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者:我无法理解悲观的世界
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灭。——达尔文
乐观和悲观的对比
“无论目标是什么,都相信自己有决心而且有能力实现既定的目标”。
当遇到问题时,有些人总是相信自己可以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来突破困境;而有的人就是不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办法实现目标。
乐观的人把失败视为可以改变的东西,下次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而悲观的人对失败感到沮丧,将其视为无法改变,也不会为此做出努力。
比如做推销员会经常遭到拒绝,随着拒绝次数的增多,再次主动变得越来越困难。
对于悲观者来说拒绝尤其难以接受,他们会把拒绝理解为“我做这个不行,我永远也卖不出一份保险”,然后可能就是放弃。
乐观者不一样,他们会告诉自己“可能是我沟通的方式还不到位”或者是“那个人语气很差,可能是今天心情不好”,他们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具体的情景而不是本人,因此不会轻易放弃,会想想办法来达成目标。
乐观者与悲观者可能是天生的
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家戴维森研究发现:左前额叶活跃的人气质比较乐观,他们通常喜欢与人相处,热爱生活。
右前额叶活跃度较高的人被赋予了消极和乖戾的情绪,比较容易被生活的苦难击倒。
从某种意义上来来说,他们痛苦的原因似乎是无法抑制自身的忧虑和抑郁情绪。
和大脑的其他部分一样,前额叶在个体出生后几个月尚处于发育阶段,虽然在此之后一个人是属于悲观或者乐观类型已经确定,不过这并不一定是绝对的。
在童年时期,人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童年期的经验将会对个体以后神经通道的塑造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可以在童年的时候从积极的方向改变个体的类型。
乐观可以后天学习
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寻找不同的方法实现目标,或者在目标难以达到的时候及时调整,可以把艰巨的任务分解成多个比较容易的部分来逐步完成。
比如英语差的学生,想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以把总目标先分解成多个小目标:每天记10个单词、背诵三个句子等,然后随着每个目标的达成都会逐渐增强自我效能,然后寻找更多高难度的挑战。
克服挑战反过来也会增强自我效能,经过这样的螺旋循环,人们会越来越自信,面对困难也会更乐观。
乐观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挑战会全力以赴,即使失败也会被当作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向前。
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是真正的乐观。
我们需要的乐观不是像阿Q精神那样的盲目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遍观世上人、事、物,皆觉快然而自足的持久性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