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为何不造无人汽车造单车?
就在内陆企业纷纷冲向无人汽车、新能源汽车等“高大上”汽车的造车行列,但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会面临怎样的前景、会有多少困难的情况下,富士康却另辟蹊径,悄悄地进入到共享单车领域。
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共享单车平台摩拜单车宣布获得富士康战略投资,双方将在单车车辆设计生产、全球供应链整合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而富士康则会专门开辟摩拜单车生产线,预计年产可达560万辆。不仅如此,按照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的说法,他们不仅要进入共享单车领域,还要进入共享汽车领域。也就是说,随着富士康入局摩拜单车,摩拜极有可能在共享单车的基础上,再增加共享汽车业务,形成共享单车与共享汽车“双箭齐发”的格局,真正做到硬件与软件的高度融合、高效率融合、高平台融合。
很显然,在如何打造共享交通服务平台方面,富士康又抢先了一步,而且,跨越的平台很高,提出的目标也很远。因为,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共享单车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的制度、规定以及操作方式、手段、管理办法等,也处于摸索阶段。但是,从城市管理、环境保护、交通秩序等方面考虑,共享单车是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的,共享汽车也有可能成为未来城市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成为减轻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块非常有前景、有空间、有市场、有效益的蛋糕,却被富士康抢了先机,被富士康占了鳌头,而内陆的企业,都只把眼睛盯着那些“高大上”的领域,而没有关注身边金矿,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不过,仔细想想,也没什么好理解的。因为,在许多内陆企业的眼里,概念永远比内容重要,比内容更值得关注和重视。相反,象富士康的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以做“嫁衣”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譬如代加工,就是典型的给人做“嫁衣”。但是,“嫁衣”做到一定水平,也会成为品牌。目前的富士康,就是典型的品牌“嫁衣”,典型的国际知名企业的“嫁衣”生产厂家,包括苹果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富士康的“嫁衣”客户。而“嫁衣”做到一定水平,自己也成了高科技企业了。更重要的,那些国际知名企业,还离不开富士康这样的“嫁衣”企业。
很显然,富士康此次入局摩拜,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为摩拜做“嫁衣”。所不同的是,此次的“嫁衣”与以往相比,要“高大上”得多。因为,从共享单车的设计到制造,都将由富士康完成,摩拜只是负责平台和市场,也就是常说的软件。硬件主要是由富士康负责的,也是由富士康来满足市场需要的。一旦摩拜在富士康进入后,硬件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资金也不再有任何问题,那么,市场的开拓能力将更强,共享单车的市场占有率、市场贡献率也将更大。如果再开发出共享汽车平台,那么,对富士康来说,将诞生出又一块巨大的业务,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头羊。
我们并不认为富士康不能进入到共享交通领域,按照富士康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思维,由他们设计制造的共享单车,可能比一般企业的质量还要好,舒适度也要强。关键在于,为什么内陆企业没有捷足先登者。到底是嫌这个领域赚钱少、发展慢、利润空间小呢,还是对这一领域的前景不抱希望,没有信心。无人汽车等当然“高大上”,但是,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相比,似乎离现实更远、离百姓更遥,且投入是个无底洞。就象乐视一样,就是因为过度在乎无人汽车的概念,结果,把企业也概念进了泥潭。
可以预料,随着共享交通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企业、资本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的,甚至会出现挤破头的现象。但是,不管谁进来,也不管是制造企业还是资本投资者,与富士康相比,都将慢了一个节拍。也就是说,市场的黄金期将由富士康等少数企业享有,少数企业进行利益瓜分。以后进来的企业,都只能吃富士康等少数企业剩下来的东西,或是到富士康的碗中抢上一丁点。到时候,富士康很有可能又转战其他领域了。
这就叫决策,也叫战略眼光。内陆企业太追求“高大上”了,太在乎概念炒作带来的利益了,而常常忽视身边最实惠、最直接、最可观的利益。因为,按照目前各地共享单车的实际状况,明显满足不了广大居民的出行需要的,单车的质量、舒适度、安全性等,也存在很大的漏洞和缺陷。富士康入局摩拜单车以后,一定会利用其在技术、研发、工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单车,包括今后的汽车研发与设计、生产与加工方面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财力和物力,开发出最适合居民出行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到时候,其他企业生产的共享单车和汽车将很难有市场、有生存空间。
共享交通领域被富士康抢了先不要紧,要紧的是,内陆企业尚未看到共享交通领域存在的发展机会,很多企业仍在想着如何在无人汽车等领域造概念、创效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