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二九)临证谈小柴胡汤

伤寒论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这里出现了潮热,少阳的发热和太阳的发热都不会出现潮热,潮热唯一的原因就是阳明,在少阳的基础上合了阳明,于是用了柴胡加芒硝汤。

如果不说剂量,单说用药的话,可以把大柴胡汤看着是柴胡加大黄汤。那么柴胡加大黄汤与柴胡加芒硝汤这样就对应起来了。在临床上都可以加减,每一张方子提示的都是一张主方,小柴胡汤可以加大黄,小柴胡汤可以加芒硝。实际上,前面讲的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就是小柴胡汤加大黄,这样加减出来的。或者就是大柴胡汤加减过来的。这样说出来的大黄是通的。也就是说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加清泻阳明。

既然可以大黄,可以加芒硝,也就意味着小柴胡汤可以和调味承气汤,可以和大承气汤,也可以和小承气汤。这两张方子就是柴胡剂合承气剂的加减方。

小柴胡汤证如伴见里实证,可在和解的基础上加用泻下药。也就是说,在少阳病基础上伴见阳明病,治疗可用柴胡剂与承气剂合方加减。至于小柴胡汤用多大剂量,是否减去扶正药,泻下药当加用大黄、枳实还是芒硝,或者说是合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还是调胃承气汤,俱当随证治之。张仲景在这里只是(也只能)举例而言。

《伤寒论》里的方剂,我们总是把它当着经方,一但当着经方了,我们会把它当着经典那样对待,一但把它当着经典那样对待,我们就会把它供奉起来,不敢随便动。那么我们不把它当成经典,不把它当成经方,我们就不把伤寒论里的每一张方剂当着张仲景在这里举例而言,那么,我们临床上用起来就很灵活了,就没有那么多约束了。

我们现在总是强调用经方药,原方原量原因始。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经方的原方原量,就在这里乱用,当我们回归到原方原量上的时候,再往一处走的时候,一定要再走到灵活加减里面,这是两个极端。我们强调,是基于相当多的临床医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经方,根本就不知道张仲景还创造过几张方剂,而这并不能成为我们经常使用经方,发展经方或者拓展经方使用的条条框框。

每一种约束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约束的,并不是所有的,如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实际上,张仲景就是在举例,告诉后人,柴胡剂和大黄剂是可以合方使用的。这样学才是对的,我们能这样学就够了。

反过来,临证如果见到不是很典型的阳明腑实证,如但见少阳一症,即不当用承气汤,而宜用柴胡汤与承气汤合方化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对于表证的治疗和里证的治疗,只要发现有那么一点少阳的苗头,包括舌象,包括脉象,包括症状,我们在和解的基础上治表证或者在和解的基础上治里证,要比单治表证,或者单治里证见效要好得多,这样来理解就对了。

(0)

相关推荐

  • 柴胡加芒硝汤∥少阳兼里实轻证 【第694期】

    上期原医案 李某,男,30岁. 着凉4天,恶寒发热,胸胁疼痛,口苦而干,食欲不振,且有时伴以恶心但不呕吐,发汗而不解,体温39.1℃,大便3日未行,午后身发潮热.舌质正常,苔薄白微黄而干,脉弦数.心率 ...

  • 《伤寒论》少阳病篇总结,干货

    一.少阳病提纲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二.少阳病本证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三.少阳8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 ...

  • 伤寒论  越变越明。山东小伙

    越辨越明了 : 太阳病表证怕冷 麻黄汤或者桂枝汤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一会儿怕冷 一会儿怕热 小柴胡汤 温病(比少阳病热重,比阳明病热清 )口渴 不怕冷 桑菊饮 阳明外证(里热证,全身怕热与口渴一症相比 ...

  • 《伤寒论》语译(十四)

    十一 101.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校勘]<玉函经>"有柴胡" ...

  • 再论少阳证之一:大小柴胡汤的区别与联系

    对于小柴胡汤,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学中医的朋友,一想到小柴胡汤,后面就会有大柴胡汤,那么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小柴胡汤组成 柴胡 黄芩 法半夏 生姜 人参 炙草各三钱 大枣肉六钱 治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谈了理中丸的第一功效,就是止吐泻的,那么这一节我们来谈理中丸方中何为君药?我们先来看看原方: 理中丸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一)临证谈理中丸

    同一个药,在治疗外感病的用法和内伤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这是李东垣在临床上分辨外感内伤的原因之一. 理中丸: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共四味 这四味药哪一味药是君药呢?最早对经方做方解的是南宋时期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九)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讲到了<伤寒九十论>里的医案,先用理中丸,后用五积散,我们来分析一下五积散到底起什么作用. 五积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引起的寒.湿.气.血.痰五积之证.张璐说:此虽类集十余方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一个是"水泻",一个是"理中丸是不是太阴病的主方?"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理中丸的功效如何? 第一张方剂都有它的功效,我们都想知道它的功效,但是,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再来思考太阴病的病机,太阴病的病机关键在于寒邪而不在于虚,于是,太阴篇里说当温子,温之针对的是寒邪,补之针对的是正气,而原文<伤寒论>第277条辨:"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来看一个医案,当代赵守真的<治验回忆录>的一个医案:男,50岁,性嗜酒,近月患腹痛,得呕则少安,发无定时,惟饮冷感寒即发.昨日又剧痛,遍及全腹,鸣声上下相逐,喜呕,欲饮热汤. 一个50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五)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理中汤在泄泻中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吗? 当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有很多人会说,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从教材上学到的它就是太阴病的主方,这没有什么疑问啊!这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四)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两个病案,都用到了理中汤,我们来解释一下90岁老人的这个泄泻的方子,为什么要用理中汤加减. 第一张处方:党参12克,炒苍术12克,干姜9克,焦神曲15克,苏叶9克,滑石18克,炙甘草3克,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二)临证谈理中丸

    干姜以辛热独胜.等量,人参.白术之甘是远不敌干姜之辛的.理中丸中用等量之甘草,与其说佐人参健脾益气,不如说以甘制辛,入口仍是辛多甘少.基于这一点,原方中四药等量,已然是干姜为君了. 既然是干姜为君,为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三)临证谈理中丸

    理中丸治疗中焦虚寒证,如虚多于寒,以人参为君:寒多于虚,经干姜为君.此说也合临床实际.必要的时候,该以人参为君就以人参为君,该以干姜为君就要以干姜为君. 倒过来,我们来思考,以人参为君所治病,往往是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