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人杰地灵,物产富饶,号称“天府之国”,又是巴蜀文化地区。气候炎热多雨,雾天很多,特别冬夏季节的川南、重庆等地整天难见太阳,因此,几乎都是石牌坊。
隆昌北关孝子总坊
隆昌城西北一条3公里长走向东南的成渝古道上,13座石牌坊顺序矗立,前后呼应。形制多为三间四柱五楼,面阔约9米,通高约11米,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至光绪十三年(1887)的五十多年间。檐楼顶仿木坊雕出瓦垄、勾头、滴水、屋脊、大吻,而檐下不用斗拱,改用挑出的大块向上弯曲的弧形石,上施雕琢;坊上满布大小字体的题额、楹联、沿革说明,与文学、书法结合紧密,从而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隆昌13座坊组成的坊群,连绵数里,蔚为奇观,在全国也可能是最多的了。但由于周围房屋影响景观,作为旅游景点开发不够,而不如歙县棠樾7座坊群著名而已。三间四柱五楼石坊,庑殿顶,檐楼翼角高跳,“如翚斯飞”,脊端鳌鱼大吻高举,脊中花饰透雕呈塔状,檐下雕五龙环绕“圣旨”牌,明间额上刻“乐善好施”四个大字,额枋上浮雕“双凤朝阳”、“炉瓶三式”、松树、花卉、奔马等,次间檐侧还深浮雕人物。四柱前后刻对联,绦环板前后刻满说明文字。石坊檐楼飞动向上,减轻了沉重感,而显出秀丽的美感。
四川隆昌成渝古道上牌坊群的牌坊之一—郭王氏功德石牌坊,建于清光绪十三年,面阔与通高大约为9米和11米。图为牌坊上部
在县油坊街古道上,清道光十八年(1838)建,曾在飞檐上挂铜铃,俗称“铃铃儿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砂石坊,宽9.5米,高14.7米。檐角高高翘起,如凤展翅高飞,脊中花饰如塔高矗,檐下雕“圣旨”牌,明间额上镌“节孝”二大字,中枋上刻“邑监生郭世藩元妻陈氏节孝坊”,雕刻精美,形象逼真。绦环板上所刻建坊始末中,记载陈氏24岁守寡,79岁去世。正如柱上楹联所言:“五十年来柏劲松贞历尽风霜雨雪”,才将幼子抚养成人。从红颜少妇到古稀老妪,经过多少艰难困苦凄然辞世,记载着斑斑血泪。
隆昌古道牌坊群的牌坊之四—郭陈氏节孝坊建在隆昌县油坊街,为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砂石坊,宽9.5米,高14.7米
三间四柱五楼石坊,明间额上刻楷书“子惠困穷”四大字,次间字板上各镌“恩雨”、“欢雷”二字,下枋浮雕人物故事,意在颂扬肃庆德政。檐楼平缓,起翘甚微,显出稳重的美。
隆昌肃庆德政坊
为三间四柱五楼石坊,正楼下雕“德政”牌,明间额上刻“民之父母”四个楷书大字,雕饰少,较简洁。
隆昌北关牛树梅德政坊
为三间四柱五楼石坊,正楼檐口浮雕“寿”字及孔雀,明间额上刻“政威化洽”四个大字,房屋遮挡严重,难窥全貌。
隆昌古道牌坊群的牌坊之三—北关刘光第德政坊
光绪十三年(1887)为诰封中议大夫郭玉峦功德而建,为三间四柱五楼石坊,明间额上刻“乐善好施”四字,上枋浮雕“二龙戏珠”,下枋平雕“卍”字锦,底纹上浮雕蝙蝠,喻意“万福”,还雕有“炉瓶三式”、“喜鹊登梅”等。牌坊在古道上与百寿坊相望,互为对景,增加了空间层次和美感。
隆昌古道牌坊群的牌坊之五—南关郭玉峦功德坊,造型优美(图片引用于北方王晓)