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五礼通考》,明明白白逛历代帝王庙博物馆
近日,多家媒体发布了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于2020年12月23日再次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消息。
历代帝王庙是明清时期专门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庙宇,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正殿祭祀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祯的188位帝王,东、西两个配殿从祀79位功臣名将。其独有的统一多民族帝王祭祀体系,彰显了中华民族政权更迭、主权延续的历史特点,见证了中华统绪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
历代帝王庙
那么,这种祭祀古代帝王的礼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怎样演变成历代帝王庙这种祭祀形式的?祭祀的仪式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中华书局近日整理出版的清代礼学巨著《五礼通考》中得到答案。
《五礼通考》第九册“吉礼”,卷116有“祀先代帝王”一门。
《五礼通考》第九册
关于祭祀古代帝王的礼仪,在《礼记》中就已经有了论述,本卷的第一个细目“经传古帝王祀典”的第一条引《礼记·祭法》,列举了神农、后土、帝喾、尧、舜、鲧、禹、黄帝、颛顼、契、冥、汤、文王、武王等 。
本卷的第二个细目“历代古帝王祀典”则列出了从历史文献中查检出的从秦代至明代的祭祀古代帝王的记载,让我们对历代祭祀古代帝王仪礼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引《史记》中的这两条,记载了秦并六国之后建了周天子祠,以及秦始皇出巡途中祭祀了舜和大禹。
《五礼通考》内文第5379页
北京的历代帝王庙除了188位帝王之外,配殿中还有从祀的79位功臣名将。这种由功臣名将从祀的制度,始于隋朝。《隋书·礼仪志》中的这条记载,《五礼通考》编撰者按语指出:“祀有配食,亦始于隋制也。”
《五礼通考》内文第5384页
为历代帝王立庙,则始于唐天宝年间。《文献通考》中收录天宝七载的一份诏书,令于京城内建三皇之前帝王及三皇、五帝的庙,大禹、商汤等帝王庙则建于其肇始之地。《五礼通考》编撰者按语说:“此历代帝王立庙之始”。
那么,北京历代帝王庙这种为历代帝王建一个帝王庙来祭祀的形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明史·礼志》中这条洪武六年的记载,给了我们答案:“此京师总立帝王庙之始。”不过当时的京师是南京,所以还不是现在北京的这个历代帝王庙。
《五礼通考》内文第5412页
北京历代帝王庙的建立,则可以在《五礼通考》中收录的《明史·礼志》嘉靖九年、十年、十一年这条记载中找到依据。嘉靖九年令在都城西建历代帝王庙,嘉靖十一年夏庙建成。这就是现在的这个北京历代帝王庙了。
《五礼通考》内文页第5419页
此外,《五礼通考》中还收录了《唐开元礼》《明会典》《文献通考》及各代正史礼志中关于祭祀历代帝王仪式的详细记载,便于前后对比,从而发现历代祭祀仪式的演变。
中国古代有“五礼”的说法,祭祀属于五礼之中的吉礼(另外的四礼是嘉礼、宾礼、军礼、凶礼)。《五礼通考》堪称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百科全书,既是文史研究者进行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是广大古代文化爱好者、文学及影视创作者可以利用的性价比极高的参考文献。
《五礼通考(全二十册)》
[清]秦蕙田撰,方向东、王锷点校
繁体竖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4842-8
1990.00元
内容简介
《五礼通考》268卷,由清秦蕙田于雍正二年(1724)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历时38年编修而成。全书按吉、嘉、宾、军、凶五礼次序,分类编排,考察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演变的历史。全书会通经史,梳理礼制,分类详明,征引丰赡。征引文献以经书为主,以史书为辅,兼及子部、集部,凡经、史、子、集中涉及礼仪、礼制的内容,几乎搜罗殆尽,对礼制的发生和演变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考证。将经、史、子、集材料按类编排后,秦蕙田等人遂加案语,发表己见,或交待分类缘由,或考辨注疏是非,或条理礼制流变,或辨证疑难争议,内容丰富,时有新见。《五礼通考》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曾国藩盛赞此书,称其:“举天下古今幽明万事,而一经之以礼,可谓体大而思精矣。” 本次点校出版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对全书加新式标点,并加专名线;二是各个版本进行对校,订正底本讹误,补缺改正;三是对《五礼通考》征引文献进行核对,订正谬误。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可读、可引、可信的整理本,为今后的礼学研究、经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介绍
秦蕙田(1702-1764)字树峰,号味经,江南金匮人,清代官员、学者。乾隆元年进士,授编修,累官礼部侍郎,工部、刑部尚书,两充会试正考官。治经深于“三礼”,作《五礼通考》。又有《周易象日笺》、《味经窝类稿》等。
方向东,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上古及两汉文献,礼学。主要成就:《贾谊集汇校集解》 《孙诒让训诂研究》 《大戴礼记汇校集解》等。
王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古文献学、礼学。主要成果:《三礼研究论著提要》 《〈礼记〉成书考》,整理《藏书纪事诗》、《守雅堂稿辑存》等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