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好的公司是非常稀缺的!吗?

这个话题真的很有趣!~
最近很多人看了我上篇文章之后,又听了喜马的音频,就来微信跟我讨论。
合理的价格买优秀的公司,对吗?
(https://xueqiu.com/3366431401/159436148)
然后,我看了一下讨论的观点,其中,有一个观点特别有趣。
A股好的标的,是非常稀缺的,如果错过的话,可能投资收益就会不漂亮了。
我起初看到这样的留言,就会直接语音回答,但是,未曾想到,这样的留言竟然非常多,最后,我都吓一跳。我感觉,这里面可能有非常大的误解。
我的浅见如下:
这件事有趣在哪里呢?
有趣在,有些理念,似乎已经根植于投资者的内心了。然后,很多初学者并不懂里面的逻辑,但是,看到大家都这么说,然后,就顺口说了出来。
然而,一句话说久了,你就自己信了,说得越久,信得越深,最后,非得有某些事情某些人,才能改变掉。
我说一个我自己的实践经验。
刚刚进股市的时候,我几乎全部看的外国投资者的书籍,很多都是经典的书籍,也就是几十年前的书籍。然后,当时,就有了一个心魔。
具体是什么呢?
就是,我一直认为,年化收益12%-15%,然后,持续十多年,就应该算非常可以的收益率了。
因为,你看啊,市盈率大师约翰内夫,管理温莎基金24年,大概收益为14.3%左右,这可是在九十年代110亿美金的规模啊,什么概念啊?
巴菲特,戴维斯家族,20%左右的年化收益,就已然登顶全世界最厉害的投资大师之一了。
彼得林奇29%的年化收益,持续13年,就已经是奇迹了。
格雷厄姆,施洛斯也是17%-20%左右。
欧文.卡恩,10%多一点。
……
反正我看了之后,认为,这些大师,多年的收益率都是15%-20%为主流。再加上,中国A股也很多是沿用的这一整套逻辑,所以,导致我最初几年,认为,以我这样的资质,应该就是10%-15%左右的收益率才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去想更高的收益率了。
因为,不现实,世界最牛的投资大师,也就是20%左右,我何德何能呢?
 
那么,这种思想反反复复的在头脑中载浮载沉之后,自己就深信不疑,然后,导致我所有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全部是围绕着这个收益率打转转的,思路就此被框在一个固定的区间了。
直到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才慢慢得知,这其实是很不正确,很浅薄的思路。
原因如下:
1,中美的通胀水平截然不同,尤其是十几年前与几十年前的通胀,更是差别巨大!
换句话说,就是,15%的年化收益,在美国,就可以很棒,但是,在中国,可能过得不大好。
因为,通胀侵蚀掉了很大一部分。
所以,我们可以看格雷厄姆当年20%左右的收益率就能够封神了,原因是,40年代的美国,还是金本位,通胀具体数据不一而足,但是,多集中在1%左右。
所以,在当年美国低通胀的前提下,赚15%的年化收益和当今中国实际通胀下,赚15%的年化收益,可完完全全不是一回事哟!~
 
