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美女半夜造访棺材店,木匠好心收留,道士:她是流尸

丧葬殡仪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文化,任何一个人都逃不过生老病死,加上我国讲究入土为安,因此对丧葬是非常重视的。在这其中,棺材的选择也很重要。古人认为,棺材是介于阴阳之间的媒介,有聚财隔阴的意思,因此,棺材店有着很多讲究和规矩。下面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棺材店。

故事发生于晋朝年间,曹县有个名叫杨晓的木匠,此人专做棺材,并开了一家棺材店。当时战火频发,每天都有无数人死去。因此,棺材成了无数人家不可或缺的东西,杨晓也靠着做“死人生意”发了家。

棺材店的规矩很多,杨晓每天日上三竿才开门,晚上太阳落山前就关门休息,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改变。用杨晓的话来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不能忤逆!

这天傍晚,杨晓像往常一样,看太阳快要下山了,准备关门吃饭。就在他准备关门的一瞬间,门口忽然出现了一双手。那双手苍白无比,其左手虎口处还有一个蝴蝶状的胎记。

杨晓吓了一大跳,以为自己关门耽误了时辰,脏东西找上门了。就在他准备强行关门的时候,一个女孩的脸出现在了他的面前。那女孩看上去十七八岁,柳叶眉,杏仁眼,樱桃小嘴,是个十分标志的美女,就是脸色有点苍白。

杨晓松开门把,连连向后退去,一脸惊恐:“你走你的阴间路,我开我的棺材店,咱俩井水不犯河水,你找我作甚?”那女孩一听,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老板,我是人,我要买棺材。”

杨晓听后,这才注意到女孩拉着一辆小车,车上盖着一个凉席,凉席下露出了一双已经长满尸斑的小手。杨晓缓过神来,邀请女孩进屋。这时太阳已经完全下山了,杨晓赶忙关上了店门。

那女孩扭头一看,自己的小车还在外面,便吵着要出去。杨晓正色道:“死人不进棺材铺,这是规矩。放心吧,他在外面,不会有事。”

女孩听了杨晓的话,这才稍稍放心,并开始打量店里的棺材。杨晓见女孩穿得破破烂烂,脚上的鞋也磨了个大洞,好奇之下,便和她攀谈起来。

交谈中,杨晓得知,女孩名唤依曼,是个难民。父母死于战乱,她则带着弟弟靠乞讨为生。可弟弟还小,吃不了苦,很快就生病了,她没钱给弟弟治病,眼睁睁看着弟弟死在了自己怀里。

说这些的时候,依曼一直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毕竟还是个十七八的小女孩,她的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杨晓见依曼哭得梨花带雨,心疼起来。他上前拍了拍依曼的肩膀,安慰道:“人死不能复生,姑娘不必难过,你只管选棺材,我定不要钱。”依曼听后,心中一暖,随后扭头扑进杨晓的怀中痛哭起来。

杨晓说到做到,果真没跟依曼要钱,并亲自帮助依曼为她的弟弟下葬。了却这一心愿后,依曼便打算离开。这时,杨晓叫住了她,表示愿意收她做干女儿,以后和他一起打理棺材店。要知道,棺材店收留陌生人是大忌,可杨晓实在不忍看到依曼受苦,这才破例收养了依曼。

自那以后,两人便一起生活在了棺材店里。依曼手脚勤快,十分懂事,每天都会为杨晓端茶做饭。可没多久,杨晓就发现了不对劲。依曼的脸一直都很苍白,其手特别的凉,也不怎么吃饭,身上有时还会散发出隐隐的怪味。不止如此,杨晓发现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白天甚至没有力气干活。他本以为是自己没有休息好,可很快,真相就被揭开。

这天,杨晓带着依曼上街买菜,遇到了一个云游道士。道士看到依曼后,脸色大变,随后快步上前,去闻依曼身上的味道。依曼被吓了一跳,赶忙躲在杨晓身后,杨晓则一把推开道士,脸上有些愠色。

道士自知失礼,鞠躬致歉,最后脸色一变,指着依曼厉声道:“她是流尸,施主没有发现吗?”

杨晓听后大吃一惊,流尸他自然是知道的。流尸其实就是已经死亡的人,可他死前胸中憋着一股气,因此还能保持自己的形体,游走在人世间。可要保持肉身不腐,他需要吸食活人的阳气。

杨晓扭头看向依曼,想听到依曼反驳,怎料依曼慢慢低下了头,不再言语,算是默认。杨晓一脸不可置信,可他还是挡住了道士。随后,两人回到了棺材铺,道士也跟在其身后。

依曼也不再隐瞒,道明了真相。原来,依曼在弟弟死前,就已经染上重病去世了,可她放心不下弟弟,胸中留了口气始终散不掉,这才变成了流尸。后来,弟弟因病去世,她便想为弟弟买副棺材,安葬后再独自离去。怎料他碰到了杨晓,杨晓是除了父母之外世界上对她最好的人。她感受到了温暖,心中也有了牵挂,这才选择留在了杨晓身边,可她从未想过伤害杨晓。

听完依曼的话,杨晓已哭成了泪人,就连站在门外的道士也在偷偷抹眼泪。如今真相大白,依曼也必须离去了。若她长时间留在杨晓身边,只会害了他。

之后,依曼走到道士面前,请求他为其超度。杨晓本想出手阻止,可依曼扭过头,笑着对他摇了摇头。

后来,杨晓把依曼和他的弟弟葬在了一起,他则重新回归了正常生活。一年后,杨晓娶了个温柔贤淑的妻子,两人也在不久后有了一个女儿,而女儿左手的虎口处,还有一个蝴蝶状的胎记。

编者的话:有人说这个世界是有轮回的,生生世世皆是因果。杨晓心怀善意,为了依曼,不惜打破规矩。也正是这份善意,让依曼在离开前感受到了最后一份温暖,两人的命运也因此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民间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怪谈、神话、故事、传奇等,旨在传承、拓展、发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

撰稿人:聊斋仙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