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降本增效1.4亿!开阳化工怎么做到的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企业总成本领先地位十分重要,赢得了这样的地位,就代表获得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大的盈利空间,成本领先战略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杀手锏。开阳化工始终以管理为抓手,降成本要效益,坚持降本增效的长期发展战略。
开阳化工通过狠抓降本增效一次又一次刷新成本纪录,合成氨成本2019年1月至7月,为3049元/吨;8月至9月,控制在2580元/吨至2610元/吨之间;2020年1月至6月整体平均成本达到2494元/吨,其中4月份成本达到2300元/吨以下,按照同期市场价格核算,2019年至今,开阳化工公司共降本增效1.4亿元,为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实施添砖加瓦。
管出经济
为充分发挥管理手段在公司降本增效工作中的作用,“两磷”重组后,在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实施“结对子”工程过程中,开阳化工顺利完成人员接替、精简优化部门设置,划转调整部门职责,优化中层管理人员结构。将原有10个职能部门减为8个,实现部门“瘦身”。
科学合理的制定抢修、检修计划,进一步加强生产组织,逐步释放装置产能,持续推进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稳定运行。
另外,从原料进厂到内部管理,从统筹大宗物资的采购到各项到期经济合同的全部清零再招标,切实抓好产供销平衡,积极推进制度“废改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发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煤焦采收贮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同时,严把煤炭的质量关,强化煤炭采收贮及分析环节的管理。对煤炭验收实行车车取样,用自动取样机代替人工取样,采取后勤机关部门人员参与编码解码的方式,进一步细化采样制样分析环节,增加地面抽检、随机抽采调研样等措施,强化规范磅房管理,制定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巡检、标定、检定工作,防止长期偏差造成损失,进一步遏制煤炭掺假、夹带等问题。
2020年上半年,处理煤炭质量问题5起,为开阳化工挽回67万余元的损失。
盘出效益
为盘活库存资源,深挖库存物资的周转和使用效率,开阳化工坚持开展清仓利库工作,对照仓库内剩余物资,严格实行“先利库、后采购”的原则,凡是能够内部调剂利用的,积极沟通协调。月度及大修物资计划必须先经过清仓利库后再进入物资采购程序,减少库存物资的积压及资金占用。同时,对原有买卖合同认真梳理重新签订,采用自行采购药剂并调整加药方式,每年节约药剂费用近150万元。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物资不能及时到位,开阳化工积极与维保单位进行洽谈,共渡难关,降低维保费用的同时,加强维保期间车间检修人员对液力耦合器和磨辊自主维修力度,能自己检修绝不外送,最大程度的将检修工作内部消化,节约送修费用近100万元。
挖出成效
降本增效重点在当前项目上下功夫,开阳化工经过探索研究,决定对气化炉渣口和下降管进行技改,实现了气化炉氧煤比、水气比串级自动控制,稳定了气化炉的运行,使气化炉单炉连续运行时间从以前的30天左右提高到目前的80天左右,使吨氨完全成本大幅下降。
为继续深入挖潜,开阳化工对汽轮发电机负荷提升实施节能改造,使每月发电量提升了72万度,每月节约电费35万元。同时,为减少原料中转运输费用,于2020年1月启用永温镇火车运输站台,改变了原有转运途径,使石油焦的运输费用同比双流镇火车站降低了18.5元/吨。此外,开阳化工在引入石油焦掺烧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原料煤与石油焦掺烧配比再作优化,残碳量大幅降低,从而进一步提升日产氨量,降低生产成本。
气化装置是开阳化工技改增效的主要突破口,为确保生产装置的“安稳长满优”稳定运行,进一步降低装置运行成本。2020年2月,公司利用抢修合成废锅的机会,与天福公司技术团队协同作战,顺利完成了A、B气化炉煤粉流量计标定,使三个煤烧嘴氧煤比偏差更小,提高了煤粉碳转化率,降低了吨氨原料煤和石油焦的消耗,提高了气化炉的稳定性;3月份,对气化制粉装置进行工艺优化运行,在未改变氮气加入和能量消耗情况下,将制粉系统运行10%-12%氧含量降至6%以下,降低了制粉系统的运行风险,提升了煤种的适应性;开阳化工以三季度的计划检修为契机,在长时间摸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燃料煤硫含量比例,逐步实现燃料煤的利用率最大化,使燃料煤中的硫含量更好的满足生产。同时,改变合成塔升温方式,缩短开车时间10小时,可提升300吨的液氨产量。
降本增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开阳化工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要求,始终坚持管理降本、挖潜降本、改革降本发展策略,积极转变思维方式,思考研发下游附产品,拓宽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推进开阳化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推动脱困发展、扭亏为盈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