可是,当年我自己信了——价值投资大师就是20%左右的年化收益,我最多只能做个10%-15%左右的收益率,之后,我就内心比较抗拒有其他的可能性。
但是,随着投资的深入,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在中国,10%-15%的年化收益是可以的,和美国过去几十年低通胀的10%-15%的收益率,不是一回事。
2,无法解释身边很多人实实在在的获取了长年远超15%的收益率,而且,没有杠杆。活生生就看到了,这个时候,对我内心是有所触动的。你无法捂住自己的眼睛,说:我看不到我看不到。
所以,在一次请教一位投资前辈之后,他很深刻的鼓励我,说,按照你这样的学习强度,你不应该给自己限定一个牢笼,15%左右的年化收益不应该是你追寻的目标,在A股,你应该尝试着去看看更高的收益率。
在那一刻,就那么几天时间,我就彻底把这件事情想清楚了。回头一看,其实,是各种纷繁芜杂的信息把我给框死在一个区间了。
后来,我所有的投资策略与学习方向,就发生了变化。
当你想追寻10%的年化收益,和你想追寻20%的年化收益,从一开始的学习方向,学习强度,学习策略,就是截然不同的。
于是,我后来得出结论,如下:
很多我们看上去,投资领域,习以为常的——定律,有时候,因为自己学习不深,导致——误读了。最终,结果判若云泥。
今天就重点讲一下这个话题——在中国,A股好的公司,是非常稀缺的!
我个人先给出我的浅见,我认为这句话是需要拆解阅读的,这样直接表述,是不对的。
接下来,请允许我用谦和屋常用的,非常啰嗦的,非常分散的语言,来详细阐述,嘿嘿嘿!~
我上篇文章表达了一个主题——尽量不要用合理的价格买优秀的公司,要用低估的价格买优秀的公司!我用了很多我的实践经验来佐证与表达。
可是,您猜怎么着?
各种留言,其中反对最多的一种是什么呢?
是——好的公司,怎么可能用低估的价格买得到呢?谦和屋,来来来,你来,你来告诉我,怎么可能。
 
他连信都不信这件事!
X人诛心啊!
 
我都不知道从何开始,很多人压根就不相信——优秀的公司能用低估的价格买到!
说一个我自己的实践经验,当年我做房地产的时候,我的前辈,在教导我的时候,从来都是教我们一件事——找到一个好的房子,用低于市场平均价的价格,买下它,然后,你就可以赚钱了!
入社会的老大哥,带我的时候,从来都是教导我,遇到低于市场价格的时候,去买好的资产。
然后,到了资本市场,几乎看得到的媒体信息,都在说——好东西不会便宜的,要用合理的价格买好东西!
 
可是,一旦去掉了“低估”的安全线,“合理”二字,可就由不得你来定义了!~
我是从格雷厄姆风格开始入门的,在我看来,如果说低估,格雷厄姆是需要账上现金高于市值,这是他的低估。
那么,巴菲特的合理的价格,也是在美国那种较低通胀下,十多倍,二十多倍估值的企业,且,他的本金,很多还是零成本,甚至负成本。
怎么着?在中国,“合理”二字对应的是50倍,80倍,100倍市盈率了么?
 
但是,一旦去掉“低估”二字,就像去掉了悟空头上的紧箍咒,接下来的“合理”,总有办法让你认同他的合理。
人们现在根本不相信——好公司能有低估的价格买进!~
诛心了没?
好了,接下来就是这句经典的话,——在中国,A股好的公司,是非常稀缺的!
这可都是一环套一环的啊!
等你接受了,“合理”的价格买优秀的公司,然后,告诉你,优秀的公司是极其稀缺的,然后,这么稀缺的公司,我的合理价格,就要稍稍上浮一点,有毛病没?
他没毛病啊!~
国五最近要变国六了,雷克萨斯LX570,兰德酷路泽还能涨价。
量产车,马上要不符合国六新标准了,竟然还可以涨价?
为啥?
变动一下看问题的角度呗,因为,这有可能是大排量自然吸气的绝唱了,以后可能就没有了,稀缺了,车子也是好车子。
涨!~
嘿,您猜怎么着,还真有人加价买!~不差钱!~
中国A股的优秀公司,就是稀缺的!你不买吗?
下一位!~
只要舆论环境配合到位,话语音量足够大,就没问题的!~
好,请允许我来说说我的浅见:
第一层思考:我们是投资股票还是买下公司,还是加入其公司?
 
这层思考下,结论就是截然不同的,很显然,大部分投资者,看到谦和屋这篇文章的投资者,都是买其公司的股票,对不?
加入其公司,可能要做很多年,且你的履历是和其绑定的,找一家好公司,没毛病,您说您从腾讯出来的,当然履历漂亮过其他小公司的咯!~
买下公司,像巴菲特那样,也没毛病,因为,你可能会拥有很久很久!~
但是,各位,你们一般持股多少年?
 
