了,有时还是有点怀念的,一丝淡淡的思绪,像二月里尚未出土的草芽,时时茁长着钻出地面的欲望。毕竞在温州生活了二十多年,毕竞我家的“小棉袄”就出生于温州。宋人王观在送别友人鲍浩然去浙东时,说了几句非常有名的话:“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可是,我在彼处(古时浙东是以钱塘江为界,浙东包括温州在内,现代温州属于浙南。)那么多年,却并没有发现温州如王观同学说的那么美。

也许,是身在画中不知画;也许,是我不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许,是无睱顾及。因为,“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吞声不敢长嗟叹,哪有闲情看梅花。”

温州人的勤劳是有目共睹的。除了国家法定节假日,最初我们一个月才休息一天,后来才又增加了一天。当我家“小棉袄”慢慢长大,生活才有了些许情趣。于是,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兴致勃勃的带着小孩一起闻山的味道,听海的心跳。只为我们老家也是山区,所以,我更喜欢的是去看海。那时候的海边,还没有被围垦,虽然没有心中向往的椰林、海湾、沙滩。但是,一大片的滩凃湿地,倒也有无穷的趣味。成片的芦苇、大小不一的水凼、呆萌的跳跳鱼、肥嫩的泥螺裹着一层透明的黏液,芦苇、碱蓬、海草、湿生草甸空隙的淤泥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穴居蟹、运气好的话还可看到很多水鸟,如:遗鸥、东方白鹳、黄嘴白鹭、白枕鹤等、甚至有人看到过最珍稀的勺嘴鹬。当然,最终目地还是到海堤上观潮。

观潮的最佳时节,是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海堤上人山人海,人们尽情地享受潮涨潮落带来的乐趣。那时,海堤还没有加高加固,汹涌的海水拍打着堤坝,漫过海堤,浪花泼溅在观潮人群的身上,人们尖叫着、嘻笑着,和潮水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欢快的乐章。

倘若有人问我,在温州那么多年,对温州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其实,我对温州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它的名胜古迹、田园风光,如:温州雁荡山、江心屿、楠溪江、泰顺廊桥、青田刘伯温故里、洞头岛红石滩、望海楼等;也不是它的文化沉淀、民风民俗,如:瓯剧、温州鼓词、温州二月份民俗文化节等;更不是它的经济发展、城乡变迁。

我对温州感受最深刻的,还是在于它的“三绝”。

第一绝“温州方言”。我第一次到温州来,是1991年的秋天,那时,在温州市区蒋家桥的一个小饭店里炒菜。某天中午,有两个中年温州人到店里就餐,说的就是一口地道的温州方言,我一句也听不懂,一头雾水,恰好有一位同乡在店里,他能听慬温州方言,于是就给我做翻译,不料,却遭到这两个温州人的一顿暴打。本来是一片好心,但这两个温州人却认为是在嘲笑他们不会说普通话,失了面子、伤了自尊心。都说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头脑灵光,敢为天下先,还善于把握商机,是“精明商人”的代名词,或许吧!不过,我第一次出远门,就碰到这种温州人,真是无语。温州方言排名全国方言的首位,不是没有道理,据说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某支军队就是以温州方言作为密码发报,日本鬼子的密码破译专家根本破译不出来,此是温州“一绝”也。

第二绝“人人是老师”。在温州,男人统称为老师,女人统称为老师母。这和广东人喜欢叫男人为“靓仔”、女人为“美女”,形同而意不同,区别在于:广东人称呼人为“靓仔”、“美女”,或多或少都带有点搞笑的味道。但是和扬州人喜欢对人称之为“佬”,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俚语:“船到爪州小,人到扬州老。”比如:扬州人对小孩都称之为“小细佬”。早期的温州,是没有老板和老板娘这种称谓的,只有老师和老师母。员工也享受同等待遇,都称之为老师和老师母。这种现象在全国独一无二。此为温州“二绝”也。

第三绝,“男女同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第一批到温州打工的老前辈,对此都印象非常深刻。那时,温州是没有男女厕所之分的,纵然是公共场所,如车站、公园等处,也概莫能外。他们所谓的厕所,就是在路边挖一个大坑,边上弄一条横杠,无论男女老少,都坐在这条横杠上面大小便,远远望去,还以为是小孩子在过家家,排排坐、吃果果。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其实,温州是一个相对保守、传统的城市,倘若你想要和老师母(老板娘)共进晩餐,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是:“刘邦、刘备、刘德华;张良、张飞、张学友”。但是,和年轻漂亮的老师母(老板娘)坐在一起上厕所,那倒再平常不过了。此乃温州“三绝”也。

非常遗憾,这么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荡然无存,不仅如此,另外“两绝”也已逐渐淡化消失。不过,还是有一项优良传统传承了下来,那就是:炎炎夏日,无论你走到哪个行政管理区,都有免费的茯茶,有些地方,还提供免费的粥。

[作者]:莫华,湖南绥宁县李熙桥镇苏州村人。现在深圳某企业工作。闲暇之余,爱好读书和写作,更喜欢背诵古诗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