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信你说的,但也想不出更好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观后感
我不信你说的,但也想不出更好的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观后感
大导演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票房跟预期比是扑街了。仔细想想也是必然,要知道大多数人花钱买票去电影院看电影,要么是图视觉听觉各种感官的刺激,要么是图心有戚戚掉两滴眼泪的感情发泄。电影票房跟电影的深刻程度本来也没有过正比例关系,报道里“李安被拉下神坛”这样的说辞不过是吸引眼球,李安成为大导演,靠的也不是票房。谁也不会觉得票房更高的《煎饼侠》就比《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好。
从票房上来说,李安的这部电影吸引票房的两个因素的量都不太足,虽然有枪战的火爆情节,但是很短。虽然也有感情宣泄的情节,但相对又很压抑,很难对接到普通人的状态中,眼泪不容易掉下来。这就像是一部去掉了暴力情节和视听刺激的《第一滴血》,用一个个的小细节试着表达战争在各种人(包括参与战争的人们)那儿的影响。抱着爆米花和可乐进电影院很难有心境去感受,也许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时,能好一些。
人们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生存环境的副产品,环境不一样,情绪不一样,互相难以沟通,也因此难以理解。人们就在以为理解对方的那种以己度人的错位了的虚假理解中交流,鸡同鸭讲。运动员问大兵用的什么枪,打死几个人的时候,就是套磁,侃山,战场什么样,大兵什么感受,who care!
对于大兵来说,他们的战场体验,是没去过战场的人不能理解的。大兵凯旋,他们也有对自己即将受到的接待充满期望,比如英雄般的礼遇、人们的同情理解、生活的改变向好诸如此类的。但现实是,这些都没出现。人们不知道他们期望的是什么,人们也不想知道,也无从知道,知道了也假装不知道。你活你的,你死你的。
生活在中西部地区的大兵,家庭里一堆的糟烂事儿,金融海啸以后,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多么美好,比现实生活更糟糕的是,他们内心里认为的他们所处的生活,比现实的生活要更糟糕,因为他们实际上被给予了对生活更高的期望。他们心底里希望那个被给予的可以期待的生活是真的,他们把那个别人给他们描述的生活当做是本来应该属于他们的,然后去寻找各种各样的事情,当做原来来解释为什么那样的生活没有来,然后在那些原因里发泄自己的不满、无奈和绝望。
他们嚷嚷着,或者用行动表达着——“我不信你说的”,但是实际上他们自己也想不出来什么更好的,甚至想不出来稍微好一点是什么样子。所以,虽然他们还在不断的嚷嚷着“我不信你说的”,在心底里,在行动中,依然是按照希望着那个“你说的”是真的,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打球的接着打球,失业的接着失业,战场上死人了,也得回到战场上,用其中一个大兵的话说“还是战场上最安全”,自己制造不出来意义,那就得找一个意义来相信,再嚷嚷着不信,也得有个意义在那里。这可能是川普能赢得大选的原因之一,因为川普看起来跟前面几个不一样,他不像前几个那么说话,前几个说的都没兑现,这个,不那么说的,万一是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