我实话实说,我自己持有最久的股票,也就6年,我职业投资至今也就6年,刚卖完几个月,这已经是我持有最久的股票了。
 
很多股票都是持有1-2年,3-4年的。
 
那么,我自己是没有打算持有一只股票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我可能未来再买入,但是,一直拿着几十年那种的投资方式,不适合我哈!~
这里有句经典的话,可在等着你啊!~
……不打算持有十年的股票,不要持有十分钟。
经典不?
 
嘿嘿嘿,这也是我三番五次在喜马的节目里面强调的,初学者不要从巴菲特,查理芒格的投资方式入手的原因。
因为,他们二老的思维,是高度浓缩过的,往往还需要结合当时他们的年龄,资产规模,文章语境综合阅读才可以看懂的,但是,现在我们多数看到的是拆分过的,断章取义过的,那会很麻烦的。
各位初学者一定要看一本书——杨天南老师翻译的《巴菲特的第一桶金》,看看巴菲特在从零开始做到1个亿美金的时候,他的买入标准,持股时间,卖出标准,是不是都是以持股十年来操作的。
所以,我经常说,不同的资金量,就会有不同的考量,对预期收益也会完全不同,你用人家几百亿身家时的资产配置,投资风格,去套用在自己只有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级别的身家上,您说合适不合适?(我曾经老文章花了几万字详细的阐述了从600万——7000万的资产配置情况,有兴趣的好朋友们可以找来看看哈!~全然不同的。)
我自己想得很明白。
一个人到了几十亿身家的时候,其接触的人,接触的信息,包括其判断世界,判断行业,判断企业的眼光,是可以支撑其看到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的,并且,他的资源可以支持其做到位,甚至主动影响行业,影响企业。
 
但是,我目前是看不到的。
我只敢麻着胆子说,我大概毛估估预测一下,公司,行业未来三年左右的发展,业绩水平,行业地位,所以,我的投资,一定是3年,最多5年作为我考量的标准。
然后,时间一到,还得重新再评估,再思考的。
我们假设,假设啊,我的逻辑是对的。各位也是差不多,看个3-5年还可以,要看10年以上,是非常有难度,非常不准确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
在3-5年时间段,也就是我们预期持股的时间段。
A股的好公司,到底是不是稀缺的呢?
这一点不知道我表达清楚了没有?大家能看懂不?我啰嗦一下哈!~
就是,假设,假设啊,你我都认为,别整大的,啥十年,二十年的啊?我看不到那么远,我得承认,我的信息,我的判断力,我的眼光,是看不到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未来十年,几十年的发展的。我先得承认这件事啊!~
我最多只能看个三五年的。(如果更少的话,那么,可能就要再做功课深一点了。)
在此前提下,我们来规划我们的投资体系。(注意,是初学者啊,资深投资者,业内人士不在此列啊,如果你有把握,你就不在此列啊。)
那么,意味着,我持股时间是以3-5年为一个节点的。到了节点了,得重新做评估的。
好了,在此时间基础上,我们看,A股的好公司,是不是稀缺的。
这个怎么来验证呢?
我认为,可以用两条路来验证。
回溯过去5年的A股市场,以两个标准来回测。
第一个标准,就是按照股价年化收益20%以上为标准。
表达的意思就是,过去5年,股价年化收益超过20%的标的,到底有多少个。算一下总数。
第二个标准,就是按照公司净利润增幅年化20%以上为标准。
 
