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验案
笔者在跟随高老师学习过程中收获颇多,深刻体会到了经方的价值,所开处方每剂仅仅几元钱,甚者不足1元。药虽便宜但效果良好,自感经方治病安全、有效、廉价,突出中医简、便、廉、验特色,今将高建忠一则医案整理如下。
【案例追踪】夏某某,女,55岁,2009年10月18日初诊,胃胀痛2年,复发一周。
初诊:患者于2年前胃胀痛,被诊断为胃溃疡,曾服用西药后缓解,此后反复发作,后又服用附子理中丸等成药和汤剂,效果不佳。
二诊:胃胀痛,偶有嘈杂泛酸,饥饱皆不适,喜温,腰困,小腹胀,咽干,头昏闷,鼻干,眠欠佳,便不调(不实),舌淡暗苔白,脉细弦缓。有高血压病史2~3年,数年前行子宫全切除术。辨证为寒热错杂痞证,属【半夏泻心汤】方证。
【处方】姜半夏9g,干姜6g,黄芩12g,黄连3g,党参6g,陈皮9g,乌药9g,炙甘草3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2009年10月24日)诸症皆大减,稍进食油腻轻微疼痛,而后高建忠告之可继续服用7剂,注意饮食清淡,7剂服完告之,诸症皆消。
【评按】临床上对于消化性溃疡,不应单纯侧重于局部病变,应特别着眼于整体病情,应按仲景的“随证治之”的原则。脾胃为人体升降之枢,气机升降失常,邪气阻滞,气机不利,升降失度而病矣,脏腑功能失调也即评气机升降失度,临证重在调其升降,复其功能为治本之法。且临床上病单纯的寒,单纯的热,都好治,然寒热错杂之邪,也有寒也有热则不好治,治寒还有热,治热还有寒,如果不学泻心汤的方义,没有理论指导,在临床上治这种病就难治,也有点效但总不彻底。
【半夏泻心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其寒热并用,补泻皆使,配伍十分巧妙,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各出现一次,《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中论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的主证,一个是呕,心下痞;一个是大便不调,临床上也可不见腹泻,脾气不升,会出现大便不调;胃气不降就有点呕吐,同时心下痞。黄芩、黄连降胃气上逆;干姜、半夏辛药,能够散脾气之寒,再加上甘温药,党参、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脾胃,补中气,古人概括为“辛开苦降甘调之法”;陈皮走脾兼顾胃,善疏理气机,调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乌药辛温,辛行散,性温祛寒,入脾而宽中,行气散寒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