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戒律:当管理水平超过经营水平,就离死不远了!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企业的绩效包含着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管理而言,我们需要有好的效益的同时又需要用最快的时间达成这个结果。

因此,无论你采用何种管理形式和管理行为,只要是能够产生绩效的,我们就认为是有效的管理行为和管理形式;

如果不能够产生绩效,这个管理行为形式就是无效的,即管理资源的浪费。

现象一:功劳与苦劳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

“我虽然没有功劳,但是我也有苦劳。”

“我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但是我也是流血流汗呀。”

“我流汗的时候,企业里还没有你呢!”等等。

人们只是关注自己对于企业的付出,但是不关心这样的付出是否真的产生绩效。

很多人的衡量标准是他自己的付出,而不是付出的效果。

所以常常看到的管理结果是有苦劳的人得到肯定、组织里熬年头的人得到重用。

换句话说,人们常常以苦为乐,认为付出就是对得起组织,但是我们都很清楚,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

现象二:能力与态度

一家企业里有一个小李、一个小刘。

小李是一个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员工,每天都早来晚走,经常加班加点;小刘是一个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从不加班的员工。

结果,小李得到表扬,成为优秀员工,而小刘从未得到表扬,更不会当选优秀员工。

但是,如果你愿意好好思考,也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小李的表现恰恰是能力不够的原因,而小刘的表现正说明他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完成任务。

其实,关心态度还是关心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够正确对待能力和态度的关系,过多关注态度,结果就会导致组织中能干的人干死,不能干的人活得很好。

原因是你关心态度而不是能力,让态度好的人得到肯定,结果导致大家关心态度,而不愿意真正地用能力说话。

可是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

现象三:才干与品德

德与才的取舍中人们希望德才兼备,如果两者不可兼得人们选择先德后才。

品德和才干一直是对于人才评价的两个基本面,几乎所有的人都告诉我他们会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我很愿意同意这个选择。

但我们面对的事实是,我们所面对的下属,一定不是德才兼备的。

在这个前提下,我再问如何选择,结果 80% 左右的人选品德。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会更加注重才干的评价而非品德的评价。

有人开始反驳我: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才干很好,但是品德极坏,那不是对组织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吗?

我同意这个说法,但是我们需要澄清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有机会犯错。

我坚持这个观点是因为管理所面对的人,不能够用道德来评价,只能够用行为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是自私和贪婪的;

从行为学的角度看,人是懒惰的。这个自私、贪婪、懒惰的人,就是管理面对的人,他不是一个道德人,所以我们不能用道德来下赌注。

看到今天这么多管理者犯错误,觉得这是管理的错误,我们的管理让他们有机会犯错误,但是竟然有那么多的人认为是品德教育不够所致,我感到很难过。

对于品德与才干这个问题的选择上,在两种情况下却必须强调以德为先。

第一种情况是招聘人员的时候,我们需要首先考量这个人的品德,关注他的价值取向,才能不是优先考量的条件;

第二种情况是提拔人员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首先考量他的品德,因为这个时候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能否带领大家走在正确的路上。

但是我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很少考量这个人的品德,更多的是关心学历、工作经验、个人能力。

在提拔一个人的时候,也很少关心他的品德,更多的是关心过去的业绩、管理经验和经历。

相反,在这两种情况之外,我发现:在日常的考核和日常的管理中人们常常考量品德而忽略了才干。这样做就刚好做反了。

管理是一种分配

管理其实很简单,它只是需要做一个分配就好了,就是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

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把权力、责任和利益等分,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在管理上出错基本上都是没有把这三样东西分成等边三角形。

很多管理者喜欢把权力、利益留下,把责任分出去;

好一些的管理者把权力留下,把利益和责任一起分出去;

也有管理者认为责任和权力以及利益都应该留在自己的手上,根本不做分配。

这些管理观点都是非常错误的。管理是在责任的基础上所做的行为选择,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需要在界定责任的同时,配备合适的资源,并让人们可以分享到管理所获得的结果。

因此,基于责任所做的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就是最合适的管理行为。

我强调把责任分下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只有分配责任,人才才会真正地被培养起来。

没有责任,人是无法真正激发出能力和热情,也无法真正发挥他的作用。

唯有把责任分配下去,让每一个成员承担起他们的责任,管理才会发挥实际的功能,

再加上我们给予和责任相适应的资源和分享,管理的效能就会发挥出来。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国外很多公司倡导:领导做仆人,管理就是服务。

我也同意,只是我们需要确认管理到底为什么服务。不明确管理为什么服务,那么管理是服务就只能是一句口号而毫无意义。

管理是服务,最直接的意义就是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假若你所处的组织不是以绩效评价的,比如我们的职能部门或者政府部门,那么管理始终为目标服务。

因此管理是服务是有着非常明确的含义,管理不是为任何人服务,它是为经营(目标)服务的。

我们知道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是:经营能力、管理能力。

经营能力就是选择正确的事做,管理能力就是把事做正确。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也就是我以前强调的管理不重要的一个根本原因。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可以用这样一个比较来说明,当在经营上选择薄利多销的时候,管理上就要选择成本管理和规模管理;

在经营上选择一分钱一分货的时候,在管理上就要做品质和品牌管理;

如果像联邦快递一样在经营上选择“隔夜服务”,管理上就要进行流程管理;

如果像戴尔一样用“直接定制”的策略,管理上必须做到柔性化管理。

看看沃尔玛,沃尔玛的战略和许多中国企业的选择是一样的,“总是用最低的价格销售”,但是相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沃尔玛成功地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盈利和增长最好的企业,而我们的企业不是。

其实沃尔玛和我们的企业在经营战略上没有差异,我们的企业和它的差异就是管理与经营战略的匹配水平上的差异。

这些例子只是说明这样两个观点:

第一,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

第二,管理水平不能够超越经营水平。

中国家电企业为什么这么容易亏损?