表达的意思就是,过去5年,公司的净利润增速超过20%了,但是,有可能股价并没有同步上涨。但是,公司本身的业绩在提升。
然后,用杜邦分析把杠杆率算进去。自己抓一个较低风险的值。
这里表达的意思是,那种靠着猛融资搏一把的,我们小心一点看,把着点,保守点。
然后,以下数据,是用choice软件计算,我不太会用,可能有错误,大概思路是这么个思路,各位好朋友们可以自行核算,或者用万得等软件重新计算。(选择时间也可以根据您自己的情况重新算,比如7年,10年之类的。)
1,我把2014年设为起点,2019年设为终点,即一整个5年期。
先计算,5年下来,净利润年化超过20%的股票,即,1块钱变成2.5块钱。
我都吓一跳,猜猜有多少支?
有1243只,我觉得肯定有问题,这不合符科学啊!~
然后细看,原来,其中有很多一开始是亏损或者非常微利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可能作为股票的投资者,大多数也不太会涉及。因为,一家公司亏损或者非常非常微利,这种情况下,还是有点怕怕的。
那么,我再把2014年年报开始,净利润定为1个亿以上,不能是亏损的,或者,赚个几千万那种的,咋都要净利润过亿吧。
这个时候,5年净利润以20%的速度增长的股票,减少到了353只。
 
再然后,把2014年的净利润提升到5亿以上,这个时候,就可以好好看看了吧!~净利润能到5亿的公司,那也不是小公司了不是?
这个时候,5年净利润以20%的速度增长的股票,减少到了79只。
记住这个数字啊,就是按照过去5年,净利润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的公司,而且,还不能是那种扭亏为盈的公司,且至少要1个亿以上利润的公司,在三四千只股票中,大概10%左右,如果,利润起点要到5亿以上,则只有79只了。(当然,这里面肯定不是稳定的每年增长20%,有时候快,有时候慢,有时候或者还会亏损,就这么个逻辑啊。)
2,我把2015年09月30日设为起点,2020年09月30日设为终点。
来计算,这5年,股价,纯纯的股价涨幅啊,超过年化20%的股票,有多少支?
有446只,很显然,我又觉得不科学哈!~
于是,我再细看,发现,很多新股,是按照新股上市价格来计算的,明显,这是打新的收益,是要排除的。
一般新股上市前一两周,都是涨停这样的,会严重影响年化收益。会失真的。
这里面,有不同的筛选数据的方法。
其一是,直接排除掉一定的股票,比如,上市365天以内的,全部不算,接近有100只股票要排除,还剩350只左右。
上市没到两年的,即730天以内的,全部不算,那还有300来只股票。
即,过去5年,股价涨幅年化超过20%的股票,还是有整个A股的8%-10%左右。
 
