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丘故城

雍丘故城位于古杞国南疆,今河南省东部,北纬3433,东经114°46,西北距开封市区五十五公里,省会郑州一百二十公里。初名雍丘,因居三丘之上得名。秦始皇围筑其表为城,始称雍丘城。南朝宋因其城北临睢水(汴水、汴河,今惠济河),内拥(通雍)三丘,而易“雍”为“雝”。北魏复名雍丘城。五代晋石敬塘避父绍雍讳改称杞县城。汉复旧称。宋因之。金世宗完颜雍避“雍”字讳,又改杞县城。元代县治一度北迁,曾称“南杞县”。明后仍称杞县城,相沿至今。历代史志称“雍丘故城”,从原初地名,加“故”以明沿革。今为杞县人民政府驻地。

其城居三丘之上,扼险居中,桃陵东延(今陶陵);睢水北绕;南领圉城,为春秋圉邑,汉圉县故治;西望高阳、空桑,皆商前故城;东北有肥阳城(今西寨),禹治洪水所筑;又有黄城(今内黄集南),为西周宋之黄邑,汉外黄都尉治所:;西北有祺城(或作箕城),东汉禹祠故址;皆有遗迹可寻,地望可考。今或山川陵夷,城社为墟,殿庭宫宇,成为村落;而惟雍丘故城,巍然特立,较前尤盛。考其原因:

其一,地理环境优越:其地居古黄河大冲积扇东南翼前侧,四郊沃野连阡,物产富饶;城当梁(开封)宋(商丘)要冲,为郑、汴东屏,通衢八达,驿驰四方。旧有水陆两途连接各地。水运:自隋开通济渠,经城北下达江淮:唐宋承其制通漕运,为东南诸州至京师转输通道;南宋道为黄河所夺;元宋之交双方沿其故道互为攻守者八年。元后,河患频仍,水系紊乱,水运废而不复。清代,杞县虽有“漕粮”之设,但道不经此,徒承苦役之累而已。陆运:为历代相沿之主要交通形式,轮蹄负载,四至八达,皆以此城为中心。驿递之设,明前失考,自洪武初于城置雍丘驿与急递总铺,上承开封,分达淮阳、太康、睢县、宁陵、宿州、兰封、封丘诸驿铺;清承明制:民国初增辟东北一线,有公路经民权县达于鲁西南。现在公路干道,有开杞省道,西通郑、汴;南新国道(106国道)为北京至广州干线线(兰杞线,杞太线为复线)。东行旧有开商公路(明、清驿道)经之,今改行郑永省道(0705公路)与开永、开太(太和)、开沈(沈丘)……诸线,皆由此城南折入郑永线。地方铁路有朝杞地方铁路,起朝阳沟,止城南。县内交通以此城为中心,有公路二百九十余公里,邮路十余线,分达各乡。

其二,历代建置重镇、军事战略要地:历代建置,以此城作为诸侯封国都、邑及郡、州、县治所者计三千七百一十年,未曾中断。自商封杞国,都雍丘,历商、西周,至周平王卅一年迁都山东淳于(今安丘县杞城)作为杞国都城九百八十二年(公元前十七世纪一前740年)。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郑、宋雍丘邑治五百二十年(前739一前221年)。此后,自秦置雍丘县至今(1987年)的二千二百零八年中,为雍丘国都四年(公元223-227年);豫州(省级)治所二年(公元320-322年;阳夏郡治五十六年(公元527-583年);两度为杞州治所十七年(公元596-607年;又公元621-627年):其余二千一百二十九年皆为县治。三千七百一十年未曾中断的政权建置,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如再从历代史实中看,它又是一个战略重镇:东晋祖逖为豫州刺史,屯雍丘城以为州治,累破石勒军,尽复晋河南失地;唐,张巡守雍丘,拒安禄山叛军,元,张柔统诸军镇杞,筑雍丘城西山为垒,屡屡败宋军,巩固了汴京,并以此为前进基地,拓地至亳、永。再如历代凡以夺取或固守汴梁的重大战役,亦每以此城之得失为进退。即如阳夏郡、杞州之设,也皆出于此种考虑。此外,省、专机构也每因政治军事需要而移节驻雍丘城:明河南行省布政使分司,按察使分司,开封行府,分守大梁道驻杞二百七十四年。均于洪武四年(1371年)移节驻杞直至明末。巡抚都察院亦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移杞。清初,河南行省三司均自顺治元年(1644年)移节驻杞,布政使司康熙二年(1663年)回开封,驻杞十九年;巡抚都察院康熙五年(1666年)回迁,驻杞二十二年;按察使司康熙七年(1668年)回迁,驻杞二十四年。民国期间,1932年河南省第一行政专员公署一度设于此城。

这种历史地理的特定条件,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使雍丘故城形成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凌驾于多城之上跃为中心城市,不断在发展中现固了它的地位。

