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金:在茅台镇喝了场大酒
茅台酒及其茅台镇,对像我这样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年轻的时候仅仅是个美丽的传说。直到中老年以后,才有了私人聚餐时偶尔品尝茅台酒的机会,但对生养她的茅台镇,却一直未曾涉足,感觉上依然是一帘幽梦。今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一位退休的老朋友结伴去遵义旅游,第一站便去了茅台镇,这才见识了中国第一酒镇的庐山真面目,领略了酱香文化的神奇和玄妙。
北方的初春,乍暖还寒。我们一行从郑州登机,直飞茅台机场。下得机来,还没顾得上感受云贵高原的温差,第一眼便看到了矗立山顶的巨型茅台酒瓶,粉底彩绘,硕大炫目,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巨瓶不远处的山脚下,与其遥相呼应的,是一对金黄色的飞天造像。两个楚楚动人的仙女,腾空而飞,振衣而舞,就像刚从酒瓶上飘下来一样,给人亦真亦幻的动感。热情好客的茅台人,就是用这种实物广告的独特方式,巧妙而又大方地递上了自己的名片。
接机的小伙子告诉我们,像这样的瓶雕,在紧靠茅台镇国酒门的山峰上还有一尊,高度和体积都超过这一个,被誉为“天下第一瓶”,曾经列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敢于把机场建在山顶上的茅台人,也勇敢地把他们心目中的缪斯女神托举到了山顶上。从此,放大版的茅台酒瓶,就成了这个酱酒圣地的形象标识和地理标志。这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就领略到了酒乡人的精明和淳厚,就感触到了酱酒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茅台机场距离茅台镇30多公里,我们乘车顺着山路迤逦而行。沿途群山连绵,峰峦叠嶂,一抹抹翠绿不时跃入眼帘,让刚从北方走出来的我们,顿感春意盎然,气象一新。司机是地道的本地人,看我们初来乍到,开口便聊起了茅台地名的由来。原来远古先民选择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定居,是看中了这方水土的灵秀。敬畏天地的先祖祭祀神灵时,经常用茅草铺垫一个高出地平的祭台,茅草台之名便由此而来,后来简称为茅台。司机是个茅台通,说罢前世,正要说今生,“酒”字刚一吐口,一股淡淡的幽香便从打开的车窗口溢了进来。随着车的行进,馥郁的香味越来越浓,似乎满山遍野的空气都被熏染了,拧着劲儿直往鼻孔里钻,撩拨得口腔神经都有点兴奋。不用问我们也知道,这就是从几公里以外的茅台镇飘来的酒香。
驶过巍峨雄伟的“国酒门”牌坊,便到了心驰神往的茅台镇。我们索性下车步行,一睹酒镇丰采。举目远望,群山环峙,云雾缭绕,有几片白色云朵,像极了茅台酒瓶上的飞天仙女,在山峰上空自由自在地飘荡。再看近前,一街两旁全是雕花门窗的仿古建筑,红木青瓦,古色古香。如果不是脚下的柏油路,恍惚间还真以为走错了年代。这里虽没有大都市的喧嚣繁华,却独有一份浑然天成的精致祥和。
“中国酒镇”果然是酒的世界。放眼望去,满大街都是清一色的酒铺酒坊。营销白酒的招牌、商标随处可见,装满琼浆的缸坛瓶罐,成摞摆放,宣传酱酒的广告、标语,琳琅满目。我们忽然发现,这里的住宿场所不叫宾馆、招待所,一律叫酒店、酒家,如国门大酒店、杨柳湾酒家等,只有茅台驿站、醉康客栈例外,还是沾着酒气。镇上的马路、街道和河流命名,也大多与酒相关,酒都大道、醉美大道、中柔大道,还有白酒一条街、醉里水街、国酒门、美酒河等等,不一而足。就连公共场所的路灯、垃圾桶,造型也是统一定制,或樽或爵,形体多为古代酒器。在街头行走,最能腻人醉人的,还是挥之不去的酒香。如果说在来路上闻到的酒味,是弥漫在微风中的淡香,飘忽不定,那么,在镇上闻到的酒味,则是一种稠得化不开的浓香,似乎把整个镇子包裹得严严实实。那种直透心脾的冲击力,让你难以避让,无处躲藏。
茅台酒厂坐落在天酿景区,身边就是湍流不息的赤水河。当第一眼看到酒厂酱红色大门上“国酒茅台”四个浮雕大字的时候,当第一次看到酒厂大楼最高处“爱我茅台、为国争光”八个仿宋大字的时候,我瞬间就被感染了,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腾起一种庄严神圣的爱国情怀。当此时刻,过去那些关于茅台酒的美好记忆,反而沉降淡远了,浮荡在脑海表层的,恰恰是时常萦绕心头的一个问题。这就是,茅台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白酒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也就是说,茅台酒是如何酿造出来的?经过实地探寻,我大致解开了这个困扰多年的谜团。
