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行发现周总理存有46万“私房钱”,调查真相引人泪目

1959年,因自然灾害及多方面的原因,国家进入3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开始吃定量,如当时我国成年男性每月是28斤的粮食定量,而中学生因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每个月有30斤的粮食定量。但这个定量想吃饱是不可能的,只能勉强保证孩子们不至于太饿,而成年男性28斤的粮食定量是远远不足的,饿肚子是常有的事。

就连伟大的毛主席也给自己定下了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的规矩,而毛主席给自己定下的粮食定量比普通成年男性还少,只有26斤,中南海的其他国家领导人也参照毛主席的标准给自己定量,如周总理每月的粮食定量是24斤,刘少奇的定量最少,只有18斤,但他们都没有丝毫怨言,始终坚持与人民同甘共苦。

毛主席与周总理

在这种严格要求下,毛主席创造了一个记录:1周没有吃米饭,7个月没吃过肉。30斤的定量都不够中学生吃,可想而知,26斤的定量对于毛主席来说意味着什么,更何况他的工作量又如此巨大。作为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周总理劝毛主席:可以适当吃一点肉,更有力气工作嘛,也为了国家。

但毛主席只用了一句话就让周总理哑口无言,他问:你吃过吗?

周总理沉默了,他的工作量不比毛主席小,但他同样严格要求自己,跟毛主席一样,已经几个月没见过荤腥了,经常是饿着肚子工作。即便后来困难时期过去了,国家经济开始恢复,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毛主席与周总理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然而1997年,中国银行在清理账目时发现了一笔“神秘”的存款,金额高达1.2万英镑,存款人姓名一栏赫然写着3个字:周恩来。存款日期是1967年,根据当时的汇率,大约为8万多元人民币,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一笔毫无争议巨款——月薪也不过400元,他怎么会有这样一笔巨款存在银行?难道说,周总理拿了公家的钱存银行当“私房钱”?

周总理

这个念头刚刚冒出,就迅速被工作人员掐灭了,莫说是银行工作人员,就是任何一个普通人,也不会相信伟大无私的周总理会把公家的钱存在自己的名下,周总理为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早已深深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不需要再向任何人证明。

那么这笔高达8万元巨款,为何会出现在周总理的名下?是有人故意为之,还是银行的账目除了差错,周总理知不知道这件事,其背后还有什么故事吗?

时间回到1940年,英国伦敦的中国银行里有一位名叫多莉的工作人员,她除了日常的出纳工作外,还负责给在这里工作的中国海员发工资,办汇款。由于这些海员都是受国民政府管理的,他们大多也上行下效地染上了吃喝嫖赌的恶习。

一向勤俭节约的多莉非常看不惯这些海员把用命赚来的钱拿去赌博,为了帮他们改掉恶习,多莉劝说这些人只要不再聚众赌博,她就帮助他们尽可能减少汇款手续费,久而久之,多莉得到了这些海员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刘本昆夫妇

只是,国民政府的腐败超出了多莉的想象,官员们竟然将手伸到了红十字会在银行设立的抗战募捐箱。多莉不能理解,前线抗战的将士们正在与侵略者浴血奋战,这些官员却在暗中盗取募捐款项,完全不管国家正处于危难,也不在意前线流血牺牲的将士们。

为阻止这一罪恶行为,多莉自作主张将募捐箱放到银行的柜台下,这是国民政府的官员们手伸不到的地方,如此一来,这些捐款就能通过正规渠道,真正作用到抗战事业上。然而,贪不到钱的国民党官员,竟然污蔑多莉私藏捐款箱,要求银行将其开除。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与多莉一起工作的同事刘本昆勇敢站了出来,向银行说明了事情的原委,证明了多莉的清白,这才勉强保住多莉没有被开除。此事之后,多莉被刘本昆身上的正义与勇敢深深吸引,不久后他们就开始交往,并于1949年在众人的见证下结婚,自此多莉给自己娶了一个中国名字:刘道蕊。