全城面积(含关区)约四平方公里,其总体布局,按县邑关厢之制参酌自然形势设置。其地三丘相连,在西者陂陀十余彻,方数百亩,初名谷林山,俗称“高高山”、“新高山”,明称“西岗”。旧有青松、朱樱之盛,为宋代邑人春游之所(见《皇畿赋》)。其东里许,两丘相连,略有隆起,官舍民居,自丘顶四向迤逦延伸,即今城区。广阔约二平方公里,街巷井然,房舍栉此。其街巷,明为十二街巷,清至民初八十九街巷,建国初九十三街巷,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后,并为四十三街巷,今调整为三十八街巷。东西干道为东门大街一一玉泉街一一坊子街一一西门大街之线:南北干道为南门大街一一中山大街(南、中、北三段)一一北门大街之线:两线十字交会于中山大街北口,构成全城街巷布局骨架,与其余街巷“合纵”、“连横”六纵四横,列如棋盘。环城而外,护城堤内是为关区,有通道五条,起自县城五门,达于相向堤口,分称五街,民舍沿街兴建;五道之外则村舍错落,散处其间。五关街村,明总

称“关厢”,清及民初,分称八街十四村,今为五街十一村。

房舍建筑,官、民、商、工、释、道错杂相处,无严格的区划,但在形式上各有异同。总的形式是四合院落,歇山式房,但或单进、重进,三、四进;门户或坊门巍峨,朱门重楼,或桑户卷枢,蓬门柴扉;或廊柱板门门外观或峻宇雕墙,或蓬算土垣;饰物或插花脊兽或全无设置……皆因官制、财力而有所不同。院内建筑:官舍有堂、房、、厅、亭、阁、楼、库、廊、屏之设;释道有殿、庑、亭、阁、台、堂;商户多沿街设肆,或前店后作,或前堂后舍;一般民含仅粗具主厢,豪富则楼、台、阁、厅、斋、圃;表现了鲜明的封建等级制度与行业特色。今则或坡脊或平顶,或楼或房,形式、数量各随建者需要而定。

人口构成,按职业大至分公、教、军、工、商、农……等(建国前有僧、道宗教户)。常住人口,建国初一万五千人,不分城镇、农业户口。1986年发展到二万七千人,为建国初的180%。

民族以汉族为主,明末始有回民迁大西关,不足百人。现达一千余人,占城总人口的4%。外侨建国前有美、意籍数人,今无外侨。

城池始建于秦,土筑,历代多次修葺。元太宗六年(公元1234年)河决杞西三口,中流毁城北面,城沦为大河之道。乃马真后三年(124年)筑张柔城于故城北(水北二里)移治新城。后又修城,号“南杞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曹以崇因故址重建城池,七门五关,城高一丈五化宽一丈;池深一丈,二丈五尺。其后历代增筑、扩建、加固、修葺,到民初的五百四十六年中(1370-1916年)加修二十八次。其间重大改筑,始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改土筑为内隍外砖,周长一千四百余文;上筑堡屋十余所,稚信堞三千六百余个,五门全为瓮城,两重门。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军破城,毁之过半,军退,稍加修得。入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大加修缮,全城外甃砖灰,内增土隍,四门翁城,两重门,上皆重楼,乾隆廿八年(1763年)扩为九里十三步,计一千六百二十六丈五尺,城高二丈五尺,上筑垛墙四尺,全高近三丈,雉堞三千六百有余。五门皆筑翁城,其上重门重楼(依前制修)。其后沿为定制,多次修城,浚池、筑堞、增堡以备战患,1946年因战略需要毁城拆楼,今已平夷无存。护城堤始筑于清道光间,周长十五里三百三十步,折二千八百六十五文,今仍完好。

雍丘故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政治、经济、文化……多种优势,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文化遗产。但也由于多次河患、战乱、灾荒以及政局改变而受到严重的推残。明、清两代的五百多年间,形势长期比较稳定,修缮较为及时,故文物遗存也以此时期内的为最多。据初步统计,至清末民初可考者尚有二百三十六处。其中城池、护城堤各一处,署廨三十五,仓储六,馆驿五,祀典建置十三,名人祠祀二十,学校十三,慈善机关八,医院二,群众建筑二,宗教建筑七十五,名人遗迹二,园圃六,坊表三十三,桥梁十四。其中如汉代的禹祠、唐代的大佛寺都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再如明清县内的“苏米对书之庭”,“又米堂”匾额;坊子街徐氏牌坊:城隍庙山门的双石师:南关三官庙的天官、地官、水官铜像东门大街祖师庙的祖师铜像,都是稀有珍品。明代复建的娄公庙、禹王殿是杞国的历史见证:清代的南城头奎星楼,县学内的五状元祠,是杞县文化的象征:西关的渡蚁桥是两宋状元流传千古佳话的所在,还有别具一格的西关清真寺……,这些文物遗存从多方面反映了各个时期中当地的历史文明,在豫东各地也是少见的。不幸的是它们却遭到人为的肆意毁环。自冯玉祥毁庙打神,继之日寇侵掠,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把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毁废、窃掠殆尽。现仅存孔庙大成殿、武庙、鼓楼、文昌宫、护城堤五处。

名树古木,如号称一奇的县衙三堂唐槐、东郊绵延数十里的官道柳,西郊的青松林、朱樱………·早己扫荡一空。现存有城隍庙内唐槐,孔庙内明柏、明槐。名花旧有小西关姓菊圃,育名品十余种,也因

