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郦波讲解丨陶渊明《饮酒之五》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饮酒之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词句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白话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作品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当然是很美的。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读者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不胜枚举。这都是表现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0)

相关推荐

  •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2019-05-13可可诗词网-学生古诗文鉴赏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全诗阅读答案|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 ...

  • “此中有真意”——《饮酒》的真意是什么,让文人崇拜了上千年?

    生逢乱世 陶渊明是晋宋人,这个晋指东晋,宋是刘宋.他正好经历了王朝倾覆到南北朝对立更替的时代,在乱世中隐居,因为自身的放弃,让他的隐居变得更有代表意义. 世人讲"舍得",舍得,舍得 ...

  • 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其五陶渊明[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完善译文及注释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 ...

  • 18.郦波讲解丨于谦《 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 ...

  • 17.郦波讲解丨汉乐府《 长歌行》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 ...

  • 16.郦波讲解丨朱熹《观书有感二首》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观书有感二首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 15.郦波讲解丨杜牧《清明》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  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 ...

  • 14.郦波讲解丨卢仝《七碗茶歌》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七碗茶歌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 ...

  • 13.郦波讲解丨苏轼《望江南》

    望江南·超然台作 [北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词句注释] ⑴望江南:又名&quo ...

  • 12.郦波讲解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词句注释 ⑴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

  • 11.郦波讲解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 ...

  • 10.郦波讲解丨刘禹锡《秋词》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