茅台之所以成其为茅台,得益于天人合一的天作之合。正应了《易经》中的“天地人”之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茅台酒的所谓“天”,就是大自然馈赠的微生物群。茅台镇处于山水接连的峡谷地带,很像镶嵌在群山怀抱中的聚宝盆,承接天光雨露,吸纳日月精华,形成了冬暖夏热,风微雨少,无霜期长的小气候。正是这种天然而又稀有的气候条件,孕育出独特而又神秘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小精灵般的微生物,长期在这一方的水土空气中氤氲繁殖,与酱香型酒曲酒醅一见钟情,曲尽奇妙,早已缔结金玉良缘。茅台酒的所谓“地”,就是得天独厚的酿酒原料。水是神奇的赤水河的水,流经侏罗白垩系紫色砂页岩、砾岩形成的红壤层,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料是独特的紫色土生长的一品红糯高粱,质地温润细腻,是酱香制曲的上佳作料。茅台酒的所谓“人”,就是独具匠心的正宗酿造方法。茅台人长期奉守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九次蒸煮、八次堆积发酵、七次取酒的严谨工序,历经一年才能完成一轮酱曲的生产,而新酒还要经过三至五年的窖藏老熟,方可投入市场。
茅台镇就是一个修炼美酒的天然圣地,一个上天赐予的美酒作坊。阴阳交合而孕育的微生物群,刚柔兼济而催生的绝好原粮,仁义相融而创设的制作工艺,可谓天人合一,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天地人”的神奇作合,自然造化。于是才成就了国酒茅台的天时地利和传奇神韵,才修炼了国酒茅台的高贵典雅和一路芬芳,并由此引领了其他品牌酱香酒的凝聚升华和百花齐放。
茅台酒是茅台镇的原创,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复制。如果说茅台酒好美,那么,这种美是茅台人的本真,天生丽质,素颜本色。如果说茅台酒好香,那么,这种香是茅台人的专利,原汁原味,心血凝聚。如果说茅台酒好神,那么,这种神是茅台人的蝶变,天地化育,风水聚合。如果说茅台酒好幸,那么,这种幸是茅台人的鸿福,盛世承平,国强酒兴。茅台人用大自然的神来之笔,饱蘸茅台美酒,在中国美酒史上写下了醉美的诗篇。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来到镇中心的1915广场。这是一个滨水而建的休闲场所,许多大型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流光溢彩的灯饰让我眼花缭乱,星罗其间的人文景点更让我心潮激荡。广场的主题雕塑是个呈破碎状态的圆形酒坛,安静的侧卧在场地中心。浑圆的瓶口向地面张开,似乎述说着一百多年前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金奖的荣光。广场对面高台上,耸立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四根笔挺的手指直指浩瀚星空,标志着迂回曲折的中国革命,曾经在这里绝处逢生。通体上下那赤水般的酱红,承载了当年红军官兵与茅台酒的因缘际会,那些个疗伤治病、醒神励志的人酒故事,与那场永垂青史的红色长征一起,永远铭刻在了纪念塔上。也许,这种源自赤水河的庄重典雅的酱红色,正是国酒茅台的底色,也是茅台故乡的本色。
早就听说,茅台镇的生活故事,是以酒为主题的。茅台人与酒结下不解情缘,除了在酒厂做酒,就是在市场卖酒,几乎人人都在围绕着酒转。我开始也有点半信半疑,这次才有了真实的体验。我们在广场随意走动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主动搭讪卖酒的人,走过商铺门口,更是频遭围猎。后来碰到一位扎朝天辫的小姑娘,主动给我们当导游,讲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茅台故事, 我们觉得遇上了一位热心肠的人。临分手时,她有意无意的把我们领到一个商铺前,动员进去看看。大家面面相觑,绕了这么大圈子,原来还是为了卖酒。我们直接走上彩虹桥,想看赤水河两岸的灯光秀。一群身穿红军服装的男女青年,有的手提马灯,有的肩挎背包,腰掖手枪,正在桥头摆好姿势照相。看我们过来,便热情地招呼一起拍照,并一再声称不收费用,只是留个纪念。与“红军”一起留影,还不用花钱,何乐而不为?我们便穿插在他们中间,乐得凑个热闹。刚拍完照,“红军”们便纷纷围拢过来,争着向我们递送名片,希望今后多多联系。一看名片才明白,都是各个酱酒厂家的营销员,他们自动组合,发挥群体优势,照相原是为了吸引关注。我们这才知道,小镇上的年轻人,早已习惯了在酒里讨生活,乐意为酒忙活,一天到晚就是这样忙碌而有节奏的做着属于自己的那缕醇香。不过,他们卖的都是各种品牌的酱香型白酒,真正的茅台酒在这里是买不到的。
临走前一天晚上,当地做酒的一位朋友为我们送行,选的是一家怀旧情调比较浓的私家餐馆,名字似乎叫“留住记忆”。饭店老板很用心,为了让每一位顾客留住记忆,餐厅文化展现的全是茅台人的珍贵记忆。店堂的四面墙上,挂满了图文并茂的历史资料。有的回顾茅台镇的历史变迁,有的推介酱香酒的酿造工艺和品鉴流程,有的记述红军长征路过时军民同欢的场景。还未曾吃饭,就先饱享了一番文化大餐,茅台人的乡愁文明,让我们长了见识。