后继乏人而废弃。

风土民情,因时而有异同。《地记》:“其俗阜,其人和,即豫之说也”。《晋志》:“今则好尚稼穑,重于礼义,其风皆变于古”。《元志》:“风土得四方之正,是以习俗礼尚,奢俭得中,”又曰:“人皆有忠义”。明《成化志》:“民俗淳厚,勤而好礼,处家节约,尽力耕桑”。明《杞乘风俗》对当地风情作了深刻的分析:“文物彬彬,郁为中州之最。大袛(抵)士矜功名,女尚贞烈,商逐什一,工备六巧,农务三时,其所长也”,但另方面则是:“习尚奢靡,家鲜盖藏,丰岁则美衣鲜食,高轩大厦,歌儿声伎牣于庭,游客骚士望于道;一遇祲大则半菽不饱,美衣大厦辄复为他人矣!婚丧之家,多为醵客,杂以优戏,无复礼体。蚩蚩之民,尤好鬼尚巫,往往官府三尺,不如庙之片纸,动辄聚徒数十百人,男女嬲杂,号为青阳无为、莫可救诘。其圉镇、板木一带(县城类此)无赖子弟相与歃血为党,武断乡曲,悍哉不可为俗矣!”清及民国,风情大体类此。现在雍丘居民,多数人是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敬老尊贤,勤劳俭用,遵纪守法,好学笃行,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但确也有一些人家染有明、清时代那些恶习。

至如岁时节令,服饰饮食,起居行止,则与邻县相同。

名味食品,有杞县酱菜,民初已著盛誉,今销外省至外国。红薯泥、琉璃馍也很有名,被1934年的《河南政治月刊》推荐为“凡履斯土者,不可不一尝试之”的名品。菜肴有“杞忧烘皮时”,传为始于东娄公,得名于《列子。天瑞》。营养丰富,鲜美可口,食之忘忧提神,健身益寿,今由杞县服务公司经营。

此文章为名相伊尹原创,特此声明

(0)

相关推荐

  • 千年古城——城陵矶

    邓 建 龙 许多人都知道,岳阳是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建城至今已近1800年.但很少有人知道,城陵矶也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且建城时间比岳阳城还早,至今已近4000多年. 城陵矶,位于今长江与洞庭湖 ...

  •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遗址发掘项目开始勘探

    近日,记者从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河南省商丘市宋国故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已于4月17日正式启动.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已进入前期勘探阶段. 据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申请了考古发掘执照,发掘工作得 ...

  • 走进临贺故城,遇见岁月斑驳

    游走中国,我更喜欢有历史人文气息的景点,特别是繁华过尽之后逐渐落寞的古城镇,更有一种阅尽沧桑的感觉,但我又不喜欢矫揉造作.应景而建的古迹,总觉得少了几分真实.广西贺州临贺故城,在我前往贺州之前闻所未闻 ...

  • 赫图阿拉故城,后金第一都城

    凡是学过一点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满清入关之前,努尔哈赤统一了分散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了一个短暂的王朝,叫做"大金",史称"后金",后金建立于1 ...

  • 刘颖川||故城赋

    故城赋 文/刘颍川 冀宁高坡,西沿劲松怪滩,北直褐壁紧隘.八百逶迤,秀以丽水.山门镇雄之口,后会五爷之闉.忆昔纷乱之时,车错毂,桀犬吠.大厦仆地,人如鱼肉.时郡内有唤荀巨伯者,因探病患之友,方之村,见 ...

  • 昌虑故城遗址 人文圣地陶山

    聚山水灵气 引商圣归隐 千年古城.人文故居.昌虑故城,人文胜地陶山位于滕州市羊庄镇一山一水一圣人风景区的中心地带,陶山公园的中心,羊庄镇驻地东南,古滥国昌虑城(土城)西南里许,古薛河南岸,海拔153. ...

  • 楼兰古城[楼兰故城]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东西方的商业往来与日俱增,给楼兰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在海上贸易到来之前,中国与西方所有贸易往来都要经过这条沙漠之路.所以楼兰在当时国际贸易上的地位,如同今天的香港和新加坡.经 ...

  • 七绝 思源相如故城

    思源相如故城 (中华通韵 英韵) 文/图/黄文键 2021年5月2日 ​日照长裙春意生 旧衙堂外鼓雷鸣 新鞋踏破千年浪 万古云烟谁与争

  • 环海南骑行32,海花岛到临高-儋耳故城

    第九天,2021年3月21日,海花岛到临高,130公里 三都镇市容不错,目前在拆迁,从几条很夸张的标语旁经过. 明正德七年(1512年),儋州仁丰乡除了高麻都,尚有曾刘都和薛官都,一地三都.1939年 ...

  • 於陵故城简史考略

    於陵故城,沧桑荒古,其寿考难以确指,其历史演进众说纷纭.笔者试图拨开扑朔迷离的尘雾遮蔽,透视其漫漫修远的斑驳印痕,还原其历史演进的清晰身影. 远在七八千年以前,在中华大地上,以黄河流域为腹心,繁衍生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