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心理:困于问题中的我们
故事一:
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假期前就开始准备,为自己定了满满的一页的规划,打算让自己在这个假期里充实起来。
然而真的到了假期,感觉自己起床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至于那些计划,也被我们自己放在了一边,看都不想看,更不用说具体去做一些什么了。
这种自己打自己脸的事情,我想大部分人都经历过,包括我。
那么,真的是我们执行力差吗?
其实,我们的执行力并不差,只是我们用错了地方。
想想看,当我们想要改变的时候,通常是如何想的?
我知识面太窄了,所以想多看一些书。
我身材走形了,所以想多一些锻炼。
我太颓废了,所以我需要积极一些。
我们通常想要有所改变的时候,似乎总是习惯性的先找到一个问题。再给自己制造一些压力,好借此产生足够的动力,让我们自己有所改变。
于是形成了一套思维方式:
找到问题——制造压力——产生动力。
而往往大部分时候,我们给我们自己制造完压力,并不代表我们就产生了动力。这也就形成了我们常常所说的三分钟热度。
现在,我们尝试用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
我们制造完“制造压力”这一步,而是站在我们的目标身边来思考一下:如何让自己有动力?
通过看书,我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我有收获。
通过健身,我的身材更好了,我会更欣赏我自己。
今天早起一些,我更积极了,也更有精神。
抱着这样的心态,多一些行动,改变就自然而然的有了。
这样来看,并不是我们行动力不足,只是我们思考错了问题。
故事二:
前天在壹心理上回答别人的提问,印象很深的有一个14岁的男孩觉得活着很累,于是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他说:感觉死后就会解脱,远离世间的一切烦恼。
我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没有人知道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死后就轻松了呢?
想象一下,如果死亡的背后是你需要面对你生前所需要面对的恐惧,如果你讨厌韭菜,死后就要一直吃韭菜,如果你讨厌虫子,死后就会和虫子在一起。
这样想来,还想要死亡吗?不想,因为死亡并没有想象的美好。
那么所谓的十八层地狱之说,其实也是在劝人不要轻生的?
但另一方面,不去解决问题,真的能逃的了吗?一个觉得自己在所生活的城市有沟通的问题,无法正常交友,感觉很痛苦,于是想要换一个城市。
那么真的换了城市,他的沟通问题就能解决吗?我们都知道,并不能,这样的行为只是多了一个让自己觉得有问题的地方。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是沟通。
那么想想看,如何才能更好的和人沟通?
我相信哪怕觉得沟通有问题的人,也是可以描述出来几点的。这样看来,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却被困在了问题上,而没有脚踏实地的为这个问题做一些什么改变。
故事三:
今天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看到这样一个内容,题主在问题中,一直在抱怨他的爸爸,抱怨他爸爸一生失败,于是有仇富心里,脾气暴躁,认为有钱都是坏人,没钱才是好人等等。
并且家庭本身也有很多的矛盾,吵架,打架,辱骂,讽刺。
我所看到的又是什么呢?他在用这样的方式引起关注,而也只有这样,他才会觉得他是有价值的。
那么如果我们不去迎合他的行为呢?他会更加的愤怒。
这样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呢?
尝试去夸奖对方好的一面,让他意识到,当他做好的事情的时候,他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可。
这样就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中,我做了好的事情就会得到家人的认可,那么我就会做更多好的事情。
这么简单的方式,为什么不用呢?
因为我们困在对方给我们糟糕的印象的问题上,而忽略了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我们明白对方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我们其实有很多方式可以让对方有所向好的方向发展。
结尾
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问题,当陷入问题中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些问题让我们感到窒息,而我们越是努力的想要解决问题,问题会让我们更加的情绪难以稳定。
昨天的我也是一样,陷入问题中,让自己烦躁不安,情绪暴躁,然后更难以解决问题。于是我决定放一放,先睡一觉,当一觉醒来以后,再去看昨天的问题,才察觉出自己陷在问题中。
在这里我也说说我自己认为解决问题的三个关键点:
1、充足的精力。至少要有思考问题的精力,如果大脑一片空白,那么更多的是需要休息一下,才有更好的精力来面对问题。
2、找到问题的根源。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我所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那么我能为达到这个目的做一些什么?放弃问题本身,而是回归我所想达到的目的。
3、活在当前和未来。现在我能为自己做一些什么和我做一些什么能够达到我想要的未来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