饭店的橱窗上,贴着一句很温馨的话语:“喝了茅台酒,就是茅台人”,这让远离家乡的我们,立马找到了宾至如归的温暖。其实心里都明白,这里所说的茅台酒,并不是国酒茅台,而是茅台镇生产的酱香白酒。在茅台镇,生产国酒茅台的只此一家,全国独尊,而生产其他酱香酒的却有数百家。酱香系列白酒在茅台镇是一个大家族,在全国也是名门望族,瓜瓞绵延,根深叶茂。怎一个酱字了得!酱香白酒与国酒茅台虽不是一母同胞,却都是“酱”门虎子,同祖同宗,同血同脉,同源同流,同酱同香。从根本上说,都和飘浮头顶的微生物群有亲缘,都和流经脚下的赤水河有血缘,都和生长身边的红糯高粱有天缘。国酒茅台是酱门之帅,一家之主,辈分最高,资格最老,本事最强,更原始,更标本,更高超。其他品牌的酱香白酒,与其共生共荣,异彩纷呈。有的是《三国演义》中刘皇叔麾下的五虎上将,有的是《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都是榜上赫赫有名的英雄好汉。正像水浒将领每个人都有看家本领一样,酱香白酒每一家都有各自的品牌优势和创业故事。因此,酱香白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国各地深谙酒道的精英人士,纷纷来这里“染酱”。
在“留住记忆”吃饭,留下最深刻记忆的就是那一道特色菜,名冠“酱酒黄焖鸡”。肥嫩的母鸡炖熟了,整鸡带汤端上来,飘浮在鸡汤里的油花伴着香菜,青黄相间,香气扑鼻,直让人垂涎欲滴。味道鲜美自不必说,单是把酒文化做进菜肴里,这种创意所带来的遐思,就足够你品味的了。酒是香的,鸡肉也是香的,用酒焖了的鸡肉更香了,是酒好还是鸡好呢。喝醉了的鸡在微醺中进入蒸焖状态,由生变熟,由腥变香,是化学反应还是物理反应呢。焖熟了的黄鸡端卧在汤盆里,很安详,很淡定,眼睛半睁半闭,有些扑朔迷离。是在庆幸醉酒升天的圆满,还是在反思贪酒迷失的过错呢。就这样,你一边吃着,想着,一边想着,吃着,再有小酒伴着,朋友陪着,那才叫一个自在,那才叫一个痛快。
请我们吃饭的朋友说,每到周末,这个店里还有瑶族姑娘劝酒的活动。按照民族风俗,五、六个青春少女,身穿鲜艳的瑶族服装,花枝招展,边舞边唱。每人手持装满白酒的粗瓷碗,由高到低把酒碗连接起来,依次排成梯形,让你从最低处喝起,高处的酒就会自然流下来,美其名曰:“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只知道,这个典故是古代琴师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遇相交的故事,没想到用在了劝人喝酒上。俞伯牙如果泉下有知,不摔琴才怪呢。我们幸好没碰上,权且留个念想吧。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被酒浸透了的茅台镇,每个庭院、每个角落都被千年酒文化陶醉着,随时随地都能捡拾起酒的文化遗存。就在“留住记忆”的长廊拐弯处,设有专门的诗酒文化角。墙面上布满了古代诗人与酒相关的名句华章。恍惚间,我看到了浪漫的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看到了淡泊的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看到了豪放的岑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看到了勤奋的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看到了淡定的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看到了痴情的陆游,“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看到了孤独的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人比黄花瘦”;看到了洒脱的苏东坡,“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这些诗酒放歌、抚剑长啸的大文豪,当年不知道来没来过茅台镇,而今他们的名字与诗酒一起,都成了这个小店的文化储存,时常于觥筹交错中,散发出酒文化的缕缕芳香。爱酒懂酒的茅台人,真是占尽了酒的天地,做足了酒的文章。我们不得不赞叹,小小茅台镇拥有太多醇香的骄傲。
作者与老友合照
在茅台镇逗留的日子里,虽然从头到尾走了个遍,但因时间仓促,看到的仅仅是外表,是头脸,要想识里识外,知根知底,得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遗憾的是,“中国酒文化城”因故未能开放,那可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览馆啊,不知道里面还藏着多少茅台酒的秘密。更遗憾的是,因为防疫防尘,茅台酒厂内部没能参观,只是在厂区周边探察留连,也没能喝上真正的茅台酒。这样也好,隔窗探春,更能畅想春色的撩人,隔墙闻味,更能遥思美酒的香艳。
离开茅台镇的时候,真有些恋恋不舍。从一踏进这块浸满酒的土地,眼睛看的是酒,耳朵听的是酒,鼻子闻的是酒,口里喝的是酒,脑子想的是酒,每晚都带着醺意上床,伴着酒香入眠,无异于泡在了酒缸里。以至于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知不觉竟渗出了一百四十多个“酒”字,酒精含量明显超标了。
我觉着,初来茅台镇,这场酒,实实在在地喝大了。
2021年9月9日
作者简介
张存金,笔名金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作协名誉主席,曾任菏泽市副市长,菏泽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