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短评

大凡论文化的书,既不好写,也不好读,还不好讲。尤其要是讲传统文化,那基本开局就怒挖两个大坑:

第一,什么是传统,什么不是传统?在时间上,自三皇五帝以降的是不是传统?那唐宋元明清而来的是不是传统?在发展上,是一以贯之的还是与时俱进的?

第二,什么是文化,什么不是文化?在范围上,衣食住行是不是文化?诗书礼乐是不是文化?在认识和立场上,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怎么扬弃?

而且在源流上,讲传统文化必涉及到历史和各方面文献,无史不足以释源流,无文不足以证观点。不少讲传统文化的书可能只立论不解释,只管杀不管埋,言大而空一惊一乍;或者如盲人摸象,管中窥豹,东鳞西爪还需慢慢拼凑,所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传统文化不足为奇。尤其要是在酒桌上吹牛,动不动张口就来“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吧……”、“从传统文化上讲吧……”,经常杠得不可开交。

本书好歹是把这两个坑填上了,填得怎么样的不好说,起码按照作者的思路,他要讲的基本讲到了。龚鹏程认为:“传统文化,本来在我幼时的生活中,就是街坊邻里的揖让进退、闲话桑麻,是生活里具体存在着的体验……传统并不是'我’之外的一个东西”,“传统(其实也就是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生活)”,这是绪论中作者的看法。

他的构建思路,是以思想史为骨架,想把一些思想观念和具体的人文活动关联起来,来表现其在人文生活场域中的浮显,说实话,如果只是从黄帝开始到周公而止,那么讲得差强人意;如果要说和我们现在的生活联系起来,推而广之,那未免太不平易近人,甚至仅从文字上讲,诘屈聱牙;

而从立场上看,龚先生认为“现代社会有缺陷的居所,现代文明是要批判超越的。批判并超越之,其资源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这就涉及到对现代化的认识问题。说实话,读这本书,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它没有提供批判超越的路径。读它如果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点新认识、新思考,那就相当不错,尤其是源流上的问题。

因而一部分读者觉得本书涉猎甚广,旁征博引,史料广泛,论证有序,气势酣畅;另有一部分读者则认为本书有失偏颇,论据不足,行文生涩,故作深沉,酸腐卖文,崇古贬今。我刚看本书时,也是被很多文献惊得“畏慑,拳足而寝”;二看,“且待小僧伸伸脚”;三看,参考一些其他资料,觉得不少看法相当有见地,作者功底深厚,组织架构颇有想法,在序论中的“体例”一节,把本书的纵横讲得很透彻了。至于文献中的大量生僻字或异体字,用工具书可以解决,不影响考察观点。

龚先生引用了比较驳杂的资料文献,但其核心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易”(《周易》),一种是“礼”(《周礼》《仪礼》《礼记》)。前者代表着一种取譬(或者取象)式的联类性思考和对世界的认识模式,在体气、饮食、男女、用思、抒情等章节中出现了大量的卦象卦辞,推引诸类,用以说明思维的方式;后者则是阐释制礼做乐的意义在于推动着一种社会文化运动,让国家成为一个文化实体,“礼”是跟整个政治社会体制结合。

所谓“使礼系统化、社会化而成为规范,又调整统治阶级内部个人与他人、宗族、群体之关系,由此使得周人的交往关系'文’化,进而使得整个社会生活高度仪式化”。上至天人,下至封建,内至用思抒情,外至道术忧患,建立在血缘宗法制上的周朝的封建体系(这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概念构建),实际上即是一个礼的体系。这是书中一以贯之的思路,从这个角度讲,“礼”在本书中的重要性,就相当于“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之于王晓朝《宗教学基础十五讲》的重要性,没有这个概念,整书的观点就不能成立。

所以本书就和程裕祯《中华文化要略》那种写法很不一样,后者更接近于常识,更易为人接受,但阅读本书最好要参阅各方面的资料,比如先秦史、中哲史、西哲史、古代文化常识、法律、政治等书籍,比如像哲学层面上,中国人与西方人对神、对天命认识的区别;中西政治组织架构、教育形式方式、吏制、法律、史学传统的不同等等,孤立来看,终为不美。而且可能因为教育背景不一样,像我就不太理解龚先生是怎么认为一贯道、儒宗神教、天帝教、天德教在“推展儒学上皆卓具绩效”、“以弘扬中华圣道为其宗旨”的。至于其他东西,只能常看常新常扬弃了。

不过,我个人很认同龚先生说的一段话:“是故时至今日,老实说,中国在感情上诚然仍是中国人的家园,但在理解上,甚或精神旨趣上,当代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其心灵的故乡,更有可能不在中国而在欧洲、在美国,除了技术器用层次、制度层次之外,在精神、信仰、知识层面,也早已离开了中国。

(0)

相关推荐

  • 龚鹏程:中国首部动画版吟诵

    龚鹏程:中国首部动画版吟诵 <春江啊,花月夜> 龚鹏程 龚鹏程,1956年生于台北,祖籍江西吉安,是当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 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等,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擅诗文,勤著述,知 ...

  • 彭林:儒家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

    导言: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自从周公制礼作乐之后,礼便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模式.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儒家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礼的现代价值与意 ...

  •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赵一兵 王晓惠 殷向飞 确定不再发布? 取消确定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扉页 前言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特点及演进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中华文明的基本特点及形成原因 三.中华 ...

  •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

    前 言 目录 第一讲 文化与中国文化 第一节 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一."文化"界说 二.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特点 一.历史悠久,世代沿袭,从未中断 二.对外来文化有极强的包 ...

  • 读书: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讲》短评

    不管是在文学还是影视作品里,我们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道教的知识,不管是派别(比如<神雕侠侣>里的"全真教"),还是神系(像某些网络小说里动不动就充当大反派的元始天尊), ...

  • 不可不知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十二时辰![V...

    [V5]在生活中,时间的记录单位其实就是通过"时分秒"来记录的,但是我国古代的事件记录方法其实是非常的具有中国特色,那就是十二地支,你知道十二地支所对应的时辰吗? [V5]古代将一 ...

  • 今是昨非——《用数学思维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读书笔记

    2011届学生,现南京师大研究生方同学,在得知我要学习<易经>,并求教于方家之后,给我推荐了南京大学罗亮生,非常感谢方同学这位学友.罗亮生,南京大学教授,数学家,哲学思想家,擅长文理融汇, ...

  • 重读数学犹未晚——《用数学思维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读书笔记2

    重读数学犹未晚--<用数学思维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读书笔记2 "知识分子"是有"独立之精神之思想"的人,是有知又有识的人.(罗亮生<用数学思维观 ...

  • 香港十八区:每个地名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秦汉以来先后属番禺县.宝安县.东莞县.新安县管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强占香港岛,后经<南京条约>(1842年).<北京条约>(1860年). ...

  • 中国传统文化:“十二时辰”的养生之道(下篇),看道家如何养生

    近期的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报时官,可算是火了一把,别人在为了生活忙忙碌碌,他依旧淡定的报时."巳正,大荒落--"."戌,万物灭尽--". ...

  • 中国传统文化的十大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传统文化十句最具智慧的妙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十大智慧,希望能够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