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唯利是图是金融风险积聚的主要原因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惩处违规违法行为工作力度。
别看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指出了当前金融工作存在的四大问题,或者说明确了金融工作的四大目标,即防风险、强监管、扶实体、惩违法。而且,四项工作是相互关联、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一项工作抓好了,都能对其他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反之,会影响到其他工作的展开,甚至产生连锁反应、形成恶性循环。
就眼前来说,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防止资金继续“脱实向虚”,无疑是最为重要而紧迫的一项任务。要知道,服务实体经济,不仅关系到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关系到经济企稳和复苏的进程,也关系到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关系到能否有效遏制金融领域的违法违纪与贪污腐败。因为,实践证明,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与金融服务的方向出现偏差、金融机构过度趋利、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感下降以及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有关。如果不是金融机构过度趋利、唯利是图、过度地考虑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过度地被业绩绑架,“脱实向虚”问题就不会发生,其他方面的资本也不会撤离实体经济。
众所周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也出现诸如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等方面的现象,一度时期,还曾出现过社会集资遍地开花、金融秩序比较混乱的问题。但是,受当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金融机构服务经济意识较强的综合影响,金融服务经济的基本格局一直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实体企业提供资金支撑。所以,调控也好,整治也罢,效果一般都比较明显。
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分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特别是房地产业的迅速崛起,金融对经济的服务也发生了快速变化,资金开始逐步转向为房地产等虚拟经济服务。如果说转变的初期,金融机构还只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甚至有些金融机构还不太愿意为房地产等虚拟经济提供服务的话,随着房地产等虚拟经济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的回报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趋利性也开始不断强化,有些金融机构则逐步走向了过度趋利、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格局。
虽然说银行也是企业,也应当以利润为主要追求目标。但是,银行的“企业性”,显然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有所不同。银行不仅是国有企业,还是垄断企业,更是肩负着促进经济稳定、社会安宁重大责任的企业。在现行体制下,其他企业出现问题、发生风险、陷入困境,政府一般不会过问,银行出了问题,政府则会在第一时间出手相救。所以,金融机构在如何对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方面,就应当比一般企业更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不能眼里只有利润、只有效益、只有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必须有大局观、有长远目光,有为各类经济主体、市场主体提供服务的义务,而不只看到自身利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不能有太强的趋利性和功利性。
正是因为金融机构把趋利放在了最重要位置,因此,其在趋利过程中也就不会顾及其他市场主体、尤其是实体企业的感受,不会顾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也不会顾及金融风险。相当一部分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都把逐利放在了首位,所设计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设置的门槛、设定的条件、制定的目标等,也都完全围绕利益而展开,围绕自身需要而进行,如开发一些风险系数极高的理财产品、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时收取各种各样的费用、给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设定了过高的门槛等等。结果,在获取相应利益的同时,却积累了大量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则来自于没有很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使经济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多数实体企业陷入困境,不仅让传统领域的违约风险不断爆发,也让其他领域因为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不佳而风险骤增。如房地产领域,表面上在房价的不断上涨中,显得很红火、很案例,实质已经在泡沫的膨胀中,风险相当大。为什么不敢从银行信贷政策上进行调控,对房地产企业进行收贷,原因就在于,房地产已经绑架了金融,金融已经没有能力和空间容忍房地产领域的风险爆发。这就是症结。
也正因为如此,要想解决金融“脱实向虚”、风险积聚的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金融机构过度趋利、唯利是图、过度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问题,让金融机构回归到正常的发展路径。目前的金融业发展,已经走入歧途,必须调整发展目标和方向。打击金融领域的违法违纪和贪污腐败行为,说到底,也就是为了给金融的发展纠偏,让金融不要再在错误之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