刘本昆夫妇与同事

此时已是解放战争的收尾阶段,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败逃台湾指日可待,但在离开前,他们想方设法将国内的金银财宝搬到台湾,包括各大银行里的外汇,坐落在伦敦的中国银行也不例外,这里的外汇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早已对腐败的国民政府失望透顶的刘本昆组织了5个人,在伦敦的另一家银行开设了一个秘密账户,将大量的银行外汇存在那里,并规定这个账户必须至少有5个人中的其中1人签字才能使用。就这样,一笔数额巨大的外汇被保护起来,并在之后交由我党。

随着伦敦的中国银行被我党接管,这里的工作氛围也焕然一新,员工之间人人平等,再也没有上级压迫下级的情况出现。1953年,刘本昆夫妇受邀回国参观,祖国的变化给刘本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更加明白西方国家对于我党的宣传都是恶意的虚假抹黑,真实的共产党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也是从这时起,刘本昆萌生了回国的想法,他要为祖国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本昆夫妇

此时的新中国,虽然经济,科学,工业等各方面都在蓬勃发展,但因连年的战争,导致国家依然贫弱,物资匮乏,百废待兴。反观英国,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从二战的泥潭中走出后,没过多久就恢复了大量国力,民众的生活条件优渥,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刘本昆此时已是银行的管理层,夫妻二人都收入不菲,有房有车,过着富足的生活,他们的孩子也进入了贵族学校学习。但即便如此,刘本昆放弃英国国籍,回国建设的想法却越来越强烈。尤其是的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提升了每一位海外国人的信心,刘本昆决定放弃伦敦优渥的生活条件,举家回到祖国。

但回国之路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顺畅,刘本昆的妻子刘道蕊虽然完全支持丈夫的决定,但她的家人却非常反对,他们一同据理力争。而英国政府的刻意为难,也让刘本昆回国的日子一拖再拖,最终在我国大使馆的多次交涉下,刘道蕊的英国国籍才被注销,直到1967年,刘本昆夫妇二人才办理好一切手续,终于可以如愿以偿的回到故土。

刘道蕊与家人

出发前,刘本昆来不及处理家产,只能廉价变卖掉所有财物,共凑的1.2万英镑,他们夫妻二人没有任何商量就一致决定将这笔钱捐给祖国,支援国家的建设。只是,因他们并不知道该通过什么渠道将这笔钱上交给国家,2人商议后决定,直接把这1.2万英镑寄给他们最信任的周总理本人,这样就能保证这笔钱一定会用在国家建设上。然而,他们的如意算盘还是落空了,只因为他们低估了周总理的高贵品质。

1967年当周总理收到一封匿名信件,里面有1.2万英镑和收件人周恩来的名字,以及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一句话:捐献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这封信件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如果是主动义捐,至少也要留下名字呀,到底是哪位同志思想觉悟这么高,将这笔巨款主动上交给国家,却不留下自己的名字。

最终周总理拍板决定:精神可嘉,虽是主动上交给国家,但这是个人财产,国家不能收。于是周总理将这笔钱暂存到中国银行,等到查清寄信人,再原封不动地返还。

周总理

从这样的决定也能看出周总理的崇高品质,即便贵为全国的总理,他也不会私自处置别人的财产,更不会把这笔“来历不明”的捐款直接上交国库。只是想要查清这笔钱的主人并不容易,周总理便将这1.2万英镑交由中国银行保管,待查清寄信人后,再还给对方,于是这笔钱就这样以周总理的名义在中国银行“存”了30年,直到此次审计才发现。

经过多方打听,笔巨款的主人刘本昆夫妇的事迹重现人们眼前,此时他们已是中国银行的干部,也是我党党员——自回国后他们就进入中国银行工作,为祖国的经济建设用尽自己毕生所学,并通过了组织的考验,在年近古稀的年纪光荣入党。

通过计算汇率和30年的利息相加,1997年这笔巨款的数额为46万7千元,但当银行把这笔钱送到刘本昆夫妇手里时,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肯要,并表示:是周总理的高贵品质影响了我们,如果把自己的个人所得全部用于享受,那么这样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

周总理

最终,中国银行将这笔钱设立成一个基金,用来激励那些为银行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人,时至今日,这笔钱依然发挥着作用。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如今的工业大国,离不开无数像刘本昆夫妇这样的爱国者,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如今强大的祖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