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运动?

这是公众号第419篇内容,2019年第50篇。

过去曾经写过几篇与健身有关的话题:健身方式的选择如何养成跑步的习惯跑步的装备选择上篇跑步装备的选择下篇。今天刚刚读完张展晖所著:《掌控》,对运动的理解又有所加深。以前的内容,更多的是我自己的经验总结。而今天更新的,是学习的收获。

这本书277页,涉及的内容非常全面,今天只分享我觉得最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介绍下这本书的作者。

张展晖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他出身运动世家,父亲是男篮国手,算得上子承父业了。他曾经在得到开设精品课,掌控这本书也曾被樊登读书会解读。他是徐小平、罗振宇、脱不花、樊登和周航的健身教练。这本书是在徐小平的鼓励下完成的,系统介绍了他多年来在运动健身方面的收获和心得,非常值得一读。

我对作者相对比较熟悉,张展晖是蔚来汽车ES8创始版车友。在蔚来APP里有交流,也互加了微信,所以他也是我的微信好友。

重新看待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从来不运动的人不在少数,我在2013年以前也属于此列。刚开始跑步的时候,发现每天清晨户外健身的,大部分是中老年群体,几乎没有年轻人。后来常去健身房,这里显然年轻人居多。但经常出没健身房的,始终是少数人。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所有人的工作都越来越忙碌,时间越来越稀缺,运动好像变成了奢侈品,但其实是必需品,而且是刚需。毛大庆说过一句话:没时间健身,就有时间生病。

我真实感受到运动带来的改变之后,成为了一个推广和影响身边朋友加入运动行列的人。这几年下来,被我直接带动开始跑步的怎么也有二三十人吧。最近还有一个宣称自己绝不会跑步的朋友,加入了跑步的行列,这让我很骄傲。影响更多人运动,也应该算我的价值之一吧。

想要真正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做到的是准确理解做这件事的目的和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

经常运动的人,有好多种不同的目的。最多的是减肥和保持体形,这以女性居多;其次是保持健康,这是一般男性运动的目的;有的是希望成为自律的人;有的是想看起来更年轻;还有就是作为一种爱好和追求,喜欢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趣味性、技巧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一般属于此列。

张展晖在这本书里给出了更加抽象和概况的答案,这个答案也是引用了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定义:每天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工作和学习,有余力享受休闲生活,能积极应对突发身体状况。

这是非常高的标准和要求,抽象掉了浅层次的体重、体型等表象。能达到这样状态的人,也不可能是臃肿的、体脂超标的。这样的状态应该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

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在工作之外还有精力去享受生活,这才是运动健身的本质诉求。

这个定义的核心词是精力。

作者认为精力包括身、心两个层面,体力、专注力、意志力多个维度。

在现在和更远的未来,我们只有拥有了更充沛的体力、更好的专注力、更强的意志力,才能更大可能完成自己的愿望、实现人生目标。

这是我不能再认可的标准了,也是我最切身的体会。在这里给大家放两张我的对比照片。

上面这张照片拍摄时间是2011年,一个不折不扣的胖子。前几天一个同学把这张照片发给我,我都吓了一跳。那时我的状态,更接近过劳肥,太多久坐不动的加班,加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久而久之成了这副模样。实际上2013年7月之前,我都是这样,只不过这张照片看起来更有对比效果。

这张照片拍摄时间是2013年8月,开始跑步之后两个月。对比非常明显吧?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我回顾自己过去几年,应该说开始运动是我新生活的起点。通过跑步,我改变了自己的身体机能,改善了亚健康状态,大幅度提高了精力水准。更好的精力水平,使得我可以适应自己忙碌的工作,有条件逐步开启自己的学习,直至走到今天的职业跨学科终身学习。

之前我曾经观察和思考过一个人一天当中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而提高这个时间,没有运动的作用是很难实现的。

运动健身的误区

很多朋友认为自己运动非常努力,但运动完之后,不但没有感觉到精力旺盛,反而昏昏欲睡、疲惫不堪。

这是非常常见的运动误区,好不容易有一次运动的机会,于是玩命的练。我过去跑步的过程中,也曾经有这样的阶段。衡量运动强度的指标是心率,后面会涉及到。事实上,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设定合适的运动强度,非常重要。