另一个是,每只股票细看k线图,因为,新股开板之后,一般跌一点,会稳定在一个区间,然后,以这个区间为起点,再计算年化收益超过20%的股票,这样会多出很多。
因为,有些股票,你别看着新股开板了,跌了一点了,可是,后面涨幅还是很大,还是超过了年化收益20%以上了。
这两个逻辑不知道我表达清楚了没有,别看着一点点文字,我可是算得发黑眼圈哈!~太不会用软件了。
说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数据。
过去5年,股价来算,涨幅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康泰生物(涨了80多倍,不算新股涨停板也在10多倍),兆易创新,艾迪精密,兴齐眼药,三棵树,胜邦股份(这些都是25-30倍左右。不算新股涨停板,就只有4-6倍了)。这都是上市好几年的股票了。不是那种上市才几十天的股票。
是不是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啊?
如果不是搞这篇文章的研究,这几只股票,除了三棵树,其他的,我都几乎没有听过。
山西汾酒排在第31名,涨了差不多13倍。
贵州茅台排在72名,涨了差不多8.5倍。
五粮液排在73名,涨了差不多8.5倍。
片仔癀排在第110名,涨了差不多接近7倍。
泸州老窖排在114名,涨了差不多7倍。
爱尔眼科排在127名,涨了差不多6倍出头。
东方雨虹排在206名,涨了差不多4.4倍。
恒瑞医药排在223名,涨了差不多4倍出头。
好了,综上所述,我的逻辑推演如下:
假设我们没办法看到10年以上的时间,那么,我们以看到5年为限来指导我们的投资体系。
则,我们回推,过去5年,以公司的基本面来说,年化收益超过20%的公司,大概有多少家?
答案是:2014年起点为1亿利润的,有353只,起点为5亿利润的,有79只。
继续推演,过去5年,以股价来计算,年化收益超过20%以上的公司,大概有多少家?
答案是:保守一点计算,应该在300来只。
以上为我的答案。
那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在中国,A股好的公司,是非常稀缺的!
这句话,我们怎么来理解?
作为想找一家公司进去工作的,的确,别说中国,全世界,好公司都是稀缺的。而且,您工作的时候,需要和同事,领导,行业上下游打很长时间的交道。
作为想收购一家公司,超级长期持有的,一定是稀缺的,因为,你可能需要拥有很多年,和公司的成员打很多年的交道。和该行业的从业者打很多年的交道。
作为资金量特别大的投资者,或者机构,的确是稀缺的,因为,你很可能有卖出的需求,而较大的资金量,可能很多小公司就没有流动性。不好卖,或者要打折卖。
那么,作为个人投资者,或者资金量不大,没有大到要考虑流动性的投资者,我们再想想看,A股的好公司,还是不是稀缺的呢?
好了,说到这里,一定有人要说了!~
谦和屋,你看看,你睁开你的小眼睛看看!~
10%不到的数量,你还敢说不稀缺?
或许,我们对稀缺有不同的定义吧……
我是这么考量的!~
我自己回看我过去6年的投资经历,我发现,大概由几只股票贡献了我绝大部分的收益。且收益率远超我期望的15%的年化收益。
A股就是东方雨虹,格力电器,伟星新材,生物股份,浦发银行,北新建材,洋河股份。而其中,东方雨虹的收益是其他6只股票加起来的总和。
港股就是恒大地产。占港股收益的超过90%以上了。
我不知道我的方式是否合理。
但是,结果的确就是这么个结果。
过去6年,我大概就是这不到10只股票,贡献了我绝大部分的收益。
而面对A股超过300只以上的,无论是按公司业绩算,还是按公司股价算,年化都超过20%以上的股票。如果保守计算,也是79只股票中间去找寻那七八只。
我仅仅需要找到几只股票,便满足我的预期收益。
好了,说回稀缺,如果不搞清楚稀缺,我们的这场分享,便会比较没有着力点。
各位看啊,众所周知,说到稀缺,茅台一定是要位列其中的。
那么,飞天茅台一年产量是多少呢?2019年大概基酒是5万吨吧,一亿多瓶。
1亿瓶茅台酒?稀缺吗?
1亿瓶耶!~
稀缺,当然稀缺,你看,市场上有多少抢多少。
为什么?需求量远远超过1亿瓶。
喝不喝的,中产阶级,平均每人每年买一瓶,都不过分吧?算算多少瓶的需求量?
那么大的需求量,对应1亿瓶的产量,就是稀缺的。
而单看1亿瓶的量,你是感觉不出来稀缺的哈!~
所以,核心在于,“稀缺”二字——一定是一个相对数据。是有两个数据作对比的,才能判断,到底稀缺不稀缺!~
好了,我们说回来!~
这个问题——在中国,A股好的公司,是非常稀缺的!
我们要拆开来分析!~不能人云亦云啊!~
