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逼问:步步深入,探幽发微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理解文本、回答问题时形成模棱两可、莫衷一是、停留浅表、偏离主干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实质上就是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抓住本质与核心,或者说不能够做深入理解与领悟。这样,学生就不能对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不能建构自己的价值判断与审美取向,最终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解读能力与语文素养。

当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类似的情形时,教师应该能够敏锐利发现,并加以恰如其分地处置,以期引领学生步步深入,做些探幽发微的工作,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与交往的欲望与动机,并重新审视文本,深入思考,对文章做全面而深刻的探究,从而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深意和内涵。为达成这个目标,教师应该利用不断的紧逼问,给学生指引思考方向,界定思考范围,廓清解决原问题的障碍,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最终深入到问题的内核。

案例:《湖心亭看雪》教学片段(执教者:分宜中学李秋平老师)

师:与众不同之人必有与众不同之心,有与众不同之心必有与众不同之眼,有与众不同之眼必有与众不同之景。在张岱眼中西湖景有何特点?

生: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师:雾淞四字写出了什么特点?

生:迷朦

师:上下一白什么意思?生:全白

师:什么全白了?天、地、云、水,全白了,

师:这写出了什么特点?   生:天地苍茫,水天相接,显得非常辽阔。

师:文中还写了什么景?

生: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介,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师:作者写了哪些东西

生:长堤、湖心亭、小舟、人。

师:平常我们都用哪些数量词来形容这些东西?

生:一条、一座、一叶、两三人

师:作者用了哪些数量词,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生:突出渺小之感。

师:作者在上文写出了境界开阔,这里又突显了渺小之感,目的是什么?

生:形成对比,来突出生命的在苍茫的宇宙里生命很渺小,人生很短暂。

师:人生短暂,生命渺小,读到这里,让我不禁想起了苏东坡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人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作者的情感在这里显露出了一种无奈与悲凉,这从“而已”两字中就可看出。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执教者正是运用了紧逼问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由表及里地进行思考,由粗放到精细地进行剖析。教师的问在这里既是指引学生思考方向的灯塔,也是督促学生不断深入探究的无形鞭子,有指引也有驱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这里进行的是一场以教师为首席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既能渐次说出文章的内涵之美,又能品悟出作者在写作上的思维之美及遣词造句的语言美。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有老师的预设,但更多的是课堂上的随机生成。老师通过这些随机生成的问题,让学生的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充分投入到了课堂之中,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心向,使学生有一种登山赏景式的体验,在接受智慧的挑战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体会到思考的激情与乐趣,增强成功解决问题的自我效能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