并不是这些家电企业的管理不行,反而是这些家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太高了,超过了它们的经营水平。

我们的大部分企业还在薄利多销的经营水平上,但是很多这样的企业竟然开始了流程再造的努力,结果一定是亏损!

我以同样的理由开始担心很多企业的管理培训,因为我常常被企业邀请为员工讲解领导力或者企业战略,我想这样的培训会产生反作用的。

因为你给员工的培训超过了员工所承担的责任,这样的培训我称之为“培训过度”。

当一家企业的管理水平超过经营水平的时候,这家企业离亏损就不远了。

白益民·讲·三井商道(第024期)

白益民

中国战略经济学家

中国产业经济学家

国际商战情报专家

企业管理实战导师

白益民先生2005年之前,曾在具有400年历史、拥有几十万亿资产的、全球规模最大的产融财团'三井财团'工作12年,著名的丰田集团只是三井财团的几十家成员企业之一。

白益民的前辈稻盛和夫先生也出身自三井财团,他的阿米巴管理模式的灵魂是'三井商道'。三井财团的名称和文化源自中国浙江天台山'三井潭',这里是心学圣人王阳明的故乡。

白益民先生2005年之后,先后担任《环球财经》编委,CCTV经济频道顾问,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大庆市经济顾问,国资委研究中心经济顾问,世界500强民企首席战略顾问。

白益民著作:《三井帝国启示录》、《三井帝国在行动》、《三井帝国在布局》、《瞄准日本财团》、《财团就是力量》、《商社就是天网》、《产业就是脊梁》、《能源就是命脉》,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

微信:15712899525

商道学院

(0)

相关推荐

  • 如何管理员工?盖洛普Q12的启示

    编辑/ 社长 来源/ 拾穗者(ID:shisuizhe) 作者/ 林觉 PART 01 在企业里人是最重要的资产,也是最具活力的经营要素,优秀的企业无一例外的都是善于用好员工激发员工才能的企业,可以说 ...

  • 切记,经营永远大于管理

    如何理解管理,一直是决定管理行为的一个关键.由于中国大部分的管理者,都是凭经验来累积管理的知识,所以对于管理的理解多数是经验的传递和实践的总结.但是管理是有着自己的特性和本质的,这种特质和本质与经验和 ...

  • 当管理水平超过经营水平,企业就离死不远了 !

    这篇文章为何会在华为内部社区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力? 主要是这篇文章的很多观点引发了很多员工和管理者对华为管理的反思和批判. 文章说,管理没有标准答案.你面对的资源和环境,决定了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手 ...

  • 当管理水平超过经营水平,企业就离死不远了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未经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 作者:陈春花 组织管理观决定了人们如何进行管理活动,如何看待公司经营. 清晰的管理观应该是--只对绩效负 ...

  • 当管理水平超过经营水平,企业就离死不远了!

    几年前,陈春花的一篇文章在华为内部网站引起广泛讨论:管理水平与经营水平,哪个更重要?   这篇文章讲透了企业管理与经营之间的关系,以下是正文. 有了清晰的管理观,才会有清晰的管理行为,也才会有合适的管 ...

  • 华为发展观四:管理水平不能超过经营水平、经营才是目的,管理只是手段

    管理水平不能超过经营水平. 1998年任正非在"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的讲话中说到,有管理进步的愿望,而没有良好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必定效率低下,难免死亡. 这句话放在现在的华为依然适 ...

  • 日企变化点管理培训(案例和表格)

    日企变化点管理培训(案例和表格)

  • 图解日企变化点管理

    图解日企变化点管理

  • 这家经营了47年的日企,如何做到人均产值282万元?

    机加工前沿 位于日本大阪府枚方市,有一家经营了47年的模具企业.这家企业员工只有180人,连续工作15年以上的员工占60%以上.该企业年产值换算成人民币的话达到10亿元,减去中日消费指数差,相当于中国 ...

  • 管理自己,经营自己!人生感悟

    读书,还是听讲,对的人,总是很快去参与,错的人,总是想办法躲着,这就是心态问题,很多人,一直处于失败状态,那是因为没有控制自己的出发点. 领悟内心的出发点,表达自己的路径,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心,找到属 ...

  • 管理为主,经营为辅!深度好文

    拿什么管理,抵制什么经营,要区分时间和人,更要认识人心和成本,一种营销方式,只能用一次,在对等的时间,要有不一样的格局,在不对的的路,要有一定的思考成本,用一定的水平线,权衡出个人利润,客户的接受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