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继位背后的真相,究竟是金匮之盟还是烛影斧声?
宋太祖赵匡胤爆崩死后,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关于宋太祖之死和宋太宗继位,这中间有很多种说法,比如烛影斧声和杜太后的金匮之盟的说法。
这两个说法当然完全是相反的。烛影斧声的意思是宋太宗谋杀宋太祖夺取皇位,金匮之盟则是意味着宋太宗继位是早就约定好的,并不存在烛影斧声的问题。
金匮之盟出自宋朝的官方记录,因为赵匡胤就是从后周孤儿寡妇手里夺取的皇位,所以杜太后认为要国运长久,就必须保证国赖长君,避免出现孤儿寡妇的局面。
而且,金匮之盟的说法还有个唯一的见证人,也就是赵普。按照宋朝官方的记录,赵普声称杜太后去世时,除了宋太祖和宋太宗之外,他是唯一在场的见证人,而且是杜太后要求他做见证人的。
但这个说法出现在宋太宗继位之后,这时候宋太祖已死,赵普的这个说法就已经死无对证了。如果按照孤证不信的原则来说,没有其它旁证,赵普这个说法是很难有效的。
更何况,这时候赵光义已经继位,也不会有人提出反对和质疑,即便是有,也只能烂在肚子里。这也是后来宋朝就已经出现了烛影斧声的说法的原因。因为金匮之盟的说法实在是太不可信了。
按照元朝依据宋朝官方记录修成的《宋史》的记载,也是另外的情况。虽然也提到了金匮之盟,但是这不是赵光义继位的主要原因,而是因为太监王继恩在关键时刻助攻。
按照《宋史》的记录,宋太祖死后,当时年仅二十五岁的宋皇后让王继恩去召太祖的小儿子赵德芳入宫,也就是要让他继位。当时赵德芳只有十七岁,而太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六岁了,比宋皇后还大一岁。
所以,这时候首先出问题的其实就是宋皇后,她显然是想让更年轻的赵德芳继位,而不是赵德昭。赵德芳年龄还小一些,赵德昭继位的话,宋皇后就会很尴尬了。
王继恩在这个关键时刻出宫以后,没去找赵德芳,也没去找赵德昭,而是直奔晋王府,找了赵光义。这样,赵光义就成了在太祖死后入宫的第一个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
赵光义入宫后,宋皇后大惊失措,马上就意识到自己已经大势已去,败局已定,无法挽回了,所以立刻向赵光义求饶,称呼赵光义为官家,也就是承认自己已经输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说法,很显然是南宋从孝宗开始,帝系又回到了太祖一系的后人,当然要证明皇位本来就应该属于太祖后人,太宗当上皇帝只是意外情况。
但王继恩这个说法显然是甩锅,既不是宋太祖的问题,也不是杜太后的问题,而是关键时刻出了个坏人。这个说法也没有直接归罪为太宗篡夺,还是留了面子,也是因为太宗后人高宗把皇位还给了太祖后人孝宗。
但在高宗个孝宗先后死去后,质疑太宗继位的合法性的说法就开始越来越多了,也无需顾及什么了。烛影斧声的说法基本上也是南宋白逐渐形成的,也是为可证明太宗一系当皇帝本来就是非法篡夺的结果。
而金匮之盟的说法,则很显然主要是北宋时期形成的一个关于太宗继位合法性的说明。而且这个说法又利用了赵普的投机心理,迫使赵普配合。但这个说法显然很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