如果按照超长时间,比如,你持股需要达到10年以上,甚至几十年,那么,供您选择的股票,必定是稀缺的!因为,整个A股,几十年下来,年化增长20%以上的股票,必定是极其稀缺的。
那么,如果您就是这种需求的话,比如,您准备出国,或者去荒岛,或者醉心于某个事业,爱好等等的吧,感觉自己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不太会去关注股市,那么,您就会面临这个稀缺性的难题。怎么解决,那就是见仁见智了。
但是,如果您不需要持股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是以3-5年为阶段,去考虑自己的持股的话,那么,整个A股在过去5年的时间,显示,单论股价来说,有三四百家能达到您的要求,论公司业绩来说,较为严格的来算,也有80家左右能达到要求。
而我自己的体会是,只需要抓住3-5只股票,多一点的话,就是十来只股票,就能让自己的投资收益超过我的预期收益——15%的年化收益。
而以这个为基础量的话,不管是面对80来只的标准,还是三四百只的标准。
我都认为,A股的好公司。
并!不!稀!缺!
然而,为什么我们在投资的时候,还是感觉,好的股票,就是很稀缺呢?
我也说一下我的实践体会。
主要是,覆盖的公司其实是不够的。
一个是我的投研能力跟不上,一个是我自打一开始,就觉得好的公司,就是稀缺的,从而就盯着那仅有的一些股票,还是没有打开自己的世界。没有包容更多进去啊!~
我觉得,我还得更加努力一点哈!~嘿嘿嘿~
这里我补充一下,我观察到很多初学投资的朋友们,很容易遇到一些常见的坑,我在我的喜马节目中,非常详细的说过这些坑,主要有哪些呢?
1,很多自媒体,包括我也是属于其中一员哈,所以我提倡各位好朋友们独立思考,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哈!~
这些自媒体会将巴菲特和其他投资大师的文章断章取义,可能自己都没太明白,就用来引用了哈!~导致看的人,极其容易掉坑里,尤其是没有经验的朋友们。这个要注意哈!~
比如我之前文章讲的——合理的价格还是低估的价格买优秀的公司,巴菲特当年说的时候,可是有独特的语境的哈!~
包括这次讲的——好公司是极其稀缺的。很多初学者听了以后,急得不得了,赶紧买,再不买就买不到了。从而导致掉坑了。
2,一些大佬的书,不建议初学者看。
比如,达里奥的书——《原则》,我个人看了之后,就觉得,挺不适合初学者去学习的。还有一些最近几年,股权投资界的大佬的书,也不太适合股票投资的新朋友们,因为,看了之后,除了一头雾水,你也不知道该如何实践。
他们讲的很多内容,都是需要等你到资产达到XX亿,甚至XXX亿之后,要考量的事情,要做的决策,你才XXX万,XXXX万,想这些东西,除了把自己搞晕,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可以现在吸收的东西。
XXX万和XXX亿的烦恼是不同的,着力点也是不同的。
像我做实业的时候,起初三五个人的时候,最重视的就是业务了。啥都别说,先把业务整起来再说。
但是,你看看很多商界的领头人,都是说——文化,架构,传承等等。
他们说的当然没错,但是,你一小公司,一开始这么做,你觉得到底好不好?
3,初学者别一开始就看巴菲特,芒格的书,建议从格雷厄姆开始,我是前面两年都只看格雷厄姆的资料,巴菲特和其他同类型的,都是刻意避开的。
原因是,巴菲特,芒格的内容,是高度浓缩过的智慧,没有基础,看不懂的。
举个例子,我曾经向身边很多人说过——我们只要富一次就够了。
大部分人认为,为啥?多富几次,难道不是更好么?
然后,我说,你品,你细品……
哦!~
伴随拍大腿,跺脚——原来巴菲特是这个意思啊!~
巴菲特,芒格有很多这样的内容,初学者稍不留意,就容易错过,这还算好的,比较麻烦的是,稍不留意,就会误解,从而掉坑里。
比如,巴菲特说的——用合理的价格买优秀的公司。他可没说——别用低估的价格买优秀的公司,也没有说——优秀的公司怎么可能用低估的价格买进呢?
巴菲特怎么可能这么啰嗦的表达呢?
在他XXX亿的身家要考虑的事情,就是,这个世界上,能满足你资金量的投资机会,只有那么多,你怎么选?是买国债,还是用合理的价格买优秀的公司,别想了,这么大的钱,是无法找低估的优秀公司的。
然而,初学者是不能搞清楚这里面的区别的。
从而一开始就被教育——要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
接着,再被教育——什么叫做合理?来来来,我来重新给你定义一下!~
这么个情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