很多长期混迹健身房的人,追求的是大块肌肉和更大的力量。这也是很多热爱健身的人苦苦追求的。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五项最重要身体素质的重要程度排序,完全不同的排序:

1.心肺功能

2.身体成分组成(脂肪和非脂肪部分比例)

3.柔韧度

4.肌肉耐力

5.肌肉力量

这绝对是颠覆大多数人认知的。

我之前对心肺功能的重要性有认识,但还没达到心肺功能第一的程度。

很多人包括健身教练都会说:肌肉第一。只要练出肌肉,身体就会健康,疾病就会远离。事实上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心肺功能之所以排在第一,是因为心脏和肌肉就像发动机和零部件的关系。发动机出了问题,再好的肌肉作为零部件都无法工作。

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第一大杀手,排在致命疾病的首位。与生命关联度最大的,显然才是最重要的。只可惜这个道理很多人不懂,包括健身教练。作者也在书中坦言,他之前也不懂这个道理。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应该把肌肉力量训练放在运动健身的首要位置,而是更多改善自己的心肺功能。提升心肺功能本身也有一举多得的效果,不仅仅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对减少身体脂肪、提高柔韧性、提升肌肉耐力和力量都有作用。

如何提升心肺功能

说到提升心肺功能,不得不推荐跑步。跑步是一项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条件最简单、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严重超重的人,不是不适合跑步,而是需要更加科学的循序渐进。

心肺功能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最大摄氧量。

什么是最大摄氧量?如果说心血管是人体发动机,最大摄氧量就是代表人体心血管系统健康程度的指标。人在运动时需要氧气通过肺进入血液后参与能量代谢。运动量越大、需要的氧气越多。血液利用氧气的数量就是人体的最大摄氧量。这个数值代表心血管系统能不能很好将氧气运送到体内参与代谢。数值越高,心脏越健康、效率越高。

最大摄氧量代表了一个人有氧运动的极限。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剧烈运动时,会张大嘴巴拼命呼吸,但这并不能带给身体更多的氧气。

正常成年男性的这个指标达到40,女性达到36,才算及格。低于及格水平,会有不同程度的风险,低于30甚至有猝死的风险。

作者曾经接触过长期熬夜加班的人,他们的最大摄氧量测试结果是29或者30,这都是非常危险的。那些过劳死的人,都是由于最大摄氧量过低导致的。

专业的运动手表都可以监测最大摄氧量。我刚刚毫不犹豫的买了一款。虽然没那么喜欢佳明,但为了健康考虑,还是得买。

看完这本书我也反思了自己前段时间的跑步,太过于佛系。说的好听是佛系,其实就是非常慢。虽然跑比不跑好,但不追求效果的健身还是浪费时间。重新使用跑步手表,代表着我在跑步这件事上的再次出发,目的就是监测和提升最大摄氧量,使得健身的时间效率达到最优。

除了最大摄氧量之外,另外一个与心肺功能有关的数据是心率。

跑步能降低我们的安静心率。同样心率下跑步的速度越快,代表着越好的心肺功能。

关于跑步心率,有比较科学的计算公式卡氏公式:[(220-年龄-晨脉)*(35%~55%)+晨脉]。晨脉就是早上醒来时的心率。例如今年35岁,晨脉75,心率区间是135~146。

网上有更简单的公式,220-年龄,相对来说忽略了个体差异,也就是安静心率的高低。

一般情况下,按照卡式公式来控制心率就可以了。

2013年开始跑步时,我就是严格按照心率跑法来执行的,给跑步手表设定心率报警,高于140就震动,然后迅速放慢速度,这种方法效果非常好。

等我拿到新的跑步手表,会重新开始心率跑法,真正意义上重启我的跑步生涯。

再次出发,比出发更重要。

我们再喜欢的一件事,都有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无法持续。当阻碍不再的时候,我们还有再次出发的勇气和激情吗?生命虽然短暂,但也很漫长。如果没有再次出发的勇气,也许我们终将一无所获。

再次启动跑步,追求更好的精力、更健康的状态、更长的寿命,我才可以有更多更高效的学习思考,才可以履行完与日新投资签订的三十年协议,才有可能更接近我的偶像查理芒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