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中考数学说起,如何彻底破解中考焦虑?
我不是数学老师,在上学的时候,数学也不是我擅长的科目,所以,对于今年中考数学科目究竟难不难,如果偏难的话,到底难到什么程度,我也不清楚。但是,在这些家长言谈中,我感受到了一股浓厚的中考焦虑。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如果孩子考不上高中怎么办?
这种焦虑已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长内卷,为了孩子能上高中,家长都开始拼命了,送各种校外补习班是很普遍的事情,孩子们更是被各种学习压力折腾得苦不堪言。
面对这种局面,有关部门也出台很多措施,比如,提倡素质教育,严格管理课外培训班等等。
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怎么样做才能在源头消除这种焦虑呢?如果源头上不理顺,采取的措施都偏向堵,而不是疏导,并不能根本消除这种状态。
家长们为什么不愿意孩子去读中职学校,而是非要送孩子上高中?我认为,家长纠结的问题无非是两点:孩子将来过的好不好?孩子最终能达到什么成就?
首先我们来说孩子将来过的好不好,这个过不过的好的标准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三个方面:孩子将来工作收入高不高?劳动强度大不大?受不受人尊重 ?
读中职学校的孩子,将来基本上技术工人,或者服务人员,简单地说,他们基本上就是体力劳动者。读过大学的人,基本上都不用体力劳动,工作环境也相对舒适很多。劳动强度,这个差距可能很难弥补。
在收入方面更为现实,也许两者在刚毕业的时候差距不会太大。但是随着工作的时间一长,差距会明显拉开。读过大学的人,层级不断上升,收入会越来越高;而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却没有明显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收入反而会下滑。
社会地位更不用说了,人们本来就有高看读书人,看低体力劳动者的传统,何况一个是管理者,一个是被管理的,差距明显。
如果工作收入,劳动强度,和社会地位等三个方面的差距不缩小,你把读中职学校的好处说的天花乱坠,也没家长愿意送孩子去读中职,全都会拼抢读高中的机会。
我再来说第二个差别:孩子最终能达到什么成就?
这是一个两者之间天花板的差别。能读高中的孩子,他将来极有可能读大学,再读硕士,再读博士,甚至成为院士,高级干部,国企董事长,大学教授等等,他的天花板几乎是无限的。
而读中职学校的孩子上升的天花板呢?几乎肉眼可见,即便你再努力,在学历上再增加一个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文凭,社会上还是不太认可,人们更愿意接受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本科文凭。所以,你想想,孩子一旦读了中职学校,他的前途是不是肉眼可见?
有人会故意拿几个没考上大学也较为成功的人来做例子,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于这样诡辩,我只说一句:一切用个案来代替普遍现象的辩论都是耍流氓,要比,就拿各自群体里90%的人来比。
所以,要想从源头解决中考焦虑,甚至是教育内卷的现象,必须理顺几个问题。
首先,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收入不能悬殊,受社会尊重程度不能差别太大。我举个M国的例子,该国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指后来并没有读硕士,博士,终身仅仅是本科文凭的人),在整个三十年工作时间里,他们的收入仅仅是高中毕业的人的1.4倍。而我们两者之间的差距有多大?我们自己去想想。还有社会尊重的问题,这方面德国是个很好的例子,该国产业工人很受尊重,普通工人年年国外度假都不成问题。
试想一下,要是做到了这一点,谁还会把中考,高考看得那么重?不用去提倡,素质教育自然都搞好了,孩子们不用埋头书山题海,天天唱歌跳舞,谁不愿意?
再就是一个终极出路问题,就是去读中职学校的孩子,最终能出息到什么程度?如果,占技术工人整体数量5%的优秀的技术工人,年收入能过百万;如果最顶尖的技术工人收入和大企业集团的总裁相比;如果他们也有机会成为为院士,干部,国企董事长,大学教授,哪怕这种几率很小,只要有可能性,他们都不会绝望,家长更不会绝望。
让两者的收入,受尊重程度的差距缩小,让中考淘汰掉的孩子将来的职业天花板再抬高一点,所有的焦虑自解。
这就是我说的从源头上解决焦虑。
谢谢耐心阅读,更感谢转发,点赞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