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宁海百岁老人肖像录(六)

杨东标题

一市前岙叶序柘

10

叶序柘,男,1919年1月份出生,儿女各一,现居一市镇前岙村。

大头菜、豌豆苗、青菜、苋菜……翠生生绿油油,生机无限。菜地前方,101岁的叶序柘老人正在缚柴,他脸色红润,神情专注,一眼望去,就是个“做生活人”。

没错,叶爷爷自小就是做生活人。年轻时,他成天撑着船,到海里讨生活,也有不出海的时候,他却顾不上歇口气,垦地种菜、植枇杷,给自己和家人改善伙食。

大字不识一个,是叶爷爷心底永远的痛。当上父亲后,他就咬咬牙,把孩子送进学堂,照他的意思:读了书,眼睛才会亮。

不过眼前的叶爷爷,也是眼睛澄亮哦。别看他年纪大,搓起麻将来,可一点都不输年轻人。叶爷爷的瓦屋共两层,一楼吃饭,二楼住人,上楼下楼,叶爷爷从来不喘气。室内,电视、电饭煲一样都不少,他爱看电视,每天追剧追到九点,再一觉睡到自然醒,煮饭,烧菜,百样自己做。隔三岔五,儿子媳妇还会带来面条、肉包子,那可是他的心头好喔。

叶爷爷是个热心肠,他有一身厨艺,过去,谁家遇到红白喜事需请厨头,叫一声,他立马过来,挽起袖子,亲自上阵;村里修祠堂那会儿,他不顾八十岁高龄,主动报名,出工出力,为年轻人立了个榜样。

可别说,叶爷爷的体力,一般年轻人还真比不过。八十岁去体检,医生竖起大拇指:心脏好,比三十岁的年轻人还要好。

在前岙村,叶爷爷这样的长寿老人比比皆是,据悉,目前村里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十名,并且多数健步如飞。这一切,也许缘于该村背山面海的地理优势,也许,基于淳朴简单的乡村氛围。

离开时,叶爷爷不停念叨:明天廿夜,过来吃馏啊。我们直点头,嗯,这么好的地方,下次一定再来。

狮子会成员采访老人

采访老人视频

请继续关注“宁海百岁老人肖像录”之王式根老人
王式根

11

王式根,男,1918年3月份出生,岔路白溪人,现居城关二女儿家。

在村里,只要《五女拜寿》一放,乡亲们都会想起王式根老人:瞧,他福气多好啊,有儿有女,还是五朵金花呢!

对几位儿女来说,拥有这位102岁的老父亲,也是福气。儿子常年不在家,王爷爷独自守护着一幢楼房,一间老屋,每天种种菜,浇浇花,闲来无事,就溜达到老年协会,看会电视,聊聊家长里短。待到竹笋冒头,扛起锄头上山,当天饭桌上,就有一碗冬笋炒肉。城里的女儿们,时不时会收到父亲捎来的青菜、萝卜,还有一句话:自个儿种的,你们尽管吃。

王爷爷无肉不欢,每餐不是鱼,就是肉,再倒点黄酒,眯几口,一顿饭,就这样打发了。这几年,为健康着想,医生嘱咐他少吃肉,王爷爷乖乖听从了。最近一量血压,医生表扬了一番:血压非常好!老人脸上笑开了花。

早年,他也苦。解放前,王爷爷当过木匠学徒,没日没夜地练基本功;也做过小生意,起早摸黑赚点辛苦铜钿,只求一家老小,有口饭吃。五十年代,他进了供销社,吃上了“国家饭”,从此,挺直腰板做人。朝九晚五,他一头扎进工作里,几十年来,从没出过错,也没跟顾客拌过嘴。六十岁,光荣退休,单位领导却拉着他不肯放:老王,再干几年吧。

退休后的日子,细水长流,不知不觉,40年过去了,王爷爷的岁数,也“破百”了。孩子们放心不下他,百岁大寿一过,二女儿就把他“押”到城里,专门腾出房间,让老人在自己眼皮底下生活。其他孩子一有空,都会兴冲冲跑过来看望,五朵金花,欢聚一堂,王爷爷的小房间里,充满了欢笑声。

这次采访没找到

1.岔路隔塘村章金凤老人

2.越溪盘屿的陈美凤老人

请知情者文末留言

□ 撰稿:徐巧琼

□ 摄影:无名网友

□ 排版:水东居士

□ 审核:老乡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感谢您对“乡土宁海”微信平台的支持。

乡土宁海

xiangtuningha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