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仅6.5,这届B站跨年晚会真的不行了吗?

全现在,全球青年精品资讯平台。

作者 | 赵思强

B站对主流话语权的争夺,也是Z世代年轻人对主流话语权的争夺。

“怎么这么多日语歌?”

“日语歌太少了!”

2020的最后一天,无数人守在屏幕前,观看“2020最美的夜”bilibili跨年晚会。在一个又一个好评如潮的节目中,弹幕里也小范围地出现了以上争执。

晚会进行到后半段,一个节目是由B站UP主表演的歌曲串烧,选择的曲目都是日本知名动画公司“京都动画”作品中的主题曲,《鳥の詩》《God bless》《优しさの理由》《Sincerely》四首歌横跨了京都动画的15年,对不少二次元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青春回忆。

尤其去年京都动画遭遇大火,整个公司受到重创,更让所有京都动画的粉丝为之担忧,这次B站会选择这么一组曲目,明显也是为了表示对京都动画的支持。

但很明显,观看这场跨年晚会的观众中,有不少人完全不了解这些故事。这在五年前的B站或许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但在今天,一切都合理了,圈层文化之间的碰撞,已经是B站现在的主旋律。

去年的12月31日,B站首次推出”最美的夜“跨年晚会,在多家卫视打架的情况下,作为唯一一家网络视频平台推出的跨年晚会,”最美的夜“播出当晚其实并没有获得太多主流市场的关注。

但之后的几天,靠着中国现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锦龙和交响乐团的一唱一和、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哈利·波特主题曲、《亮剑》中的358团楚团长高唱《中国军魂》等从未在跨年晚会上出现的节目形式,“最美的夜”迅速出圈,甚至被人民日报评为“最懂年轻人”的晚会。

这也确实是B站想要实现的效果。整场晚会虽然内容上看似杂乱,背后其实有一条隐藏的逻辑,那就是这些节目都与B站上过去一年的内容以及文化有所对应和关联。通过这场晚会,B站希望了解,他们的用户的文化构成,是否如他们想象的那样多元。无论是普世爱好,还是小众需求,都能在一场晚会里得到满足和共鸣。

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B站靠一场晚会就向外界宣告,哔哩哔哩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二次元、鬼畜等亚文化,而是一个包含了7000余个文化圈层的大型年轻潮流社区。

这自然导致今年用户对这台晚会的期待值变得更高。从最终结果来看,今年的晚会确实也没有达到去年的效果,豆瓣评分甚至从去年的9.3掉到了6.5,但这届的节目真的不行吗?

其实从第二届的节目中,能明显感觉到,B站找到了三个专属于自己的“收视密码”,形成了和其他卫视跨年不同的感官体验。

第一个密码是“怀旧”,由于B站独特的社区属性,平台的用户实际拥有非常多的“集体回忆”,可能是某些歌曲,可能是某些作品。这些内容在其他平台的跨年晚会中,并没有得到重视,但在B站,这些回忆被重新唤醒,怀念往往是能带来剧烈情感波动。观众们会把对这些回忆的情感,投射到节目本身,自然就对节目赞赏有加。

所以在B站的晚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星并不是来表演自己的歌曲,而是以某种“工具人”的形态来到这个舞台。比如张碧晨演唱的是《指环王》的主题曲,黄雅莉和青鸟飞鱼的出场,更重要的是为了唤起观众对《仙剑奇侠传》的记忆。类似逻辑的节目贯穿在整场晚会之中:“超威蓝猫”葛平的出场、TVB分会场的影视金曲联唱、崔健铿锵有力的《假行僧》等,总之就是变着法子想让观众在弹幕上打一句今年的年度弹幕:“爷青回”

第二个密码是“整活”。B站是一个造梗的地方,会玩梗的人,就会在B站受到追捧和尊敬。如果不是靠着一首《大碗宽面》,也不会收到那么多句“凡哥,对不起。”

所以当官方动用大量的资金、资源,用最正式、最隆重的方式“玩梗”,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过往不被重视的“亚文化”,以这样的形式被搬上了舞台。除了给人带来强烈的群体认同感,更多的是自己的喜好被尊重带来的感动,这份尊重正是这些年轻人在收看节目时最希望感受到的。

找到国际顶级的钢琴家朗朗,弹的却是漫威电影配乐;动用一整个管弦乐团,演奏的却是鬼畜常用素材歌曲以及猫和老鼠;让腾格尔和《说唱新时代》的选手们唱说唱,念广告;让韩红同时以说唱歌手和红歌歌手的身份在同一场晚会出现......这样的娱乐精神也很难在其他晚会上见到。

第三个密码是“传统”。和主流认知不同,B站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其实有着极大兴趣,对国家也有极强的自豪感。第一届晚会中,方锦龙和军星爱乐合唱团的节目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在这一届,彩虹合唱团演唱写给改革开放后初期创业者的歌、舞者黄潇改编西游记的经典曲目、还有京剧裘派嫡系第四代继承人裘继戎带来的戏曲混搭,都是在用更现代的方式解构中国的传统文化,唤起观众的民族自豪感,这在其他平台上也是相对少见的。

再加上B站特有的弹幕文化,又为整场晚会构建了一个极其热闹的“虚拟观众席”,拥有着不同爱好的观众像接力一样,在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前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使得弹幕从头至尾没有停下,仿佛合唱一般,敲打着每一个观众的内心。

透过这三个密码,其实可以看出,B站跨年晚会的制作逻辑,是具有一定突破性的,而且和第一年相比,这套逻辑今年实际贯彻地更好。但这种贯彻并不完全是好事,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

当B站过于追求满足某一特定群体的感官时,就会剥夺另一部分群体的体验,就像开头提到的场景一样,不同的观众对这场晚会有不同的期待,观众会更清楚地记住自己对晚会不满意的地方。尽可能追求多元的副作用就是圈层文化之间的冲突,这种平衡很难掌握。再加上今年广告植入相比去年多了很多,也对用户的观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此外,B站晚会的突破性在第一年会带给人巨大的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是话题性的,并不持续。只是单纯地提高了对第二届的期待,实际B站本身代表的文化仍然在主流文化圈中没能占据足够有力的位置,大众对B站的认知虽在扭转,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如此快速地看到成果。

从晚会开播截止到发稿,B站跨年晚会的相关词条并没有出现在微博热搜前位,更多的还是各大卫视的内容,不排除某一个节目在后期重新发酵,广泛传播的可能性,但这种传播,对B站的意义已经不如去年那么重要。

去年第一届晚会结束后,B站相关人员曾接受采访表示,跨年晚会是B站进入主流娱乐市场的一张投名状,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晚会,跟更多主流文化产生交集。

2020年,有大量的娱乐明星入驻B站,很多影视剧、歌曲的宣传也会把B站作为重要的阵地之一,这些都是B站朝着主流娱乐圈靠拢的尝试,它就像一个初入社会的孩子一样,试图摆脱掉过去“幼稚”的标签,获得更多的认可。

某种程度上,B站对主流话语权的争夺,也是Z世代年轻人对主流话语权的争夺。这可能不是靠一两场晚会就能完成的任务,但大家确实都在努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